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普京:向烏發射新型「榛子」高超音速彈道導彈

俄羅斯總統普京 星期四晚宣佈 ,俄軍首度發射「榛子型」(Oreshnik)中程彈道導彈,附載不攜核武的高超音速彈頭,轟炸烏克蘭中部城聶伯(Dnipro),報復烏克蘭先後使用美製和英製的長程導彈襲擊俄領土。

中國領袖拒見歐洲記者?


不滿中國副總理李克強去年訪港採訪安排的香港記者,或者毋須激氣。李克強5月2日及3日訪問位於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EUObserver報導,批評中國政府完全不安排駐歐盟記者向李克強提問,只允許在3個活動中讓記者拍照。歐盟發言人暗示這是中方要求。

EUObserver批評中國領袖訪歐時不回答記者問題,已非首次。在4月19日,EUObserver才批評,當時訪歐的中國國務委員劉延東同樣不答記者提問(上圖為歐盟常任主席范龍佩Herman van Rompuy官方YouTube頻道,他當時會晤劉延東的影片)。


上一次,中國駐歐盟外交官的解釋是「行程安排理由」,這一次,中國外交官索性直接說,根據中國的禮節,領導人外訪或在國內接見到訪的外國領袖時,有時會有記者會,有時不會有,儘管歐洲國家之間領導人互訪,習慣上會後會舉行聯合記者會,但中國的習慣不是這樣,叫大家不要想太多,動輒扯到扼殺傳媒自由。

這又確實是對的。各位如果有空看一看新華社或人民日的報導,「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接見XXX國總統/總理,表示兩國友誼永固,關係過去幾年有長足發展」這類新聞,近乎每天都有,十分之多,而大部份這些會面都是沒有會後記者會。

但是否想太多呢?駐歐盟記者認為中國希望避免領導人被問尷尬問題,有一定原因。一方面,近日先有薄熙來事件,後有陳光誠事件,記者一定會追問(看看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華盛頓會見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後,同樣被問及與美日關係無關的陳光誠事件,便可見一斑)。

另一方面,歐盟的確試過中國官員拒見記者事件。根據EUObserver,在2010年11月,有中國官員訪問,在他們之後的記者會,歐盟官員曾以「保安理由」,嘗試阻止「批判中國政府」的中國記者進入歐盟大樓(估計應該是指《大紀元》、新唐人這類媒體),其他駐歐盟記者投訴後,那些中國記者獲准入內,但中國政府乾脆取消原定的記者會。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

德俄領袖近2年首通電話 普京:協議以「最新領土現實」為基礎

德國總理蕭凌志(Olaf Scholz) 近2年來首度跟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話,對話約一小時 ,要求俄羅斯結束對烏克蘭的侵略,從烏克蘭撤軍,必須展示出願意跟烏克蘭和談,以達至「公義和持續的和平」。

WSJ社論:釋放黎智英可零成本向美國釋出善意

《華爾街日報》星期六(16日)發表社論 ,表示習近平如果願意釋放黎智英及其他香港政治犯,可向美國釋出善意,又不會令中國損失什麼,指出國際對中國越來越有敵意之際,習近平要問自己,扣押黎智英是否值得中國所承受的代價?

未就虐待逾百少年事件跟進 坎特伯雷大主教下台

英國聖公會領袖、坎特伯雷大主教 Justin Welby(附照片)星期二下午宣佈下台 ,為教會的性侵及虐打逾百名兒童醜聞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