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普京:向烏發射新型「榛子」高超音速彈道導彈

俄羅斯總統普京 星期四晚宣佈 ,俄軍首度發射「榛子型」(Oreshnik)中程彈道導彈,附載不攜核武的高超音速彈頭,轟炸烏克蘭中部城聶伯(Dnipro),報復烏克蘭先後使用美製和英製的長程導彈襲擊俄領土。

加沙戰爭「來到法國」(二)

 盡快把之前遺下的一些續篇寫下。之前寫過以巴問題來到法國就會與國內的族群問題、經濟/階級問題及反猶太主義歷史混合在一起,變成一個法國問題。但另一方面,「搞事」的不只是親巴勒斯坦一方,親猶太人(即在法猶太社群)中,也有一些是「搞事」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法國「保衛猶太聯盟」(LDJ),一些人過去一、兩個月要求法國政府把這個組織取締。


LDJ大概只有十多年的歷史,是仿效美國同類組織「保衛猶太聯盟」(縮寫變成英文的JDL)。JDL在1960年代末出現,由一名猶太教教士所創,宗旨是「以任何手段保護猶太人免受反猶主義威脅」。「任何手段」,即包括暴力。在美國,經過大概30年,JDL已被定性為猶太右翼恐怖組織,已遭美國取締,定為非法組織,因為美國搗破該組織企圖炸毀美國清真寺及襲擊議員辦公室的陰謀。

至於LDJ,這個組織之前也已有煽動暴力和襲擊的前科--嚴格來說,LDJ應是「運動」,因為在2002至03年出現一些暴力事件後,法理上LDJ已不再存在,但有關勢力仍然存在。在近月的以巴問題抗議中,也曾有些人批評,根本是LDJ(或激進猶太人)刻意生事惹怒穆斯林,才導致示威出現暴力事件,例如可看這篇報導

LDJ已算是較表面、較易處理的問題,事實上,法國和以色列在國家層面上都出現結構性不和。一方面,法國的確有反猶的歷史,影響最深的是由19世紀末拖至20世紀初的Dreyfus事件,法國猶太裔士兵Alfred Dreyfus被誣告私通德國而判叛國罪,但最終證是冤枉。如果網上搜尋過去一、兩個月的新聞,會找到不少法國猶太人返回以色列落葉歸根的報導--除了加沙問題,法國經濟差,也是令不少猶太人離開法國的原因。

不過,硬幣的另一面、從法國人所看的一面卻是,以色列政府存心挑動猶太人對法國的恐懼。以色列有所謂「外僑歸國」、名為Aliyah的政策,即政府十分鼓勵全球各地猶太人返回這片應許之地。其中法國擁有大量海外猶太人社群,因此成為以色列Aliyah政策的重點對象。
所以,法國存在一套陰謀論,認為以色列為了令「外僑歸國」政策成功,便刻意挑起猶太人在法國是很危險的情緒。在21世紀初,以色列總理沙龍(Ariel Sharon)曾試過公開說法國很危險,呼籲猶太人返回以色列,這番言論惹怒法國政府,要求以色列公開澄清。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

德俄領袖近2年首通電話 普京:協議以「最新領土現實」為基礎

德國總理蕭凌志(Olaf Scholz) 近2年來首度跟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話,對話約一小時 ,要求俄羅斯結束對烏克蘭的侵略,從烏克蘭撤軍,必須展示出願意跟烏克蘭和談,以達至「公義和持續的和平」。

WSJ社論:釋放黎智英可零成本向美國釋出善意

《華爾街日報》星期六(16日)發表社論 ,表示習近平如果願意釋放黎智英及其他香港政治犯,可向美國釋出善意,又不會令中國損失什麼,指出國際對中國越來越有敵意之際,習近平要問自己,扣押黎智英是否值得中國所承受的代價?

未就虐待逾百少年事件跟進 坎特伯雷大主教下台

英國聖公會領袖、坎特伯雷大主教 Justin Welby(附照片)星期二下午宣佈下台 ,為教會的性侵及虐打逾百名兒童醜聞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