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4天內逾300次微震 希臘Santorini島高度戒備強烈地震

希臘旅遊勝地 Santorini 島高度戒備快將有強烈地震 ,因為當地附近的海底上周五至周日共3天內有大概200次輕微地震,不少居民、遊客和工人已乘搭輪船和飛機,撤離 Santorini,渡輪和航空公司未來兩天將把班次增加一倍,疏導人群。

加沙戰爭「來到法國」(二)

 盡快把之前遺下的一些續篇寫下。之前寫過以巴問題來到法國就會與國內的族群問題、經濟/階級問題及反猶太主義歷史混合在一起,變成一個法國問題。但另一方面,「搞事」的不只是親巴勒斯坦一方,親猶太人(即在法猶太社群)中,也有一些是「搞事」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法國「保衛猶太聯盟」(LDJ),一些人過去一、兩個月要求法國政府把這個組織取締。


LDJ大概只有十多年的歷史,是仿效美國同類組織「保衛猶太聯盟」(縮寫變成英文的JDL)。JDL在1960年代末出現,由一名猶太教教士所創,宗旨是「以任何手段保護猶太人免受反猶主義威脅」。「任何手段」,即包括暴力。在美國,經過大概30年,JDL已被定性為猶太右翼恐怖組織,已遭美國取締,定為非法組織,因為美國搗破該組織企圖炸毀美國清真寺及襲擊議員辦公室的陰謀。

至於LDJ,這個組織之前也已有煽動暴力和襲擊的前科--嚴格來說,LDJ應是「運動」,因為在2002至03年出現一些暴力事件後,法理上LDJ已不再存在,但有關勢力仍然存在。在近月的以巴問題抗議中,也曾有些人批評,根本是LDJ(或激進猶太人)刻意生事惹怒穆斯林,才導致示威出現暴力事件,例如可看這篇報導

LDJ已算是較表面、較易處理的問題,事實上,法國和以色列在國家層面上都出現結構性不和。一方面,法國的確有反猶的歷史,影響最深的是由19世紀末拖至20世紀初的Dreyfus事件,法國猶太裔士兵Alfred Dreyfus被誣告私通德國而判叛國罪,但最終證是冤枉。如果網上搜尋過去一、兩個月的新聞,會找到不少法國猶太人返回以色列落葉歸根的報導--除了加沙問題,法國經濟差,也是令不少猶太人離開法國的原因。

不過,硬幣的另一面、從法國人所看的一面卻是,以色列政府存心挑動猶太人對法國的恐懼。以色列有所謂「外僑歸國」、名為Aliyah的政策,即政府十分鼓勵全球各地猶太人返回這片應許之地。其中法國擁有大量海外猶太人社群,因此成為以色列Aliyah政策的重點對象。
所以,法國存在一套陰謀論,認為以色列為了令「外僑歸國」政策成功,便刻意挑起猶太人在法國是很危險的情緒。在21世紀初,以色列總理沙龍(Ariel Sharon)曾試過公開說法國很危險,呼籲猶太人返回以色列,這番言論惹怒法國政府,要求以色列公開澄清。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王毅叫盧比奧「好自為之」 盧比奧:美國嚴重關切北京脅迫台灣

【更新了有關中國外交部英文版新聞稿的部份】 盧比奧(aka魯比奧)星期五首度以美國國務卿身份跟中國外長王毅通電話。

為格陵蘭激烈爭拗 丹麥美國領袖通電話「炒大鑊」

英國《金融時報》 星期五引述5名現任及前任歐洲官員報導 ,丹麥首相費德芯(Mette Frederiksen)上周跟美國總統川普通電話約45分鐘,形容這次對話「糟透了」(horrendous),氣氛極度惡劣,將令歐洲更相信川普可能採取危險舉動,奪取格陵蘭。

羅浮宮大翻新 東翼增設第二入口 《蒙娜麗莎》遷入獨立展館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星期二到了羅浮宮, 宣佈這個博物館大翻新的計劃 ,包括增設第二個主要入口,並把最多人觀看的《蒙娜麗莎》放入獨立展覽空間,跟其他展品區隔。

去年火車站簷篷倒塌怒火仍未息 塞爾維亞總理Novi Sad市長雙雙下台

【文章上載於塞爾維亞時間28日上午8時57分,更新於同日晚上10時】 塞爾維亞首都 貝爾格萊德星期一發生了24小時堵路大示威 ,抗議去年11月 Novi Sad (諾維薩德)火車站客運大樓簷篷倒塌意外涉及政府舞弊,要求有人要為此問責。

【Patreon文章】長期友好幾十年 哥倫比亞美國突然鬧翻

[全文可訂閱 到Patreon閱讀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