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普京:向烏發射新型「榛子」高超音速彈道導彈

俄羅斯總統普京 星期四晚宣佈 ,俄軍首度發射「榛子型」(Oreshnik)中程彈道導彈,附載不攜核武的高超音速彈頭,轟炸烏克蘭中部城聶伯(Dnipro),報復烏克蘭先後使用美製和英製的長程導彈襲擊俄領土。

摩洛哥女移民 改組最大贏家

(法新社照片)

法國政府在26日傍晚公佈了新內閣名單,若只計部長、不包括類同副部長的「國務秘書」的話,變動其實不大,最主要的變動、受注視的上位新星,以上3張照片已包括了:(由左至右)本週41歲生日的文化通訊部長佩勒琳(Fleur Pellerin)、36歲的經濟工業及數碼部長馬克隆(Emmanuel Macron),以及36歲的國民教育、高等教育及科研部長貝嘉心(Najat Vallaud-Belkacem),其中出生於摩洛哥的貝嘉心是這次最大的贏家。


法國首位女教育部長
說貝嘉心是最大贏家,因為在發言人公佈新名單時,她在內閣中排第4,僅次總理瓦爾斯(Manuel Valls),以及2名重量級政客,曾任總理的外長(Laurent Fabius),以及內閣中排第3、2007年總統候選人的生態、可持續發展及能源部長羅瓦爾(Segolene Royal)。她亦是法國首名女教育部長--這有點意外,正當外長、內長、防長和財長這些較「陽剛味重」的部長職位都試過有女性擔任(題外話:前三者都是由同一個人創下紀錄),「女性味重」的教育部長竟然未試過有女性擔任。

貝嘉心生於摩洛哥,但(外)祖母有阿爾及利亞血統,4歲隨母親移民法國,跟在法國做外勞工人的父親團聚,在Amiens長大,大學畢業後已從政,2007和2012總統大選都擔任社會黨總統競選辦發言人,2012年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上台後便加入內閣至今,初時只掌管婦權,今年4月起兼管城市、青年及體育事務。

不要看小教育部,一方面教師工會勢力龐大,要跟教師工會打交道,不是易事。另外,在法國這個如此「哲學的」國家,掌管兒童「洗腦」工作,極具爭議。尤其是,近年反同性戀婚姻/LGBT權益的團體多次向中小學埋手,批評教導尊重LGBT權益的課程是太「鼓吹」這類議題,甚至造謠稱學校會把小孩教導成同志。偏偏貝嘉心主管婦權,無可避免公開支持LGBT權益,反同團體今次有對手。

少年時愛上老師的經濟部長
至於本內閣最年輕部長馬克隆(1977年12月出生,較貝嘉心年輕約2個月),銀行家出身,亦因此一些左派十分不滿,認為他是金融界派入政府的針。他2012年加入政府,擔任總統助理秘書長,主管經濟研究。有這位奧朗德的貼身經濟顧問,加上與奧朗德是多年友好的塞潘(Michel Sapin)留任財長,新內閣經濟政策保證是奧朗德的路線。

不要看麥克隆是最年輕的部長,他已經抱孫了--他在中學時愛上了比他年長20歲的法文老師,「搣時」(Miss,香港人對中小學女老師的稱呼)當時已為三孩之母,但無阻二人最終結婚,太太最大的孩子不會比他年輕很多。因此馬克隆現在放假會「弄孫為樂」--原來跟孫兒玩不是退休人士的專利!!

至於佩勒琳,先後出任數碼經濟部長和外貿國務秘書,之前已寫過這名韓裔孤兒的背景,不再寫了。

碩果僅存的極左翼部長
最後要一提留任的司法部長圖比拉(Christiane Taubira),她是新內閣中碩果僅存的極左派。瓦爾斯上場時,當時已盛傳她會離開,因為瓦爾斯仍是內政部長時,二人就刑法改革意見相佐。今次社會黨內訌,大家都知道圖比拉支持對政府經濟政策批評的聲音,因此她仍然留下,令政壇十分意外。

無他,奧朗德和瓦爾斯即使要趕走反對中間路線經改政策的閣員,他們總得要留下至少一個可與黨內較左翼支持者connect的人。另外,圖比拉是女人,是來自南美洲法屬圭亞那的黑人,任內成功推動同性戀婚姻法,一方面極受左翼支持者擁護,另一方面又極受右派及種族主義者的人身攻擊,因此為了保持內閣多元化的形象,為了籠絡較左翼,甚至為了向右派顯示他們不會屈服,留下左派極愛、右派眼中釘的圖比拉,對奧朗德和瓦爾斯都也是好事。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

德俄領袖近2年首通電話 普京:協議以「最新領土現實」為基礎

德國總理蕭凌志(Olaf Scholz) 近2年來首度跟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話,對話約一小時 ,要求俄羅斯結束對烏克蘭的侵略,從烏克蘭撤軍,必須展示出願意跟烏克蘭和談,以達至「公義和持續的和平」。

WSJ社論:釋放黎智英可零成本向美國釋出善意

《華爾街日報》星期六(16日)發表社論 ,表示習近平如果願意釋放黎智英及其他香港政治犯,可向美國釋出善意,又不會令中國損失什麼,指出國際對中國越來越有敵意之際,習近平要問自己,扣押黎智英是否值得中國所承受的代價?

未就虐待逾百少年事件跟進 坎特伯雷大主教下台

英國聖公會領袖、坎特伯雷大主教 Justin Welby(附照片)星期二下午宣佈下台 ,為教會的性侵及虐打逾百名兒童醜聞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