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4天內逾300次微震 希臘Santorini島高度戒備強烈地震

希臘旅遊勝地 Santorini 島高度戒備快將有強烈地震 ,因為當地附近的海底上周五至周日共3天內有大概200次輕微地震,不少居民、遊客和工人已乘搭輪船和飛機,撤離 Santorini,渡輪和航空公司未來兩天將把班次增加一倍,疏導人群。

摩洛哥女移民 改組最大贏家

(法新社照片)

法國政府在26日傍晚公佈了新內閣名單,若只計部長、不包括類同副部長的「國務秘書」的話,變動其實不大,最主要的變動、受注視的上位新星,以上3張照片已包括了:(由左至右)本週41歲生日的文化通訊部長佩勒琳(Fleur Pellerin)、36歲的經濟工業及數碼部長馬克隆(Emmanuel Macron),以及36歲的國民教育、高等教育及科研部長貝嘉心(Najat Vallaud-Belkacem),其中出生於摩洛哥的貝嘉心是這次最大的贏家。


法國首位女教育部長
說貝嘉心是最大贏家,因為在發言人公佈新名單時,她在內閣中排第4,僅次總理瓦爾斯(Manuel Valls),以及2名重量級政客,曾任總理的外長(Laurent Fabius),以及內閣中排第3、2007年總統候選人的生態、可持續發展及能源部長羅瓦爾(Segolene Royal)。她亦是法國首名女教育部長--這有點意外,正當外長、內長、防長和財長這些較「陽剛味重」的部長職位都試過有女性擔任(題外話:前三者都是由同一個人創下紀錄),「女性味重」的教育部長竟然未試過有女性擔任。

貝嘉心生於摩洛哥,但(外)祖母有阿爾及利亞血統,4歲隨母親移民法國,跟在法國做外勞工人的父親團聚,在Amiens長大,大學畢業後已從政,2007和2012總統大選都擔任社會黨總統競選辦發言人,2012年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上台後便加入內閣至今,初時只掌管婦權,今年4月起兼管城市、青年及體育事務。

不要看小教育部,一方面教師工會勢力龐大,要跟教師工會打交道,不是易事。另外,在法國這個如此「哲學的」國家,掌管兒童「洗腦」工作,極具爭議。尤其是,近年反同性戀婚姻/LGBT權益的團體多次向中小學埋手,批評教導尊重LGBT權益的課程是太「鼓吹」這類議題,甚至造謠稱學校會把小孩教導成同志。偏偏貝嘉心主管婦權,無可避免公開支持LGBT權益,反同團體今次有對手。

少年時愛上老師的經濟部長
至於本內閣最年輕部長馬克隆(1977年12月出生,較貝嘉心年輕約2個月),銀行家出身,亦因此一些左派十分不滿,認為他是金融界派入政府的針。他2012年加入政府,擔任總統助理秘書長,主管經濟研究。有這位奧朗德的貼身經濟顧問,加上與奧朗德是多年友好的塞潘(Michel Sapin)留任財長,新內閣經濟政策保證是奧朗德的路線。

不要看麥克隆是最年輕的部長,他已經抱孫了--他在中學時愛上了比他年長20歲的法文老師,「搣時」(Miss,香港人對中小學女老師的稱呼)當時已為三孩之母,但無阻二人最終結婚,太太最大的孩子不會比他年輕很多。因此馬克隆現在放假會「弄孫為樂」--原來跟孫兒玩不是退休人士的專利!!

至於佩勒琳,先後出任數碼經濟部長和外貿國務秘書,之前已寫過這名韓裔孤兒的背景,不再寫了。

碩果僅存的極左翼部長
最後要一提留任的司法部長圖比拉(Christiane Taubira),她是新內閣中碩果僅存的極左派。瓦爾斯上場時,當時已盛傳她會離開,因為瓦爾斯仍是內政部長時,二人就刑法改革意見相佐。今次社會黨內訌,大家都知道圖比拉支持對政府經濟政策批評的聲音,因此她仍然留下,令政壇十分意外。

無他,奧朗德和瓦爾斯即使要趕走反對中間路線經改政策的閣員,他們總得要留下至少一個可與黨內較左翼支持者connect的人。另外,圖比拉是女人,是來自南美洲法屬圭亞那的黑人,任內成功推動同性戀婚姻法,一方面極受左翼支持者擁護,另一方面又極受右派及種族主義者的人身攻擊,因此為了保持內閣多元化的形象,為了籠絡較左翼,甚至為了向右派顯示他們不會屈服,留下左派極愛、右派眼中釘的圖比拉,對奧朗德和瓦爾斯都也是好事。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王毅叫盧比奧「好自為之」 盧比奧:美國嚴重關切北京脅迫台灣

【更新了有關中國外交部英文版新聞稿的部份】 盧比奧(aka魯比奧)星期五首度以美國國務卿身份跟中國外長王毅通電話。

為格陵蘭激烈爭拗 丹麥美國領袖通電話「炒大鑊」

英國《金融時報》 星期五引述5名現任及前任歐洲官員報導 ,丹麥首相費德芯(Mette Frederiksen)上周跟美國總統川普通電話約45分鐘,形容這次對話「糟透了」(horrendous),氣氛極度惡劣,將令歐洲更相信川普可能採取危險舉動,奪取格陵蘭。

羅浮宮大翻新 東翼增設第二入口 《蒙娜麗莎》遷入獨立展館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星期二到了羅浮宮, 宣佈這個博物館大翻新的計劃 ,包括增設第二個主要入口,並把最多人觀看的《蒙娜麗莎》放入獨立展覽空間,跟其他展品區隔。

去年火車站簷篷倒塌怒火仍未息 塞爾維亞總理Novi Sad市長雙雙下台

【文章上載於塞爾維亞時間28日上午8時57分,更新於同日晚上10時】 塞爾維亞首都 貝爾格萊德星期一發生了24小時堵路大示威 ,抗議去年11月 Novi Sad (諾維薩德)火車站客運大樓簷篷倒塌意外涉及政府舞弊,要求有人要為此問責。

【Patreon文章】長期友好幾十年 哥倫比亞美國突然鬧翻

[全文可訂閱 到Patreon閱讀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