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加拿大「唯一愛國政黨」

[ 全文可訂閱到Patreon閱讀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中國疲弱持續打擊銷售 Burberry換帥 Coach前CEO接任

英國奢侈品集團 Burberry 星期一公佈第一季度銷售較去年同期大跌21%,並同時宣佈把只出任了公司CEO兩年的 Jonathan Akeroyd 撤換,由 Coach 前CEO Joshua Schulman 接手,是10年來 Burberry 第4個CEO。

Burberry 直言最新一季業績令人失望,在截至6月29日的一季,收入跌至4.58億英鎊,指出之前已提及過的問題加劇,並預告如果今季延續上季度的情況,在本財政年度的上半年應該錄得經營虧損。

公司還說,本財年不會派股息。消息拖累 Burberry 股價大跌17%,創14年新低。

Akeroyd 過去兩年嘗試替 Burberry 注入新風格,並走更高檔的路線,但顧客似乎不受落。公司在最新聲明中說,將會作出平衡,既為品牌的忠實顧客提供他們熟悉的時裝,同時也會創新。

Schulman 星期三就會出任新職,他在2021-22年短暫當過美國品牌 Michael Kors 的CEO, 2017-2020年擔任 Coach 的 CEO,再之前曾在美國百貨公司 Bergdorf Goodman 工作,以及在2007-12年擔任 Jimmy Choo 的CEO。

Coach 較 Burberry 便宜,但 Burberry 董事長 Gerry Murphy 說,找來Schulman執掌公司,不代表公司放棄高檔路線。另外,2022年出任公司創意總監的 Daniel Lee 會留任。

Akeroyd被換走,並不意外,因為 Burberry 近年經營困難,近月已有傳聞稱,Murphy正物色新CEO。

全球奢侈品行業近年都生意不佳,但Burberry特別差,Sky News 指出這間公司面對一些獨有的問題

Burberry 是主要奢侈品集團中較依賴中國銷售的一間,但中國經濟在疫情後遲遲未有復甦,打擊集團。

事實上,瑞士手錶公司 Swatch 同日公佈2024年上半年業績,銷售大跌14.3%,同樣是受中國市場疲弱所拖累,除了 Swatch 品牌,公司其他品牌的手錶在大中華地區的銷售都下跌。

Burberry 在最新聲明表示,中國大陸的銷售下跌21%,指出全球中國人對 Burberry 的需要較大陸市場稍佳,一些中國人到了海外購買 Burberry ,例如日本,公司在日本的銷售上升6%。

另外,雖然 Burberry 兩年前找 Akeroyd 和 Lee 是為了讓旗下服裝「回復英國品味」,因為再前一任的CEO和創意總監被指摘太遠離公司的根,但過去兩年 Burberry 減少使用傳統的駝色、紅和黑色,大膽試用新色彩,例如藍色,但反應很差。

同時,Akeroyd 帶領公司走高端市場,但加價嚇怕不少顧客,似乎以為怎樣加價,中國客都會購買 Burberry。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工人黨棄攻馬林百列 副總理顏金勇調區戰榜鵝 王瑞杰退休不角逐連任

新加坡5月3日國會大選的候選人提名 已在星期三上午結束 ,工人黨(WP)意外地沒有在上屆成績不俗的5人集選區「馬林百列—布萊德嶺」(Marine Parade-Braddell Heights)派人參選,執政人民行動黨(PAP)已有5人自動當選,這是李光耀逝世後PAP首次有選區毋須面對反對派挑戰。

【Patreon文章】貿戰趨勢還看蘋果(二之一):取代中國工廠的是印度,不是越南

[ 全文可訂閱到Patreon閱讀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莫斯科近郊汽車爆炸 俄軍高級將領遇害

莫斯科 近郊星期五上午發生汽車爆炸 ,炸死俄軍主要行動署的59歲副參署長 Yaroslav Moskalik (文首左截圖)。

英歐下月或達成青年簽證協議 互相容許青年較易前來工作

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星期四在唐寧街會見來訪的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後,英國傳媒開始傳出,英歐可能會在下月中達成「青年流動簽證」協議,互相接受30歲或以下人士前來工作2-3年。

《衛報》:中國借反移民騷亂煽動打擊在英流亡港人

英國 《衛報》星期一報導 ,有懷疑是中國控制的社交媒體假帳戶借去年夏季 Southport 騷亂,煽動極右反移民情緒同時把目標瞄準流亡英國的香港人,借此打擊海外反中國政府的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