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公投不足1個百分點之差支持入歐 摩爾多瓦斥俄干預選舉

摩爾多瓦星期日就是否推動國家爭取加入歐盟進行公投,結果僅以不足1個百分點、1.4萬票之差通過 。支持公投的總統 Maia Sandu(文首照片)不點名批評俄羅斯,稱有「外國勢力」用錢和宣傳干擾公投結果。

打的app大戰的士哥

 布魯塞爾商業法院一個裁決引發歐盟專員與布魯塞爾區的廳長罵戰。剛過去的週末,法院裁定類似Uber這類可透過手機來電召汽車接送的app是違法,因為他們的車隊沒有的士牌,如果再犯,相關汽車司機每載一次,就罰款1萬歐元。

裁決惹來歐盟執委會副主席兼數碼專員克魯斯(Neelie Kroes)在自己的網誌大肆抨擊,批評裁決是袒護的士公司的壟斷,不是維護乘客的權益,並嘲笑支持這裁決的布魯塞爾大區政府運輸廳長赫魯慧絲(Brigitte Grouwels)應該是「反運輸廳長」(anti-mobility minister)。克魯慧絲16日反擊稱,她只是在執法,規矩訂下來是為了要遵守的,並說如果克魯斯是她,而又繼續提出這樣的說法,她應該要辭職了。她的發言人把話得更盡,批評克魯斯身為歐盟專員不應干涉成員國法庭的裁決。

相對下,兩位女士的口水戰不及打的app與傳統的士業之間的大戰來得重要。
先說打的app的背景。近年全球都興起打車app,透過手機的程式,便可預約的士。早前都有不少傳媒報導北京的打的app競爭,主要是兩大科網公司阿里巴巴和騰訊之間的「貼錢」搶生意大戰,並弄至北京市面很難打的,因為的士司機只接app的生意。而在西方,最重要的打的app公司叫Uber,Google是其股東之一,根據其網站,似乎這個app也已開始、或至少計劃在香港營運。

在布魯塞爾,有2間的士公司,包括綠色的士(上圖左上logo),以及藍色的士(左下logo)。Uber在2月登陸布魯塞爾,綠的公司不滿,告上法院,上述裁決便是這個過程的結果。Uber已表示會上訴。

傳統的士不滿打的app搶生意,不只是布魯塞爾,法國的的士司機也不滿,並試過罷駛抗議。結果法國規定,這類打的app由接到預約到接載乘客開始行程之間至少要有15分鐘的差距,而原本一般來說只需5分鐘左右。於是又輪到那些打的app不滿。

長遠來說,目前的的士(或「召喚汽車接載服務」)規管已不合時宜,全球各地都必須要大幅修改。一方面,不能說的士司機錯,因為他們要每年交牌費,接受很多不同的規管,而打的app不需要,但因此已拒絕科技進步,容許的士壟斷,亦不利乘客。

留言

  1. 最近有讀一篇有關中國國內打的 app 大戰的深入報導。 讀了以後感覺這場大戰基本上還是一群生意人之間搶渠道,搶用戶,和政府公關比賽的事, 跟工程師和科學家沒有太大關係。 那些打的 app 對生意模式的改變還是比較淺近層次上的,而忽視了在更為深遠的層次上改變人類交通模式的可能。 這不是一個好現象。 個人感覺, 缺乏技術上 insight 的結果就是, 有些事情看不遠,或者說方向感不佳, 燒掉無數金錢卻走在一條 suboptimal 的路上。。。。。

    以戴姆勒的 car2go 為代表的個人自助 carsharing 生意已經不聲不響鋪開到全歐洲。 G 神已經在美國推出無人駕駛智能小汽車,車裡連人工駕駛裝置都沒有,人一坐進去就由機器全程伺候,行駛得還很穩當靈活。這兩件事都意味著在不遠的將來,人坐汽車出行都可以完全不需要司機。 計程車司機們醒醒吧,這個行業注定收縮,與其現在把時間花在遊行罷工跟打車 app 掐架上,不如把時間花在學習別的技能,為轉行作準備上。打車 app 的資方也該想想, 不顧一切把錢貼給計程車司機和乘客是否有長遠意義? 是否有助自己的公司在人工智能經濟時代的戰略佈局? 這些動輒億計的 marketing 和 sales budget, 分出大半培養自己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團隊, 研發無人駕駛汽車什麼的是否更為 substantial 和 sustainable, 對社會進步也更有意義?

    另外, 前些時候在中國看到一個十分值得高興的現象. 城市路邊有大量公用單車可供市民隨時取用, 第一個小時還是免費的, 用的人有不少呢. 在家鄉的城市裡短途出行, 我很喜歡用這些公用單車.

    回覆刪除

發佈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50年前近距離擊斃往西德男子 東德國安首判謀殺罪成立

德國柏林法院 星期一裁定一名現年80歲的東德秘密警察(Stasi)謀殺正前往西柏林的人士罪名成立,判囚10年 ,是東德共產政權倒台35年以來,首次有東德國安因執行任務而被裁定謀殺罪名成立。

應屆經濟學獎得主Acemoglu不改看法:中國專制政權難讓經濟持續創新

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來自土耳其的Daron Acemoglu,以及來自英國的IMF前首經濟學者 Simon Johnson 和 James A. Robinson,他們的結論大致是:民主、法治、具包容性等的制度有助經濟長遠增長,專制不利創新。

杜魯多批評印度跨境謀殺不能接受 印度:純為掩飾漠視中國干預醜聞

加拿大跟印度就去年加拿大錫克領袖 Hardeep Singh Nijjar 被殺案的外交爭拗升級,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星期一斥責 ,印度以為可以在加拿大領土採取暴力行動,犯下了根本錯誤。

施紀賢承諾爭取釋放黎智英 黎崇恩:冀英有實際行動

盛傳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快將展開履新後首次訪中行程之際, 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右截圖)星期三表示 ,敦促香港政府釋放英國公民黎智英是工黨政府的優先工作之一。

南韓證實朝兵抵俄 「北韓1.2萬兵援俄抗烏、11月1日前可作戰」

烏克蘭本週初放風稱,北韓似乎會派兵協助俄羅斯攻打烏克蘭, 南韓情報機關星期五就此披露更多資訊 ,表示北韓決定向俄派出1.2萬人協助作戰,首批1500人已經抵俄。烏克蘭軍方說,北韓士兵本月底前可開始在烏克蘭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