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黎智英子日內瓦籲釋父親 中國:黎已釘在背叛祖國和人民的恥辱柱

路透報導 :英國趁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開會期間,週三在這個場合舉行香港傳媒自由活動,呼籲國際關香港傳媒自由問題,尤其聚焦被拘禁3年的黎智英。

新聞彙集軟件與版權費

11月底說過,Google與歐洲政界的恩怨繁多,一定再有機會寫。果然,今天又有機會寫。Google在香港時間11日宣佈,將在16日停止西班牙版的Google News服務,理由是西班牙法例要求明年1月1日起,Google News等這類新聞彙集網站(news aggregator)要為展示西班牙媒體的鏈結及撮要支付版權費。

理論上,法例是要求新聞彙集網站付款,但Google News的市場佔有率極大,因此西班牙傳媒都稱為「Google稅」(tasa Google)。這類法例,西班牙不是特例,德國、比利時都有,法國應該是考慮中,歐洲不少國家的傳媒都要求有這種版權費。不過,西班牙的法例較嚴厲,例如在德國,有同類法例,但准許相關媒體豁免收費,因此Google在德國就向所有媒體發信要求豁免,大部份都就範。西班牙的法例則列明,媒體不能豁免收費,因此迫使Google必須關閉服務。不過,法例不包括搜尋引擎,如果用Google搜尋的話,仍可找到那些新聞。

從全球環境來看,新聞彙集網站是否侵犯報紙等有網上版的傳媒的版權,全球都有爭論。Google News的例子,大家可能不太覺得是侵權,但「新聞彙集」除了可以是軟件,幫用戶搜尋新聞,或自動feed新聞之外,有人「人手」幫你去搜羅不同報紙電視電台網媒的報導,再綜合報導,都是「新聞彙集」網站。在全球最知名的,是美國的《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該報現在有自己的記者,但一開始只是綜合其他媒體的報導,以及不付稿費找人寫稿。

在香港,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已關閉的《主場新聞》,這個例子或者能令大家(尤其是香港傳媒/文字工作者)明白為什麼「新聞彙集網站」被視為侵犯版權,很多香港記者當時經常投訴《主場》是抄襲新聞,尤其不滿在他們用了大量時間做研究及跟進的獨家偵查報導刊登不久便「引述報導」。即使在美國,都有試過,美聯社、《紐約時報》等聯手控告這類網站侵權並勝訴。

Google News的例子較瞹眛,但也不只是歐陸傳媒投訴的。在英美都有不少報紙的澳洲傳媒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幾年前也曾批評Google News是侵權,要求公司旗下英國《泰晤士報》等的新聞網站改設計,不讓Google News搜尋到(在技術上,如果不想自己的網站被任何一個搜尋器搜尋到,是可以改變設定而做到的,而且是很容易)。不過,不給Google News搜尋到,報紙網站的瀏覽量大跌,而且《泰晤士報》隨後也轉了做收費模式,因此不久後又重新讓Google News搜尋到。

這也點出問題爭拗之處:Google News這類新聞彙集跟《主場》不同,前者只是把標題和不完整的撮要展示出來,一般來說大部份人看完都會點擊進入本身媒體網站再看,跟後者那些文章本身已是獨立的報導,大部份人不會再進入原來媒體看全文不同。Google聲稱,單是Google News為全球媒體帶來10億個點擊率。因此,媒體網站不是沒有受惠Google News。

事實上,西班牙記者組織及中小型報社是批評新法例的,因為小型報社的網站很依賴Google News帶來瀏覽量,相反,根據路透社的說法,西班牙五大報的網站不太依靠Google News,最低者《ABC報》只有8%的瀏覽量由Google News轉過來。根據新法例會否令西班牙媒體不公平、向大媒體傾斜呢?

返回一開首說的Google與歐洲政界的恩怨。目前的IT/網絡年代,由美國興起,在美國的環境、包括法律環境下冒起,科網公司與美國法律相對較互相適應(亦當然,科網公司給了美國政界不少競選經費及其他人力物力支持......),相對下,歐洲國家和歐盟更傾向透過修改法例等方式來介入、規範網絡年代下一些新的生活模式,例如網上私隱權引發「被遺忘權」,又或者如這個例子中重新修訂版權法。究竟是歐洲的政界商界不能適應IT年代,是歐洲的政界商界妒忌美國IT的發達,還是歐洲所做的是網絡年代下對本來法規所進行的必須修改呢?

留言

  1. 這句話有點小小技術問題: “在技術上,如果不想自己的網站被任何一個搜尋器搜尋到,是可以改變設定而做到的,而且是很容易”。 不是很容易。 雖然修改那個 robot。txt 是很簡單, 但不是每一個搜索器都按你的設定行事。不理你的 robot。txt 我行我素的 crawler 在所不少。 如果不想你的 content 被搜索器找到, 唯一的辦法就是不要放上互聯網。:P

    信息更為流動透明開放是時代趨勢, 西班牙這個法例又是逆歷史潮流而動,跟德國的反 uber 令,東歐某國的上網稅一樣都不會有好下場。 話說 Google 真的是為信息的順暢傳播作出巨大貢獻,在經濟和政治等很多領域產生了顛覆性影響, 是人類文明進程中一支重要進步力量。 值得尊敬。 搜索器只是她眾多技術項目中的一個。 她的很多項目, 我覺得並不僅僅是為了掙錢才在做。 Page 和 Brin 都有淑世的理想, 身為老闆還在親自參與項目開發。

    至於說歐洲人對 IT 技術的取態, 不太了解 IT 技術細節以及遠景,因而盲目恐懼或者憎恨可能是一個原因,妒忌美國 IT 發達也是有可能的。 現代的 IT 技術, 首先本身確實是比較複雜, IT 技術的進步在社會上方方面面產生的影響也是比較錯綜深入, 在數學和工程上缺乏充分訓練的普通政客很難有個適當的 insight 或者 vision, 涉及 IT 的重大以及複雜的議題上判斷力欠缺。 假如科學家工程師們自己懶得說, 還是要拜託記者同學多多寫稿, 向普通群眾做些 IT 科普工作。 除了無知和妒忌,也不能排除既得利益方,比如這個 case 裡西班牙的大型新聞機構, 向政客施加影響求得政策保護。

    對了, 前天有看到報導說奧巴馬向一個小孩子學習編程, 用一種編程語言畫了一個正方形。 完了還說,“別總是充當消費者,試著去創造點什麼。花上一個小時的時間,你就可以了解更多關乎我們生命一部分的科技。” 西班牙政府應該組織集體學習深入領會奧總統的講話精神並加以實踐。

    回覆刪除

發佈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至少29黨友倒戈贊成 南韓國會准告在野黨領袖

南韓國會在反對黨共同民主黨的掌控下,週四意外地以一票之微通過,准許起訴共同民主黨黨魁李在明 ,起碼29名共同民主黨議員倒戈投贊成票。事件重挫民主黨,李在明以外的所有黨領導層晚上集體辭職。

中國暫停融資 訊號系統出問題 「帶路」歐洲旗艦項目遇挫

匈牙利傳媒 Telex 報導 ,一帶一路在歐洲的旗艦項目匈塞鐵路的匈牙利路段工程陷入嚴重困境,匈中兩國終於要面對中國承辦商沒有能力裝置歐洲規格訊號系統的問題,而中國暫停了工程的信貸額度,派到匈牙利的中國工程人員也停工,匈牙利總理歐爾班(Viktor Orban)10月到中國出席一帶一路論壇時,可能要親自跟中國領袖商討如何收拾殘局。

烏導彈轟炸俄黑海艦隊總部

烏克蘭又再襲擊克里米亞俄軍設施, 位於半島 Sevastopol 市的俄軍黑海艦隊總部建築遭導彈擊中 ,建築嚴重損毀,一名俄軍人員失蹤,烏克蘭承認責任。

15歲兒子毆打囚犯 卡德羅夫倍感自豪

車臣領袖卡德羅夫(Ramzan Kadyrov)週一在自己的Telegram帳戶上載影片,證實他的15歲兒子 Adam 曾拳打腳踢一名因焚燒《古蘭經》而正被拘禁的囚犯 ,大讚兒子做了對的事情,他為愛兒感到自豪,又說那名囚犯是人渣、叛徒,人渣就是要打。

9天內第2次 德取締極右組織Artgemeinschaft

德國週三早上宣佈取締極右組織 Artgemeinschaft ,指控這個組織向兒童灌輸納粹思想,當局凌晨開始在全國12個州進行搜捕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