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消費者權益部星期五宣佈, 處罰Ryanair等5間廉航近1.8億歐元 ,指控他們壓榨乘客權益。
瑞士星期日舉行了國會大選,結果在政壇一向沉悶的瑞士來說是個大衝擊,兩個生態系政黨議席及得票急增,在今年5月歐洲議會選舉出現的綠黨浪潮在瑞士再度出現,而且兩黨的表現較原先預期的還要好得多,證明瑞士人同樣關注環保及氣候變化議題。
以下是今次大選初步結果(分別是議席及得票率,括號為跟2015年大選比較的變幅):
瑞士人民黨(SVP) 53(-12) 25.6%(-3.8%)
社會黨(SP) 39(-4) 16.8%(-2.0%)
自民黨(FDP) 29(-4) 15.1%(-1.3%)
綠黨 28(+17) 13.2%(+6.1%)
基民人民黨(CVP) 25(-2) 11.4%(-0.2%)
綠色自由黨(GLP) 16(+9) 7.8%(+3.2%)
保守民主黨(BDP) 3(-4) 2.4%(-1.7%)
福音人民黨(EVP) 3(+1) 2.1%(+0.2%)
另有4個細小政黨共奪4席。
上述政黨中,右派的包括SVP、FDP、BDP和EVP,在國會200席中,他們由上屆共有107席,降至88席,而包括SP、綠和GLP的泛左陣營由61席大增至83席,整個國會明顯向左傾了。如果右派跟CVP合作,仍算掌控國會,但瑞士的基民政黨CVP在政治光譜上較處於中間,可以跟左派合作,而且跟上屆國會單是SVP和FDP兩黨便控制了98席,基本上該兩黨只要聯手,就可以阻止國會通過任何議案,因為要餘下其他10個政黨組成聯盟反制SVP-FDP,是近乎無可能。
在瑞士,SVP目前的定位其實十分接近極右,過去近20年的反移民立場越來越強硬,所以有時候FDP反過來要跟SP等左派政黨合作,圍堵SVP。在這個背景下,這次選舉結果更顯得左派得勝,而且仍是最大黨的SVP反而成為最大輸家,一方面顯示該黨最看重的反移民議題再非選民最關心的題目,被環保議題蓋過,而在未來4年他們在國會內找到盟友合作的機會更低,進一步更像一個反對黨。
這次大選對瑞士的另一大衝擊是政府組成可能出現76年來最大的改變。瑞士政府「內閣」是一個由7人組成的聯邦委員會,該7名聯邦委員各自領導一個部門(即部長),並輪流擔任總統,每年轉換一次,瑞士國會兩院(瑞士星期日還同時進行了參議院選舉)將在12月選出7名委員,任期跟國會一樣是4年。
瑞士是實行「超級大聯盟政府」制度,理念上是7名部長包括所有主流政黨,自1943年起包括4個主要政黨SVP、SP、FDP和CVP後,「廣義而言」便再沒有其他新勢力加入(「嚴格而言」,2008–15年試過有BDP部長,但BDP是由SVP分裂出來,詳情可看英文維基的介紹),而自從1959年起便採納「神奇方程式」制度,SP、FDP、CVP各有兩名部長,SVP一名,一直到2003年才改為SVP增加一名,CVP減少一人,以配合SVP得票一直增加而CVP不斷下跌的情況。
來到這次大選,單是綠黨獨自便超越CVP,成為第四大黨,若再計及GLP,「環保政黨」得票超過兩成,很難再拒絕綠黨加入聯邦委員會,因此「神奇方程式」很大機會再調整,讓一名綠黨成員成為部長,需要讓出一席的應是FDP,他們由兩席減至一席。在這個情況下,右派不再成為內閣多數,7席中由4席減至3席,左派佔3席,中間的CVP佔一席,令到連內閣也向左傾。
最後要一提,瑞士一向是共識政治,所有政策都盡可能爭取到國會大部份政黨、議員,才會去馬,因此瑞士國會和內閣向左傾,其轉變是漸進式,不會如一般國家,政府由右派變左派後便政策立即大變。
另外,瑞士政治還有頻繁舉行的公投,事實上,瑞士政黨近年如果想推動政策出現大變動,他們更多傾向發動公投,至少引起社會討論,改變社會氣氛,甚至如果公投一擊即中通過到的話,更可以透過直接民主直接改變政策,成為議員及部長不是瑞士改變政策的唯一方法。
[文首照片為瑞士綠黨領袖Regula Rytz(右);照片來自她的Twitter]
以下是今次大選初步結果(分別是議席及得票率,括號為跟2015年大選比較的變幅):
瑞士人民黨(SVP) 53(-12) 25.6%(-3.8%)
社會黨(SP) 39(-4) 16.8%(-2.0%)
自民黨(FDP) 29(-4) 15.1%(-1.3%)
綠黨 28(+17) 13.2%(+6.1%)
基民人民黨(CVP) 25(-2) 11.4%(-0.2%)
綠色自由黨(GLP) 16(+9) 7.8%(+3.2%)
保守民主黨(BDP) 3(-4) 2.4%(-1.7%)
福音人民黨(EVP) 3(+1) 2.1%(+0.2%)
另有4個細小政黨共奪4席。
上述政黨中,右派的包括SVP、FDP、BDP和EVP,在國會200席中,他們由上屆共有107席,降至88席,而包括SP、綠和GLP的泛左陣營由61席大增至83席,整個國會明顯向左傾了。如果右派跟CVP合作,仍算掌控國會,但瑞士的基民政黨CVP在政治光譜上較處於中間,可以跟左派合作,而且跟上屆國會單是SVP和FDP兩黨便控制了98席,基本上該兩黨只要聯手,就可以阻止國會通過任何議案,因為要餘下其他10個政黨組成聯盟反制SVP-FDP,是近乎無可能。
在瑞士,SVP目前的定位其實十分接近極右,過去近20年的反移民立場越來越強硬,所以有時候FDP反過來要跟SP等左派政黨合作,圍堵SVP。在這個背景下,這次選舉結果更顯得左派得勝,而且仍是最大黨的SVP反而成為最大輸家,一方面顯示該黨最看重的反移民議題再非選民最關心的題目,被環保議題蓋過,而在未來4年他們在國會內找到盟友合作的機會更低,進一步更像一個反對黨。
這次大選對瑞士的另一大衝擊是政府組成可能出現76年來最大的改變。瑞士政府「內閣」是一個由7人組成的聯邦委員會,該7名聯邦委員各自領導一個部門(即部長),並輪流擔任總統,每年轉換一次,瑞士國會兩院(瑞士星期日還同時進行了參議院選舉)將在12月選出7名委員,任期跟國會一樣是4年。
瑞士是實行「超級大聯盟政府」制度,理念上是7名部長包括所有主流政黨,自1943年起包括4個主要政黨SVP、SP、FDP和CVP後,「廣義而言」便再沒有其他新勢力加入(「嚴格而言」,2008–15年試過有BDP部長,但BDP是由SVP分裂出來,詳情可看英文維基的介紹),而自從1959年起便採納「神奇方程式」制度,SP、FDP、CVP各有兩名部長,SVP一名,一直到2003年才改為SVP增加一名,CVP減少一人,以配合SVP得票一直增加而CVP不斷下跌的情況。
來到這次大選,單是綠黨獨自便超越CVP,成為第四大黨,若再計及GLP,「環保政黨」得票超過兩成,很難再拒絕綠黨加入聯邦委員會,因此「神奇方程式」很大機會再調整,讓一名綠黨成員成為部長,需要讓出一席的應是FDP,他們由兩席減至一席。在這個情況下,右派不再成為內閣多數,7席中由4席減至3席,左派佔3席,中間的CVP佔一席,令到連內閣也向左傾。
最後要一提,瑞士一向是共識政治,所有政策都盡可能爭取到國會大部份政黨、議員,才會去馬,因此瑞士國會和內閣向左傾,其轉變是漸進式,不會如一般國家,政府由右派變左派後便政策立即大變。
另外,瑞士政治還有頻繁舉行的公投,事實上,瑞士政黨近年如果想推動政策出現大變動,他們更多傾向發動公投,至少引起社會討論,改變社會氣氛,甚至如果公投一擊即中通過到的話,更可以透過直接民主直接改變政策,成為議員及部長不是瑞士改變政策的唯一方法。
[文首照片為瑞士綠黨領袖Regula Rytz(右);照片來自她的Twitter]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