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普京:向烏發射新型「榛子」高超音速彈道導彈

俄羅斯總統普京 星期四晚宣佈 ,俄軍首度發射「榛子型」(Oreshnik)中程彈道導彈,附載不攜核武的高超音速彈頭,轟炸烏克蘭中部城聶伯(Dnipro),報復烏克蘭先後使用美製和英製的長程導彈襲擊俄領土。

「你往何處去?」

英國政府星期三早上放風說,首相莊漢生(Boris Johnson)當天已曾跟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通電話,默克爾表明北愛爾蘭需要留在歐洲關稅區,否則不可能達成脫歐協議。不少人很質疑默克爾是否真的曾這樣說過,因為默克爾從來不是這種會把話講死的人,更覺是英國想把談判失敗的責任推向歐洲。有這個的想法包括歐盟主席圖斯克(Donald Tusk),他在Twitter發炮批評莊漢生,並用拉丁語質問對方:quo vadis?

直譯的話,quo vadis意指「你往何處去?」,再看前幾句,圖斯克批評英國什麼都不要,這句「quo vadis?」可以很直接併入去。

不過,quo vadis還有另外兩個含意。

此句出自基督教一個故事,門徒彼得正逃離羅馬,逃避羅馬帝國的逼害,途中遇到(已經掛了十字架的)耶穌,彼得便問他:「quo vadis?」耶穌回答說,他正走向羅馬,準備第二次被掛十字架,彼得聽了後感到羞愧,便掉頭返回羅馬,接受殉道。

這個故事意指彼得勇敢接受艱難的抉擇,所以圖斯克似乎有意指莊漢生需要面對現實,作出艱難的選擇,如果是自己想no deal離開歐盟,就直接說出來,不要逃避。

上述基督教典故已算是「表面的」含意,這個tweet發出後再過一會兒,一些波蘭人便指出:quo vadis是波蘭文學一本歷來在國際中最著名小說的書名,寫於20世紀末,由首名憑波蘭語文學奪得諾貝爾文學獎(至今也只有4名波蘭語文學作家拿過諾貝爾獎)的Henryk Sienkiewicz撰寫,1950年代在荷里活被改拍成電影《暴君焚城錄》,故事講述一名羅馬帝國士兵戀上一名異國女基督徒,故事背景是著名暴君尼祿(Nero)管治下羅馬帝國禮崩樂壞的情況,包括了他焚燒羅馬的描述,也加插了上述彼得折返羅馬的故事。

有波蘭人在Twitter便說,波蘭人一定在讀書時讀過Sienkiewicz的小說的章節,任何一個波蘭人、包括圖斯克,寫出、或看到quo vadis時,一定會聯想到這本小說,所以亦有人猜想,圖斯克是把莊漢生比作尼祿,抨擊他亂來。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歐盟準外長Kallas:中國要為挺俄「付出更大代價」

獲提名為歐盟外交高級代表的卡拉絲(Kaja Kallas)星期二出席歐洲議會聽證會, 她批評中國暗中協助俄羅斯攻打烏克蘭,中國需要為此付出「更大代價」 。

香港滿街普通話 西方金融家感疏離

《華爾街日報》發表專題報導,題為 <北京如何控制香港的金融中心——並把西方拋諸腦後> 。

未就虐待逾百少年事件跟進 坎特伯雷大主教下台

英國聖公會領袖、坎特伯雷大主教 Justin Welby(附照片)星期二下午宣佈下台 ,為教會的性侵及虐打逾百名兒童醜聞負責。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