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京 星期四晚宣佈 ,俄軍首度發射「榛子型」(Oreshnik)中程彈道導彈,附載不攜核武的高超音速彈頭,轟炸烏克蘭中部城聶伯(Dnipro),報復烏克蘭先後使用美製和英製的長程導彈襲擊俄領土。
俄羅斯本週在黑海渡假勝地索契(Sochi)舉行首屆俄非峰會,54個非洲國家中,超過40個由總統/總理親自出席,反映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矢志重返非洲,擴大俄國在非洲的影響力。不過,俄羅斯在非洲拓展影響力的籌碼不多,很難跟歐、中、美進行競爭。
歐盟、中國、美國、日本和印度都早已舉辦非洲峰會,阿聯酋、土耳其和沙特阿拉伯都在加緊發展在非洲的經貿關係。歐非峰會2000年就開始舉辦,至今辦了5屆(對上一次是2017年),而中國2000年設立中非合作論壇,作為跟整個非洲商討合作的機制,第一個在此機制下進行的中非峰會於2006年進行,去年的峰會是第三次,而歐中兩者都已建立了跟非洲的雙邊對話架構,全方位發展跟非洲的雙邊關係。由上可見,俄羅斯在非洲已是來遲一步。
俄羅斯拉攏非洲,主要只靠3道板斧,最重要的是軍事。俄羅斯是非洲武器的最大賣家,在非洲武器市場佔有率超過四分之一,在俄非峰會期間,便有俄製戰機高調飛抵南非交貨,便反映出軍事是俄非關係的主軸。俄非還有大量軍事合作,以及由此引伸出來的商業合作,例如向非洲售賣由軍事發展出來的精密科技及設備。軍事合作有多方面,包括向士兵提供訓練、派遣軍事顧問等等,已有超過30個國家跟俄國締結了軍事技術合作協議。
中非共和國是俄羅斯近年發展非洲外交的最矚目案例(文首照片即為普京跟參與俄非峰會的中非總統Faustin-Archange Touadera的合照;照片來自俄羅斯總統官方Twitter),一方面中非跟俄國的軍事關係較其他非洲國家更廣泛,由訓練、顧問甚至調停政府和叛軍,都有俄國的身影,大致上現在可判斷中非已全面倒向俄羅斯。俄羅斯透過提供大量軍事援助,來換取中非把採礦項目批給俄國公司,對中非的好處是不涉及貸款,毋須還債,對俄國的好處是該國沒那麼多資金作為援助之用。
中非的案例受注視,另一原因有一宗受注目的案件在那裏發生,3名正就俄國在中非活動進行偵查報導的俄羅斯記者被殺害,消息傳出後,始令世界發現俄羅斯在非洲的活動也十分活躍。當中企業Wagner的角色頗受注目。這是一間類似美國黑水(Blackwater)的「私人僱傭兵公司」,向中非政府提供僱傭兵,做的工作主要是維持重要建築物(例如總統府)的保安、訓練士兵等,而Wagner雖然稱為「私人公司」,但但老闆肯定與普京關係不俗,跟政府關係千絲萬縷。這顯示僱傭兵是俄羅斯在軍事上插手非洲的一個重要手段,而上述提及俄國在中非的軍事活動,包括Wagner本身,都有在很多其他非洲國家出現,模式也大致類近。
俄羅斯另一個發展對非關係的渠道是能源礦物,因為俄國本身是重要油產國並有不少礦物,在國內天然開採方面累積不少經驗、人才和技術,而非洲本身都有不少礦物蘊藏,俄國可把相關技術出口至非洲,既為國內的能源原料公司發展海外市場,而且非洲有一些在工業上重要的礦物是俄國所沒有的,俄羅斯也希望得到。另外,核能是俄國另一個出口至非洲的重要產業。
俄羅斯第三個吸引非洲之處是道德高地。俄羅斯沒有曾殖民非洲的歷史,這是較歐洲優勝之處,亦較美國擁有喜歡出兵干涉他國內政的形象為佳,非洲國家跟俄羅斯發展關係沒有殖民歷史的包伏,而普京本週向非洲推介俄羅斯時,也特別強調這一點,不點名批評歐洲的對非政策。而且,俄羅斯跟中國一樣,不會為何合作項目加插民主、人權、自由、反貪腐等條件,如果可以選擇的話,非洲國家當然希望進行最少限制條款的合作。
俄羅斯現時發展非洲關係的模式,頗大程度上是沿襲了蘇聯模式。歷史上,蘇聯曾跟非洲有密切關係,五十年代起不斷支援非洲的反殖獨立運動,亦支撐由左翼執政的非洲國家,這是蘇聯在非洲獲得影響力的最大本錢,而在支援親蘇非洲國家時,最實際的援助是軍事方面,提供武器、軍事技術顧問等,經濟上主要直接提供金錢及物資,但雙邊貿易就不多。
軍事為主的對非關係模式,很有俄羅斯的特色,但也顯出俄羅斯的局限,俄羅斯始終缺乏經濟實力作為外交後盾,在對非關係中,基建工程合作比不上中國的一帶一路,直接外國投資(FDI)甚至發展援助資金仍主要來自西方,貿易一環也十分薄弱,俄羅斯可以聲稱對非貿易在過去5年間上升超過一倍,但這只可以聊以自娛,非洲五大貿易夥伴依次為歐盟、中國、印度、美國和阿聯酋,歐非貿易去年大概3000億美元,中國超過2000美元,美國都有600億美元,俄羅斯卻只有200億美元。
在冷戰時期,只靠軍事或者還可以支撐到雙邊關係,但來到講求軟實力的21世紀,沒有經貿文化上的實力,俄羅斯難言稱對非關係強勁。
大家都稱全球各國都在「爭奪」非洲(嗯...這是一個帶點殖民色彩的說法,因為歐洲列強19世紀瓜分非洲的歷史稱為Scramble for Africa),但俄羅斯最直接的競爭對手主要是美國,因為中歐跟非洲的合作有很大的部份涉及基建、貿易及發展,俄羅斯在這些範疇不可能提供更優勝及廣泛的合作,反而俄國向非洲提供的軍事援助,最能提供替代選項的只有美國,中國仍未能在全球投射其軍事實力,而歐盟中,只有法國在非洲有廣泛的軍事合作,但也只局限於法國前殖民地,而(不知能否一、兩年內離開到歐盟的)英國忙於脫歐,無暇理會非洲。
軍事為主的對非外交還有一個弊病,那就是俄羅斯必須要在這些非洲國家的內部勢力之間作出押注,如果現政府垮台,那麼之前經營的關係就泡湯,而偏偏不少非洲國家都是專制政權,令外國很難跟該國的整個政壇來發展關係。
以中非為例,俄羅斯提供的武器就是用來打擊反政府叛軍,俄羅斯不可能一面協助中非政府攻打叛軍,但同時又跟叛軍聯絡,一旦中非現政權倒下,叛軍上場,新政府短期內很難立即跟俄羅斯關係良好。而且,俄羅斯在非洲押注的往績頗差,最失敗的個案是蘇丹,俄羅斯支持巴沙爾(Omar al-Bashir)政權,但這個政權去年倒台,削弱了俄羅斯在當地的影響力。
【本文「較長一點」的版本放了在Medium,歡迎到那兒閱讀】
歐盟、中國、美國、日本和印度都早已舉辦非洲峰會,阿聯酋、土耳其和沙特阿拉伯都在加緊發展在非洲的經貿關係。歐非峰會2000年就開始舉辦,至今辦了5屆(對上一次是2017年),而中國2000年設立中非合作論壇,作為跟整個非洲商討合作的機制,第一個在此機制下進行的中非峰會於2006年進行,去年的峰會是第三次,而歐中兩者都已建立了跟非洲的雙邊對話架構,全方位發展跟非洲的雙邊關係。由上可見,俄羅斯在非洲已是來遲一步。
俄羅斯拉攏非洲,主要只靠3道板斧,最重要的是軍事。俄羅斯是非洲武器的最大賣家,在非洲武器市場佔有率超過四分之一,在俄非峰會期間,便有俄製戰機高調飛抵南非交貨,便反映出軍事是俄非關係的主軸。俄非還有大量軍事合作,以及由此引伸出來的商業合作,例如向非洲售賣由軍事發展出來的精密科技及設備。軍事合作有多方面,包括向士兵提供訓練、派遣軍事顧問等等,已有超過30個國家跟俄國締結了軍事技術合作協議。
中非共和國是俄羅斯近年發展非洲外交的最矚目案例(文首照片即為普京跟參與俄非峰會的中非總統Faustin-Archange Touadera的合照;照片來自俄羅斯總統官方Twitter),一方面中非跟俄國的軍事關係較其他非洲國家更廣泛,由訓練、顧問甚至調停政府和叛軍,都有俄國的身影,大致上現在可判斷中非已全面倒向俄羅斯。俄羅斯透過提供大量軍事援助,來換取中非把採礦項目批給俄國公司,對中非的好處是不涉及貸款,毋須還債,對俄國的好處是該國沒那麼多資金作為援助之用。
中非的案例受注視,另一原因有一宗受注目的案件在那裏發生,3名正就俄國在中非活動進行偵查報導的俄羅斯記者被殺害,消息傳出後,始令世界發現俄羅斯在非洲的活動也十分活躍。當中企業Wagner的角色頗受注目。這是一間類似美國黑水(Blackwater)的「私人僱傭兵公司」,向中非政府提供僱傭兵,做的工作主要是維持重要建築物(例如總統府)的保安、訓練士兵等,而Wagner雖然稱為「私人公司」,但但老闆肯定與普京關係不俗,跟政府關係千絲萬縷。這顯示僱傭兵是俄羅斯在軍事上插手非洲的一個重要手段,而上述提及俄國在中非的軍事活動,包括Wagner本身,都有在很多其他非洲國家出現,模式也大致類近。
俄羅斯另一個發展對非關係的渠道是能源礦物,因為俄國本身是重要油產國並有不少礦物,在國內天然開採方面累積不少經驗、人才和技術,而非洲本身都有不少礦物蘊藏,俄國可把相關技術出口至非洲,既為國內的能源原料公司發展海外市場,而且非洲有一些在工業上重要的礦物是俄國所沒有的,俄羅斯也希望得到。另外,核能是俄國另一個出口至非洲的重要產業。
俄羅斯第三個吸引非洲之處是道德高地。俄羅斯沒有曾殖民非洲的歷史,這是較歐洲優勝之處,亦較美國擁有喜歡出兵干涉他國內政的形象為佳,非洲國家跟俄羅斯發展關係沒有殖民歷史的包伏,而普京本週向非洲推介俄羅斯時,也特別強調這一點,不點名批評歐洲的對非政策。而且,俄羅斯跟中國一樣,不會為何合作項目加插民主、人權、自由、反貪腐等條件,如果可以選擇的話,非洲國家當然希望進行最少限制條款的合作。
俄羅斯現時發展非洲關係的模式,頗大程度上是沿襲了蘇聯模式。歷史上,蘇聯曾跟非洲有密切關係,五十年代起不斷支援非洲的反殖獨立運動,亦支撐由左翼執政的非洲國家,這是蘇聯在非洲獲得影響力的最大本錢,而在支援親蘇非洲國家時,最實際的援助是軍事方面,提供武器、軍事技術顧問等,經濟上主要直接提供金錢及物資,但雙邊貿易就不多。
軍事為主的對非關係模式,很有俄羅斯的特色,但也顯出俄羅斯的局限,俄羅斯始終缺乏經濟實力作為外交後盾,在對非關係中,基建工程合作比不上中國的一帶一路,直接外國投資(FDI)甚至發展援助資金仍主要來自西方,貿易一環也十分薄弱,俄羅斯可以聲稱對非貿易在過去5年間上升超過一倍,但這只可以聊以自娛,非洲五大貿易夥伴依次為歐盟、中國、印度、美國和阿聯酋,歐非貿易去年大概3000億美元,中國超過2000美元,美國都有600億美元,俄羅斯卻只有200億美元。
在冷戰時期,只靠軍事或者還可以支撐到雙邊關係,但來到講求軟實力的21世紀,沒有經貿文化上的實力,俄羅斯難言稱對非關係強勁。
大家都稱全球各國都在「爭奪」非洲(嗯...這是一個帶點殖民色彩的說法,因為歐洲列強19世紀瓜分非洲的歷史稱為Scramble for Africa),但俄羅斯最直接的競爭對手主要是美國,因為中歐跟非洲的合作有很大的部份涉及基建、貿易及發展,俄羅斯在這些範疇不可能提供更優勝及廣泛的合作,反而俄國向非洲提供的軍事援助,最能提供替代選項的只有美國,中國仍未能在全球投射其軍事實力,而歐盟中,只有法國在非洲有廣泛的軍事合作,但也只局限於法國前殖民地,而(不知能否一、兩年內離開到歐盟的)英國忙於脫歐,無暇理會非洲。
軍事為主的對非外交還有一個弊病,那就是俄羅斯必須要在這些非洲國家的內部勢力之間作出押注,如果現政府垮台,那麼之前經營的關係就泡湯,而偏偏不少非洲國家都是專制政權,令外國很難跟該國的整個政壇來發展關係。
以中非為例,俄羅斯提供的武器就是用來打擊反政府叛軍,俄羅斯不可能一面協助中非政府攻打叛軍,但同時又跟叛軍聯絡,一旦中非現政權倒下,叛軍上場,新政府短期內很難立即跟俄羅斯關係良好。而且,俄羅斯在非洲押注的往績頗差,最失敗的個案是蘇丹,俄羅斯支持巴沙爾(Omar al-Bashir)政權,但這個政權去年倒台,削弱了俄羅斯在當地的影響力。
【本文「較長一點」的版本放了在Medium,歡迎到那兒閱讀】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