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普京:向烏發射新型「榛子」高超音速彈道導彈

俄羅斯總統普京 星期四晚宣佈 ,俄軍首度發射「榛子型」(Oreshnik)中程彈道導彈,附載不攜核武的高超音速彈頭,轟炸烏克蘭中部城聶伯(Dnipro),報復烏克蘭先後使用美製和英製的長程導彈襲擊俄領土。

難民問題 歐盟(成員國)終歸難逃避

希臘Lesbos島上的Moria難民營上星期三(9日)發生大火而燒毀,逾萬名難民要露宿街頭,而德國昨天15日宣佈,會收容當中約1500名難民。這個背景,意味5年前開始的難民問題爭議,歐洲仍未解決,亦終歸難以逃避,現在是時候要再次面對。

巧合地,8月底是德國總理默克爾對難民湧入危機稱「我們能夠處理!」(Wir schaffen das!)的5週年,一些傳媒上月底也有回顧一下這5年來難民問題的演變。

不是怒罵「左膠」就能解決的現實問題

難民/移民問題在全球各地都一向充滿爭議,即是不是住在歐洲,也有很多人咬牙切齒地批評當年默克爾及歐盟接收大批難民的決定。但憤怒過後,始終要面對一連串現實問題。

無論喜歡與否,總會有一班人想湧入歐洲,部份是「真」難民,部份是只為生活更好、沒有面對逼害或戰亂的經濟難民,而他們偷渡往歐洲,多數經海路,主要是地中海,當在地中海發現難民船時,是否任由他們在海上等死,也堅持不讓他們上岸?如果大家覺得有大批人死在地中海是沒有問題的話,確實可以高呼完全拒收難民的,可惜指摘接收難民的人沒有勇氣說出這句話。

事實上,一些人覺得,希臘近來已跡近採取這種策略,包括加強在海上堵截,而堵截方式令難民船面對很大的沉沒危險。而Moria營環境極度惡劣,也有人質疑是希臘政府刻意這樣做,以此嚇怕其他想湧入的難民。

不見死不救,那就要面對第二個現實問題:主要從地中海湧入歐洲的話,意味歐洲應付難民潮的壓力,全部壓在南歐國家。21世紀初時是西班牙,之後試過是意大利,而隨著敘利亞內戰爆發,希臘成為歐洲難民問題的前線。這些是歐盟成員國,而且這些難民最終其實是想往法國、德國等其他歐洲國家,要南歐國家獨自承擔難民壓力,是否公平?

分擔壓力,不外乎3個問題:一、錢,收容難民(以及正處理庇護資格審批的人士)地點,依然在南歐,但其他歐盟國家支付部份成本;二、收容部份難民,即已確認可獲庇護資格的人士;三、收容政庇申請者,即難民資格審批期間,已遷往其他歐盟國家,而不是留在南歐的難民營設施。

包括5年前說「Wir schaffen das!」的那位,歐洲政界「見過鬼都怕黑」,基本上沒有人再敢採取門戶大開的政策,但如何不想收容難民,都要回答上述問題,不是一句「死難民返返去!」、「左膠大愛誤國!」便解決得到。

現行狀況難以維持下去

目前的情況是多輸的局面。Lesbos島、特別是Moria營,是歐洲處理湧入難民的最主要地點。Moria營原本設計為可容納近3000人,但大火時住了超過1.2萬人,之前最高峰期試過住了2萬人,而武肺疫情,需要防疫措施,令Moria營的環境更惡劣。事實上,初步調查顯示,Moria大火是縱火,一些營內人士不滿隔離要求而縱火,希臘政府已拘捕6人

難民本身不想住在Lesbos島,除了環境惡劣,也因為擔心會一生都住在那兒。Lesbos島居民也再難忍受要獨自承受全歐洲的難民壓力。希臘政府對要承擔這麼大的壓力,而其他歐盟國家沒有提供太大協助,頗有微言。

除了Lesbos島,歐盟大概3年前已開始積極在歐盟及地中海範圍以外就堵截難民,當中最主要的是土耳其,透過巨額援助,換取土耳其接收敘利亞難民,並加強其海域巡邏,截回往希臘的難民船。不過,歐土關係一直緊張,難保土耳其隨時停止接收難民,突然任由難民湧去歐洲,所以歐盟始終都要有措施,去處理土耳其不合作下的難民湧入情況。

就Moria營大火一事,德國、法國等一些歐盟國家,已先決定接收數百名沒有成人陪同的兒童和少年,而德國昨天宣佈額外再接收的約1500人,則是來自400多個家庭,他們全已獲得難民資格。

不過,單是要應付過萬名因大火而暫時沒有棲身之所的難民,歐盟27國最終都要一同討論,難以單靠數個至十多個歐盟國家自行協商處理。要麼就討論向希臘付錢,興建及營運環境較佳的難民營,要麼就討論分配各國接收多少難民/政庇申請者。

2015危機中未回答的問題

除了這過萬人,歐盟國家還有大量其他難民,所以各國分配接收難民/政庇申請者的問題,終歸要面對——一個兩、三年討論過但無疾而終的問題。

奧地利已先發制人,總理庫茨(Sebastian Kurz)表明一個Moria營難民都不會收,表示如果現在「向壓力屈服」,只會重蹈2015年的錯誤,向這些難民給予虛假希望。

歐盟執委會本身已預定下週三(23日),公佈難民問題新政策的方案。根據統籌內政事務的歐委會副主席 Margaritis Schinas (剛巧是希臘籍)的形容,方案是「三層樓方案」——一樓,與難民的主要來源國及途經國簽訂協議,令這些地方的生活條件改善,減少經濟難民的誘因(而且協議應包括那些國家加強防止非法出境);二樓,加強海上及陸路邊境堵截;頂樓,一個「永久、有效團結的制度」,把來到歐洲的政庇尋求者在27國分配。

基本上,上述的,已全部在做。「一樓」,就是目前跟非洲一些國家的協議,除了出入境合作協議外,還包括加強發展她們經濟的發展和經貿合作,德國更因此而近年開始拓展非洲外交;「二樓」,現在已有Frontex這個歐盟邊境巡邏機關,協助意大利等成員國巡邏邊境。

最終爭拗點還是在「頂樓」,即中歐成員國極力反對的難民配額問題。

奧地利的反應已預示,中歐國家這次都不會同意要接收部份難民,而目前疫情,邊境已關了大半下,更不會接收難民。現在要等待歐盟下週的方案細節了。

最後,可以重看2015年文章<名存實亡的「都柏林規定」>,談及「共同歐洲庇護系統」(CEAS)中的「都柏林規定」(Dublin Regulation)。

【文首照片Moria Camp被燒後的情況,來自聯合國網站】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歐盟準外長Kallas:中國要為挺俄「付出更大代價」

獲提名為歐盟外交高級代表的卡拉絲(Kaja Kallas)星期二出席歐洲議會聽證會, 她批評中國暗中協助俄羅斯攻打烏克蘭,中國需要為此付出「更大代價」 。

香港滿街普通話 西方金融家感疏離

《華爾街日報》發表專題報導,題為 <北京如何控制香港的金融中心——並把西方拋諸腦後> 。

未就虐待逾百少年事件跟進 坎特伯雷大主教下台

英國聖公會領袖、坎特伯雷大主教 Justin Welby(附照片)星期二下午宣佈下台 ,為教會的性侵及虐打逾百名兒童醜聞負責。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