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京 星期四晚宣佈 ,俄軍首度發射「榛子型」(Oreshnik)中程彈道導彈,附載不攜核武的高超音速彈頭,轟炸烏克蘭中部城聶伯(Dnipro),報復烏克蘭先後使用美製和英製的長程導彈襲擊俄領土。
法國金融業在6日舉行一年一度的推廣法國營商機會的會議,今年來了一位稀客——總理瓦爾斯。這是首次有國家領袖級出席這個會議,而出席這個推銷巴黎作為金融中心的會議的政客,便包括了:(照片左起,照片來自法新社)國家財長薩潘(Michel Sapin)、巴黎市長伊達戈(Anne Hidalgo)、瓦爾斯(Manuel Valls),以及跟以上3名社會黨不同黨派、屬中右政黨共和黨的大巴黎區首長佩卡雷絲(Valerie Pecresse)。
如此多重量級政界人物出動,反映英國決定離開歐盟後,歐盟各國吸引企業及人才離開英國並來自己國家的爭奪戰已迅速展開。
瓦爾斯表示,法國會把在法工作外國人的稅務優惠期限,由5年延長至8年,又重申會把企業稅逐步由33%降至28%,而為方便外企及外國人前來設立辦公室及工作,政府會設立一站式服務,解讀外企及外國員工的問題,並會增加國際學校的學位,解決外國人子女的讀書問題。
很多企業及外國員工擔心英國的營商及就業環境會因為脫歐而變差,正觀望形勢發展而盤算是否離開,其他歐盟國家招攬他們,十分正常,但當中又以法國政府最積極,說法「最單單打打」。
相對來說,其他國家主要由市政府或省/州政府尋找並推銷「脫歐商機」,例如德國自民黨(FDP)的柏林支部早幾天便利用一輛在倫敦行駛的貨車,讓大家在街上看到以下的招牌——引用英國二戰時的著名口號「keep calm and carry on」,變成「keep calm and move to Berlin」,亦即「(初創企業,)保持冷靜,過來柏林」(照片來自官方推特):
國家政府沒那麼積極推銷(或至少是私下進行),因為國家政府要同時處理脫歐談判,不可能太明顯地擺出「我就是要搶你英國的企業和人才」的姿態,尤其是在談判中最有影響力的德國。
不過,法國政府完全不理這憂慮。法國和英國現政府曾就招商問題發生外交風波的。法國總統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2012年上台,他參選時提出向富人徵收臨時性的75%超高稅,英國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當時曾說,會以「紅地氈」歡迎那些擔心法國高稅而離開的人士前來英國,這言論惹怒了法國。因此,英國脫歐後,法國政界便以「紅地氈」來回敬卡梅倫。薩潘在公投不久後便說,紅地氈是「雙向的」,而佩卡雷絲說在5日的會議上說,很高興現在可以把這個「紅地氈邀請」回贈英國。
瓦爾斯在會議上的發言,已算「有禮貌」,他表示,法國要保持優雅,英國是偉大的國家,是法國的朋友,但大家也不要太天真,必須承認各國及各市之間在招商上是存在競爭關係的。
各國目前爭奪「脫歐商機」時,放在2個重點行業。其一是金融業,因為倫敦是金融中心,涉及大量生意額,其他歐洲城市都很想趁機搶去倫敦的歐洲首要金融中心地位。而且,金融業是其中一個最必須要全歐營運的行業,是其中一個英國最難保住仍能進入歐盟市場的行業,是有最大誘因會因為脫歐而離開英國的行業,因此各國都把焦點放在金融業。
另一個重點是創新科技,原因純粹是,創科是目前全球最炙手可熱的產業。
我有一點倒感奇怪的——法國人似乎真的覺得,如果倫敦因為脫歐而失落金融中心地位,最有機會取而代之的是巴黎。
若論腹地經濟實力,德國的法蘭克福最有條件取代倫敦;愛爾蘭的都柏林有英語及超低企業稅優勢;甚至蘇格蘭的愛丁堡也較有機會取代倫敦(前提是:我認為蘇格蘭會留在歐盟/歐洲單一市場)。怎樣看,巴黎也不是最有機會取代倫敦的城市。
而且,如果我是英國的話,我會提醒大家:法國明年總統大選,極右的瑪蓮勒龐(Marine le Pen)民望不低,不要低估她上台的機會——各位商界人士,你認為是脫歐的英國,還是「納粹」的法國,社會風氣會較「民粹」,營商環境會較差??
延伸閱讀:
法新社:le gouvernement déroule le tapis rouge aux entreprises du Royaume-Uni
路透社:France makes strong bid for banking business poised to leave London
France 24:France pitches Paris as Europe’s main financial hub post-Brexit
如此多重量級政界人物出動,反映英國決定離開歐盟後,歐盟各國吸引企業及人才離開英國並來自己國家的爭奪戰已迅速展開。
瓦爾斯表示,法國會把在法工作外國人的稅務優惠期限,由5年延長至8年,又重申會把企業稅逐步由33%降至28%,而為方便外企及外國人前來設立辦公室及工作,政府會設立一站式服務,解讀外企及外國員工的問題,並會增加國際學校的學位,解決外國人子女的讀書問題。
很多企業及外國員工擔心英國的營商及就業環境會因為脫歐而變差,正觀望形勢發展而盤算是否離開,其他歐盟國家招攬他們,十分正常,但當中又以法國政府最積極,說法「最單單打打」。
相對來說,其他國家主要由市政府或省/州政府尋找並推銷「脫歐商機」,例如德國自民黨(FDP)的柏林支部早幾天便利用一輛在倫敦行駛的貨車,讓大家在街上看到以下的招牌——引用英國二戰時的著名口號「keep calm and carry on」,變成「keep calm and move to Berlin」,亦即「(初創企業,)保持冷靜,過來柏林」(照片來自官方推特):
國家政府沒那麼積極推銷(或至少是私下進行),因為國家政府要同時處理脫歐談判,不可能太明顯地擺出「我就是要搶你英國的企業和人才」的姿態,尤其是在談判中最有影響力的德國。
不過,法國政府完全不理這憂慮。法國和英國現政府曾就招商問題發生外交風波的。法國總統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2012年上台,他參選時提出向富人徵收臨時性的75%超高稅,英國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當時曾說,會以「紅地氈」歡迎那些擔心法國高稅而離開的人士前來英國,這言論惹怒了法國。因此,英國脫歐後,法國政界便以「紅地氈」來回敬卡梅倫。薩潘在公投不久後便說,紅地氈是「雙向的」,而佩卡雷絲說在5日的會議上說,很高興現在可以把這個「紅地氈邀請」回贈英國。
瓦爾斯在會議上的發言,已算「有禮貌」,他表示,法國要保持優雅,英國是偉大的國家,是法國的朋友,但大家也不要太天真,必須承認各國及各市之間在招商上是存在競爭關係的。
各國目前爭奪「脫歐商機」時,放在2個重點行業。其一是金融業,因為倫敦是金融中心,涉及大量生意額,其他歐洲城市都很想趁機搶去倫敦的歐洲首要金融中心地位。而且,金融業是其中一個最必須要全歐營運的行業,是其中一個英國最難保住仍能進入歐盟市場的行業,是有最大誘因會因為脫歐而離開英國的行業,因此各國都把焦點放在金融業。
另一個重點是創新科技,原因純粹是,創科是目前全球最炙手可熱的產業。
我有一點倒感奇怪的——法國人似乎真的覺得,如果倫敦因為脫歐而失落金融中心地位,最有機會取而代之的是巴黎。
若論腹地經濟實力,德國的法蘭克福最有條件取代倫敦;愛爾蘭的都柏林有英語及超低企業稅優勢;甚至蘇格蘭的愛丁堡也較有機會取代倫敦(前提是:我認為蘇格蘭會留在歐盟/歐洲單一市場)。怎樣看,巴黎也不是最有機會取代倫敦的城市。
而且,如果我是英國的話,我會提醒大家:法國明年總統大選,極右的瑪蓮勒龐(Marine le Pen)民望不低,不要低估她上台的機會——各位商界人士,你認為是脫歐的英國,還是「納粹」的法國,社會風氣會較「民粹」,營商環境會較差??
延伸閱讀:
法新社:le gouvernement déroule le tapis rouge aux entreprises du Royaume-Uni
路透社:France makes strong bid for banking business poised to leave London
France 24:France pitches Paris as Europe’s main financial hub post-Brexit
瑞士的苏黎世巴塞尔等地好像也是大银行轧堆, 很有金融中心的派头呢。 另外看好都柏林。 她已是当前欧洲硅谷, 聚集许多大型跨国公司的欧洲总部, 为国际企业服务的政策和流程都很成熟现代。 再多为几间银行服务, 也是轻车熟路。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