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京 星期四晚宣佈 ,俄軍首度發射「榛子型」(Oreshnik)中程彈道導彈,附載不攜核武的高超音速彈頭,轟炸烏克蘭中部城聶伯(Dnipro),報復烏克蘭先後使用美製和英製的長程導彈襲擊俄領土。
英國政府在8日宣佈,委任駐法國大使Julian King爵士(上面照片來自英國政府)出任歐盟專員,將派往布魯塞爾,接替7月中正式提前離任的希爾勛爵(Lord Jonathan Hill)。King或者希爾面對的尷尬,正好反映一批在歐盟機關工作的英國人,他們在「脫歐過渡期」時的困境。
希爾是以英國人投票決定脫歐為由而提前離任。法律上,他是毋須這樣做的,因為歐盟條約列明,歐盟專員「代表歐盟整體利益」,不能偏私自己成員國的[註],但政治上,曾公開支持留歐的他在新環境下,很難留任。
更重要的是,希爾是主管金融監管政策,而法國早已表明,既然英國脫歐,那麼,歐盟的金融政策便不再需要理會英國的要求,金融政策也將是歐英談判中一項極度敏感的議題,因此希爾離任,是給予容克機會,把金融政策調給其他人,而金融政策已撥歸來自拉脫維亞的歐委會副主席東博夫斯基(Valdis Dombrovskis)處理。
King就更尷尬,英國已決定脫歐,他作為一個「外人」去主管「第三方」的政策,已很古怪,而且英國將是歐盟最重要「對外」談判的交手對象,略帶有歐盟「敵國」的意味,而他卻來自這個「敵國」而又身處歐盟組織。不過,英國又真的未正式離開歐盟,仍享有歐盟成員國的權利,包括指派專員,以及參與歐盟決策。暫時也不知道容克可委派King什麼工作,BBC就估計,King或獲環境這類沒那麼敏感的政策。
King上任後更重要的工作,是以歐盟機關中最高職級的英國人身份,確保英國在歐盟的利益。若跟之前的英國籍歐盟專員比較,King的政治實力是超輕量級的,英國之前是委派做過內閣或影子內閣成員的人往歐委會的——希爾及其前艾嘉蓮(Catherine Ashton)都做過上議院領袖,曼德爾森(Peter Mandelson)做過貿易大臣及北愛大臣,是當時首相貝理雅(Tony Blair)的心腹,出任對外事務專員的彭定康(Chris Patten)做過香港總督,金諾克(Neil Kinnock)是前工黨黨魁,布列坦(Leon Brittan)是前內政大臣,等等。
希爾及艾嘉蓮「只」做過上議院領袖,份量已算很低,更不要說King只是外交官出身。不過,正如上述,這位「末代」英國籍歐盟專員的最重要工作,是協助處理脫歐事宜,並要面對不憤英國脫歐而充滿怒火的歐盟圈子,由一個具外交手腕、政治面貌不明確的人士出任,可能更佳。King今年2月才調任駐法大使,之前做過駐愛爾蘭大使及北愛事務處處長,也曾駐布魯塞爾5年,這些經驗應該很有用。
相對於King,在布魯塞爾還有很多替歐盟機關工作的英國人,他們同樣面對「身在敵營、但又為敵營工作」的奇怪狀況,他們的同事都知道他們並非「反歐盟」,但就是出現「外國人指點歐盟事」的感覺。而且,他們的前途更不明朗。
理論上,只有極高層、且極具政治任命含意的官員,才必須在脫歐後離任,例歐盟專員,或是歐洲警察Europol主管Rob Wainwright,其他「公務員」是不受影響的。容克在公投翌日已立即發出內部電郵,承諾會保障英籍歐委會員工的權利,不會炒掉他們。
目前有大概1100名英國人在歐委會工作。現實歸現實,即使可繼續工作,但日後升遷,歐委會還會否挑選一個英國人呢?尤其是處長級(DG)位置,理論上應不受英國脫歐影響,但現實是,各成員國政府都暗中游說,確保自己國家的員工可升至這些位置。日後沒了英國政府游說,歐委會的英籍員工很難升遷。
另一批需要準備「執包袱」離開布魯塞爾的,還有英籍的歐洲議會議員。目前751名議員中,有73人來自英國,只要英國正式離開歐盟,他們便會立即離開——離開的不只他們,還有替他們(或其他國家的歐洲議會議員)工作的議員助理。
即使未離開,但脫歐對英籍議員的影響已浮現。已經有英籍議員辭去一些委員會主席或重要草案審議委員會主席的職務,而歐洲議會在明年初會按慣例調任所有主要職位,屆時應該所有委員會主席職位都不會再有英國人擔任。
因此,不用等到正式脫歐,英國在歐盟的影響已即時大降——儘管英國仍要受歐盟法例規管。
===
[註]
下面略為簡介歐盟執委會。
歐盟執委會是歐盟的執行機關,組織內的最高權力層是由各「專員」(Commissioner,或譯委員)組成的college,當中包括歐委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容克都是其中一名專員。除了主席,各專員會主管一些政策(但在容克這一屆,實際上變得複雜了,詳情請看兩年前的文章),但重要決定還是要由所有專員一齊參與的每週例會拍板的,這個有點像內閣制。
目前有28名專員,每個成員國指派一人。法律上,歐盟專員是代表整體歐盟利益,不能偏私自己來自的成員國。之前,隨著成員國數目增加,曾有過討論,建議專員數目可以少於成員國數目,亦即有成員國會在某一時期沒有專員,但最終不了了之。這反映,專員隱含一個任務,就是確保自己成員國的聲音(政府也好、民意也好)要在歐委會的決策中反映出來。
希爾是以英國人投票決定脫歐為由而提前離任。法律上,他是毋須這樣做的,因為歐盟條約列明,歐盟專員「代表歐盟整體利益」,不能偏私自己成員國的[註],但政治上,曾公開支持留歐的他在新環境下,很難留任。
更重要的是,希爾是主管金融監管政策,而法國早已表明,既然英國脫歐,那麼,歐盟的金融政策便不再需要理會英國的要求,金融政策也將是歐英談判中一項極度敏感的議題,因此希爾離任,是給予容克機會,把金融政策調給其他人,而金融政策已撥歸來自拉脫維亞的歐委會副主席東博夫斯基(Valdis Dombrovskis)處理。
King就更尷尬,英國已決定脫歐,他作為一個「外人」去主管「第三方」的政策,已很古怪,而且英國將是歐盟最重要「對外」談判的交手對象,略帶有歐盟「敵國」的意味,而他卻來自這個「敵國」而又身處歐盟組織。不過,英國又真的未正式離開歐盟,仍享有歐盟成員國的權利,包括指派專員,以及參與歐盟決策。暫時也不知道容克可委派King什麼工作,BBC就估計,King或獲環境這類沒那麼敏感的政策。
King上任後更重要的工作,是以歐盟機關中最高職級的英國人身份,確保英國在歐盟的利益。若跟之前的英國籍歐盟專員比較,King的政治實力是超輕量級的,英國之前是委派做過內閣或影子內閣成員的人往歐委會的——希爾及其前艾嘉蓮(Catherine Ashton)都做過上議院領袖,曼德爾森(Peter Mandelson)做過貿易大臣及北愛大臣,是當時首相貝理雅(Tony Blair)的心腹,出任對外事務專員的彭定康(Chris Patten)做過香港總督,金諾克(Neil Kinnock)是前工黨黨魁,布列坦(Leon Brittan)是前內政大臣,等等。
希爾及艾嘉蓮「只」做過上議院領袖,份量已算很低,更不要說King只是外交官出身。不過,正如上述,這位「末代」英國籍歐盟專員的最重要工作,是協助處理脫歐事宜,並要面對不憤英國脫歐而充滿怒火的歐盟圈子,由一個具外交手腕、政治面貌不明確的人士出任,可能更佳。King今年2月才調任駐法大使,之前做過駐愛爾蘭大使及北愛事務處處長,也曾駐布魯塞爾5年,這些經驗應該很有用。
相對於King,在布魯塞爾還有很多替歐盟機關工作的英國人,他們同樣面對「身在敵營、但又為敵營工作」的奇怪狀況,他們的同事都知道他們並非「反歐盟」,但就是出現「外國人指點歐盟事」的感覺。而且,他們的前途更不明朗。
理論上,只有極高層、且極具政治任命含意的官員,才必須在脫歐後離任,例歐盟專員,或是歐洲警察Europol主管Rob Wainwright,其他「公務員」是不受影響的。容克在公投翌日已立即發出內部電郵,承諾會保障英籍歐委會員工的權利,不會炒掉他們。
目前有大概1100名英國人在歐委會工作。現實歸現實,即使可繼續工作,但日後升遷,歐委會還會否挑選一個英國人呢?尤其是處長級(DG)位置,理論上應不受英國脫歐影響,但現實是,各成員國政府都暗中游說,確保自己國家的員工可升至這些位置。日後沒了英國政府游說,歐委會的英籍員工很難升遷。
另一批需要準備「執包袱」離開布魯塞爾的,還有英籍的歐洲議會議員。目前751名議員中,有73人來自英國,只要英國正式離開歐盟,他們便會立即離開——離開的不只他們,還有替他們(或其他國家的歐洲議會議員)工作的議員助理。
即使未離開,但脫歐對英籍議員的影響已浮現。已經有英籍議員辭去一些委員會主席或重要草案審議委員會主席的職務,而歐洲議會在明年初會按慣例調任所有主要職位,屆時應該所有委員會主席職位都不會再有英國人擔任。
因此,不用等到正式脫歐,英國在歐盟的影響已即時大降——儘管英國仍要受歐盟法例規管。
===
[註]
下面略為簡介歐盟執委會。
歐盟執委會是歐盟的執行機關,組織內的最高權力層是由各「專員」(Commissioner,或譯委員)組成的college,當中包括歐委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容克都是其中一名專員。除了主席,各專員會主管一些政策(但在容克這一屆,實際上變得複雜了,詳情請看兩年前的文章),但重要決定還是要由所有專員一齊參與的每週例會拍板的,這個有點像內閣制。
目前有28名專員,每個成員國指派一人。法律上,歐盟專員是代表整體歐盟利益,不能偏私自己來自的成員國。之前,隨著成員國數目增加,曾有過討論,建議專員數目可以少於成員國數目,亦即有成員國會在某一時期沒有專員,但最終不了了之。這反映,專員隱含一個任務,就是確保自己成員國的聲音(政府也好、民意也好)要在歐委會的決策中反映出來。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