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普京:向烏發射新型「榛子」高超音速彈道導彈

俄羅斯總統普京 星期四晚宣佈 ,俄軍首度發射「榛子型」(Oreshnik)中程彈道導彈,附載不攜核武的高超音速彈頭,轟炸烏克蘭中部城聶伯(Dnipro),報復烏克蘭先後使用美製和英製的長程導彈襲擊俄領土。

《生命中不能承所的輕》馳名 昆德拉逝世享壽94歲

捷克傳媒週三率先報導,以《生命中不能承所的輕》等小說馳名世界的捷克/法國存在主義小說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逝世,享年94歲。

替他出版書籍的法國出版社 Gallimard 向法國《世界報》表示,昆德拉週二在巴黎的家中逝世。

《世界報》報導昆德拉的死訊時指出,昆德拉生前強調自己是「小說家」,不是「作家」,他認為小說代表一種全面的知識,屬於美學而非理論,小說代表了一種觀點、一種智慧、一種立場,小說是一個「排除了任何政治、宗教、意識形態、道德理論、團體認同的立場」。

正如我在2019年寫過,昆德拉究竟是捷克人抑或法國人,他的小說屬於捷克/東歐共產國家文學抑或法國文學,本身已是重要的文學課題。

【有關他的生平、重要小說和2019年重獲捷克籍一事,可參閱2019年的blog

昆德拉初入文壇時,捷克斯洛伐克共產政權剛上台,他原本是共產黨黨員,但在1968年布拉格之春被鎮壓後,捷共政權漸趨保守,最終70年代開始流亡法國,即使捷共倒台,他也很少回鄉,在法國巴黎終老。

昆德拉的小說不只是一個長年流亡的共產國家作家的世界觀,也反映了這個生活因為冷戰而撕裂的人,面對歷史洪流的掙扎,折射出歐洲在冷戰時期的分裂。

《世界報》說,昆德拉終其一生擁抱世界文學,他對不同國家的名作家都有研究,他的小說藝術觀尖銳質疑所謂小說或文學「類別」是否真的有其領域,有其臨時性,這種分門別類容易受內部消耗或外來入侵所威脅。

雖然昆德拉不太喜歡跟捷克「認親認戚」,但捷克政界還是高度讚揚這名著名「捷克」作家。

總理費亞拉(Petr Fiala)說,昆德拉的小說在各個大洲接觸到幾個世代的讀者,遺下出色的小說和重要的散文。

文化部長 Martin Baxa 說,捷克和世界文壇失去了一名當代十分出色的作家,昆德拉對歐洲文化的基本價值觀,對個人的興趣,以及對世界小說史的貢獻,各界都會深深懷念。

在捷克,最早證實死訊的是莫拉維亞公立圖書館,因為昆德拉是布魯諾(Brno)人,因此布魯諾市所在的莫拉維亞地區有深切關係,這個圖書館設立了昆德拉專門館藏,館方在昆德拉晚年跟他保持定期聯繫。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

WSJ社論:釋放黎智英可零成本向美國釋出善意

《華爾街日報》星期六(16日)發表社論 ,表示習近平如果願意釋放黎智英及其他香港政治犯,可向美國釋出善意,又不會令中國損失什麼,指出國際對中國越來越有敵意之際,習近平要問自己,扣押黎智英是否值得中國所承受的代價?

未就虐待逾百少年事件跟進 坎特伯雷大主教下台

英國聖公會領袖、坎特伯雷大主教 Justin Welby(附照片)星期二下午宣佈下台 ,為教會的性侵及虐打逾百名兒童醜聞負責。

歐盟準外長Kallas:中國要為挺俄「付出更大代價」

獲提名為歐盟外交高級代表的卡拉絲(Kaja Kallas)星期二出席歐洲議會聽證會, 她批評中國暗中協助俄羅斯攻打烏克蘭,中國需要為此付出「更大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