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為保北美洲自貿協議 墨西哥推動減少進口中國零件

墨西哥總統 Claudia Sheinbaum(文首照片)星期五宣布, 已指示財政部長和經濟部長,研究減少從中國進口零件 ,回應加拿大和美國的關注,希望保住美墨加自貿區。

歐(美)開始部署「後烏戰時代」秩序

【立即訂閱網主的Patreon, 閱讀這篇深度文章的全文 !月費只需7.21美元】

上週北約 #NATO 在立陶宛舉行峰會,雖然領袖的峰會聲明沒有列明烏克蘭加入的時間或條件,只說「條件符合時」便會邀請烏克蘭加入,但其用字已寫得很明白,烏克蘭總有一天加入北約,這一點已是不可逆轉。

這次北約峰會反映,烏戰超過一年,改變了歐洲外交格局,從而西方——特別是歐洲國家——的戰略思維也作出改變,他們現在:
* 已假設烏克蘭終將加入北約和歐盟——亦即完全融入歐洲,是歐洲的一份子,不是歐洲的「邊陲」、歐俄之間的「緩衝」
* 短期內集中軍援問題,特別是實質上可以向烏克蘭提供什麼援助
* 希望(以及相信)可在今年內結束戰爭,亦即信任烏克蘭可在目前的大反攻中光復大量失地
上述戰略思維背後代表歐洲國家普遍有一個想法:俄羅斯/普京政權一定要在這場戰爭中被打殘,而且要盡快打殘。

這個想法代表大家有以下其中一個假設:有信心烏克蘭可盡快擊敗俄羅斯,令俄羅斯必須求和,而且至少交回克里米亞以外全部烏克蘭領土;或者假設,現在已經想像不到如何在俄羅斯不被烏克蘭重挫下,揭開後烏戰時代的歐洲安全秩序。

法國總統馬克龍最能代表這種想法的改變。他去年年中仍提出可考慮在烏克蘭割地的前提下尋求停戰,但5月底表示北約應該給予烏克蘭「明確和可靠的」安全保證。

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ECFR)3月發表民調,發現歐洲各國之間對烏戰和俄羅斯的態趨同,對俄羅斯態度轉趨強硬,也解釋到為何法國等歐洲國家的「撐烏」立場變得強硬。

ECFR提出3個理由解釋這個轉變:
1、歐洲人發覺俄羅斯原來並不強大,因此更願意戰火再拖長一點來換取更好的結果
2、戰爭衝擊各政黨的外交原則,出現「民族主義和世界主義(cosmopolitanism)的融合」,親歐盟、主流、偏向中間的政黨多了民族主義、主權優先的色彩,反歐盟、極右、民粹的政黨也發現歐盟在支援烏克蘭上發揮重要作用,覺得歐盟在保護成員國主權方面也有用途
3、美國拜登政府在烏克蘭問題上成功團結西方


對於中國來說,當歐洲各國普遍採取更強硬的撐烏反俄立場,如果北京仍不能及早在烏戰上「交功課」,例如像土耳其般協助達成糧食黑海出口協議,或者跟俄羅斯切割(which is 其實是沒有可能),那麼,中歐關係只會陷入死胡同。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波羅的海兩海底電纜損毀 疑遭中國貨船「伊鵬3」切斷

星期一先後傳出有兩條波羅的海海底電纜被切斷,綜合 芬蘭《晚報》(Iltalehti) 和 瑞典電視台 SVT 星期二報導,丹麥海岸防衛隊發現,在估計電纜切斷的時間,剛好中國貨船「伊鵬3」(Yi Peng 3)在兩條電纜遭破壞的位置附近都曾駛過,執法人員正調查今次是否中國貨船的破壞行為。

施紀賢「拒絕譴責」香港47人案判決

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星期二在里約熱內盧出席G20峰會期間舉行記者會,被問及同日較早時香港法院就「47人案」作出裁決,對當中45人判囚4年2月至10年,他會否譴責這個裁決。 《金融時報》報導時,標題稱他「拒絕譴責」 。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涉嫌強姦 挪威王儲繼子被捕

挪威警方星期二宣佈, 第三度拘捕王儲 Haakon 的27歲繼子 Marius Borg Høiby (文首照片),計劃加控他強姦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