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東部薩克森—安哈爾特州(Sachsen-Anhalt)首府 Magdeburg 星期五晚發生相信是襲擊的事件,一輛汽車撞向聖誕市集的人群。
如果你在社交網絡上有朋友來自曼徹斯特或英國,大概可能會看到上面這張照片,以示曼徹斯特人不會因22日晚上的恐襲而嚇倒。這個郵筒在當地十分有名,因為曼市在1996年經歷過十分嚴重的炸彈襲擊,結果附近的建築物全部被炸毀,倒是這個郵筒絲毫無損,原封不動,至今仍在使用,成為曼市不會被襲擊擊敗的象徵。
這個郵筒位於Arndale商場對著Corporation Street街道那處,現在刻上了紀念碑,紀念該次襲擊,各位前往曼市時,有空的話可以去參觀這個景點。
順便一提,這個商場離演唱會襲擊的地點十分接近,而且該商場在23日也曾因發現可疑物品而一度疏散,這是另一個令部份曼市居民憶起這個郵筒的原因。
該次襲擊發生在1996年6月15日上午,英國當時正舉行歐洲國家盃足球賽,由要求北愛爾蘭脫離英國的愛爾蘭共和軍(IRA)發動。大家可能不太記得這次襲擊,因為此事「只」造成超過200人受傷,奇蹟地沒有人死亡,因此不會如2005年「7.7恐襲」般,至今仍記憶猶新。
不過,這次1996年曼市襲擊使用了一個1500公斤的炸彈,是二次大戰後在英國爆炸的最強力炸彈,造成約7億英鎊經濟損失,是全球經濟損失第三嚴重的恐襲(第一應該是美國「9.11」)。
當天上午,有2名IRA成員把一輛貨車泊在Arndale商場外,上面有那個1500公斤炸彈,離這個郵筒只有十多米遠。然後,有人打電話給位處該市的電視台ITV錄影廠,告訴該錄影廠的保安,稱已在市中心放置炸彈。
警方接報後,在1小時內把市中心的8萬人緊急疏散,住宅、辦公室、商店全部疏散。警察找了一段時間才意識這輛貨車就是炸彈,但已來不及拆除,炸彈爆炸,上空出現蘑菇雲,43條街共約1200幢建築受破壞,大量瓦礫被炸至飛上天然後再墜落街上,Arndale商場要重建。而正如上面照片,在一片頽垣敗瓦中,這個郵筒卻屹立不倒。
這個可以解釋到,英國人面對恐襲時的冷靜。
這一點,早在2005年「7.7」倫敦襲擊時已有人提及。
當時襲擊在上班繁忙時間發生,但倫敦人繼續上班、下班,襲擊當天及之後數天,交通受影響,大家便改用單車代步,基本上,襲擊發生後不久,生活便已經回復正常。倫敦人可以如此鎮定,因為倫敦以至全英國都早對城市襲擊習以為常,IRA在70年代便不斷發動炸彈襲擊,試過有一個大臣被炸死,80年代的首相戴卓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也差點被炸死;儘管當時不多針對演唱會這類「軟目標」,但針對平民的無差別襲擊也是經常發生。
到了21世紀,主要施襲者只是由天主教徒的IRA變成以穆斯林為主,但襲擊威力沒有升級到,威脅甚至不一定較IRA大。恐襲,對英國人來說,已可說是「集體回憶」,面對襲擊時,在實際生活上要如何調整,已駕輕就熟,所以恐襲不會對英國人的心理、以至政治想法(例如2017大選的投票取態)有很大影響。
文章資料來源:
BBC有關1996襲擊20週年的報導:Manchester IRA bomb: Terror blast remembered 20 years on
英文維基有關Arndale商場的條目
*文首照片來自英國《電郵報》
這個郵筒位於Arndale商場對著Corporation Street街道那處,現在刻上了紀念碑,紀念該次襲擊,各位前往曼市時,有空的話可以去參觀這個景點。
順便一提,這個商場離演唱會襲擊的地點十分接近,而且該商場在23日也曾因發現可疑物品而一度疏散,這是另一個令部份曼市居民憶起這個郵筒的原因。
該次襲擊發生在1996年6月15日上午,英國當時正舉行歐洲國家盃足球賽,由要求北愛爾蘭脫離英國的愛爾蘭共和軍(IRA)發動。大家可能不太記得這次襲擊,因為此事「只」造成超過200人受傷,奇蹟地沒有人死亡,因此不會如2005年「7.7恐襲」般,至今仍記憶猶新。
不過,這次1996年曼市襲擊使用了一個1500公斤的炸彈,是二次大戰後在英國爆炸的最強力炸彈,造成約7億英鎊經濟損失,是全球經濟損失第三嚴重的恐襲(第一應該是美國「9.11」)。
當天上午,有2名IRA成員把一輛貨車泊在Arndale商場外,上面有那個1500公斤炸彈,離這個郵筒只有十多米遠。然後,有人打電話給位處該市的電視台ITV錄影廠,告訴該錄影廠的保安,稱已在市中心放置炸彈。
警方接報後,在1小時內把市中心的8萬人緊急疏散,住宅、辦公室、商店全部疏散。警察找了一段時間才意識這輛貨車就是炸彈,但已來不及拆除,炸彈爆炸,上空出現蘑菇雲,43條街共約1200幢建築受破壞,大量瓦礫被炸至飛上天然後再墜落街上,Arndale商場要重建。而正如上面照片,在一片頽垣敗瓦中,這個郵筒卻屹立不倒。
這個可以解釋到,英國人面對恐襲時的冷靜。
這一點,早在2005年「7.7」倫敦襲擊時已有人提及。
當時襲擊在上班繁忙時間發生,但倫敦人繼續上班、下班,襲擊當天及之後數天,交通受影響,大家便改用單車代步,基本上,襲擊發生後不久,生活便已經回復正常。倫敦人可以如此鎮定,因為倫敦以至全英國都早對城市襲擊習以為常,IRA在70年代便不斷發動炸彈襲擊,試過有一個大臣被炸死,80年代的首相戴卓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也差點被炸死;儘管當時不多針對演唱會這類「軟目標」,但針對平民的無差別襲擊也是經常發生。
到了21世紀,主要施襲者只是由天主教徒的IRA變成以穆斯林為主,但襲擊威力沒有升級到,威脅甚至不一定較IRA大。恐襲,對英國人來說,已可說是「集體回憶」,面對襲擊時,在實際生活上要如何調整,已駕輕就熟,所以恐襲不會對英國人的心理、以至政治想法(例如2017大選的投票取態)有很大影響。
文章資料來源:
BBC有關1996襲擊20週年的報導:Manchester IRA bomb: Terror blast remembered 20 years on
英文維基有關Arndale商場的條目
*文首照片來自英國《電郵報》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