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普京:向烏發射新型「榛子」高超音速彈道導彈

俄羅斯總統普京 星期四晚宣佈 ,俄軍首度發射「榛子型」(Oreshnik)中程彈道導彈,附載不攜核武的高超音速彈頭,轟炸烏克蘭中部城聶伯(Dnipro),報復烏克蘭先後使用美製和英製的長程導彈襲擊俄領土。

意大利人管財赤 愛爾蘭人管脫歐

在歐委會官員中,涉及財金政策的主要是經濟專員及貿易專員(經濟的話,還包括競爭專員及內部市場專員),分別會由意大利前總理 Paolo Gentiloni(照片右,他去年3月仍是意大利總理時出席歐盟峰會的情況)和現任歐盟農業及鄉郊發展專員Phil Hogan(愛爾蘭)擔任。儘管說出任歐盟執委會專員後,便不能優先考慮自己國家的利益,要顧及全歐盟,但這兩個職位由這兩個國家的人擔任,仍然十分諷刺。

經濟專員負責貨幣聯盟(即歐元)及關稅聯盟的政策,在政治上最敏感的權力就是批核成員國的財政預算,確保預算案符合「增長及穩定協定」,財赤及政府負債不會超標。然而,意大利是希臘以外最不遵守這項規定的國家,國債多年來超過GDP的100%,遠高於規定的60%,而剛倒台的意大利「黃綠政府」去年和今年都試圖挑戰歐盟的財赤規定,儘管上週上台的「黃紅政府」無意再在這個問題頂撞歐盟,但由負債嚴重的意大利來監督大家不要舉債太多,十分矛盾。

暫時估計Gentiloni應該不會過份至任由意大利政府財赤失控,但馮德萊恩找來一個意大利人——或「南歐人」——來當經濟專員,似乎釋放出一個訊號,那就是本屆歐委會將正式研究大幅改動「增長及穩定協定」,放寬政府開支的限制,不再緊隨緊縮開支的德國路線。

至於愛爾蘭人 Hogan將擔任的貿易專員,一向是歐委會中權力較大、成員國很希望取得的職位,因為對外貿易已完全由歐盟負責,因此權力頗大。在馮德萊恩給予 Hogan的信件中,寫了一大堆下任貿易專員要處理的要務,但大家都知道,歐盟未來數年最重要的貿易政策只有兩項:一、跟川普政府討論歐美貿易關係;二、英國脫歐後的歐英貿易談判——亦即Hogan會直接介入歐盟的英國脫歐政策。

先假設英國最終都會在一、兩年內脫歐(即使不能在10月31日落實),而不會無限期拖延甚至逆轉決定,那麼,英國屆時要交手的談判對手就是一個愛爾蘭人,因為在後脫歐時期,歐英關係最重要的就是貿易關係,這個關係將定義出歐英關係的其他全部範疇,這將涉及英國最終是否留在歐洲關稅區、甚至歐洲單一市場,而歐方亦要慎防歐英貿易協議會破壞自己的單一市場的完整性。

而除非英國改變初衷,同意留在歐洲關稅區或單一市場,否則未來歐英貿易協議最關鍵的問題,正正會是目前令脫歐膠着的愛爾蘭邊境backstop問題,亦即是如何處理愛爾蘭島上貿易的問題。換句話說,就算英國現在無協議脫歐,拒絕動用backstop,你始終一天都要跟歐盟談判雙方貿易安排,終歸都要面對backstop問題——而且屆時還要跟一個愛爾蘭人討論。看來,馮德萊恩也很有幽默感。

至於正式的脫歐談判本身,如果英國在10月31日離開歐盟,11月1日才上任的馮德萊恩便不需要理會,她處理的是後脫歐對英關係,但如果脫歐又要延期,那麼歐委會就要委任一名脫歐談判專員,大家估計應是巴尼耶(Michel Barnier,法國)挨義氣留任。而且,目前英國沒有提名歐委會專員,馮德萊恩表明,如果脫歐押後,英國便一定要委任一名專員,以符合歐盟條約和法規的規定。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

WSJ社論:釋放黎智英可零成本向美國釋出善意

《華爾街日報》星期六(16日)發表社論 ,表示習近平如果願意釋放黎智英及其他香港政治犯,可向美國釋出善意,又不會令中國損失什麼,指出國際對中國越來越有敵意之際,習近平要問自己,扣押黎智英是否值得中國所承受的代價?

未就虐待逾百少年事件跟進 坎特伯雷大主教下台

英國聖公會領袖、坎特伯雷大主教 Justin Welby(附照片)星期二下午宣佈下台 ,為教會的性侵及虐打逾百名兒童醜聞負責。

歐盟準外長Kallas:中國要為挺俄「付出更大代價」

獲提名為歐盟外交高級代表的卡拉絲(Kaja Kallas)星期二出席歐洲議會聽證會, 她批評中國暗中協助俄羅斯攻打烏克蘭,中國需要為此付出「更大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