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普京:向烏發射新型「榛子」高超音速彈道導彈

俄羅斯總統普京 星期四晚宣佈 ,俄軍首度發射「榛子型」(Oreshnik)中程彈道導彈,附載不攜核武的高超音速彈頭,轟炸烏克蘭中部城聶伯(Dnipro),報復烏克蘭先後使用美製和英製的長程導彈襲擊俄領土。

改寫英國憲政史的女法官

之前提及宣讀關閉國會案判詞、改寫英國憲政史的英國最高法院院長Lady Hale(照片來自英國司法機構網站),當時沒有留意,之後再查看,才發現香港政府有替她翻譯了一個漢化名字——何熙怡,因為她去年獲委任為香港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跟同一時間獲委任的加拿大前首席大法官麥嘉琳(Beverley McLachlin)一樣,是香港終審法院首批女法官。

何熙怡和麥嘉琳獲委任時,在香港曾引起風波,因為二人在各自國內擔任法官時,曾作出支持同性婚姻的裁決,因此部份立法會議員提出質疑,擔心他們在涉及性小眾的案件中有偏頗。

不過,有曾經訪問過何熙怡的英國記者今天撰文介紹她,憶述在訪問中她曾說,作為法官,判案時必須不偏不倚,放下自己的個人意見。她這樣說:「這不代表你不能有個人意見,但要知道放在什麼位置。」

何熙怡在英國法律界一向不掩飾自己認為法律界嚴重男女不平等的立場,多次抨擊這個情況。從她的經歷,不難解釋為何她有這個立場。明年1月年屆75歲便要從最高法院退休的何熙怡,2004年出任上議院上訴委員會的常任上訴法官,在舊制下,上議院才是英國大部份案件的終審法院,交給由一班資深法官組成的上訴委員會審案,這個制度由1876年開始,這個制度一直沿用至2009年成立最高法院後才結束,而在這個制度運作133年以來,何熙怡是唯一一個女性擔任常任上訴法官。到了2009年,一班常任上訴法官過檔至最高法院,她也長時間是唯一一名女法官,直到2017年才出現第二名女法官,而最高法院12名法官中,目前有3人是女性。面對著這個情況,何熙怡很難不經常公開炮轟法律界出現不利女性發展的因素。

何熙怡另一個特點是學者出身,曾在曼徹斯特大學任教法律18年,這在英國來說是十分罕見,因為法官差不多全部都是有大量上庭打官司經驗的執業大律師,而何熙怡只是考取了大律師的資格,有御用大律師(QC)的銜頭,但只短暫執業,嚴格來說無人會視之為曾擔任執業大律師。

何熙怡1980年代加入法律委員會(又是首名女性加入這個委員會),這是一個替政府就修改法律提出意見的專家組織,這令她又有另一個法官很少有的背景——曾參與政策制訂,有在政府總部「白廳」工作的經驗。她本身是家事法專家,在法律委員會也主要處理家事法,例如放寬離婚的限制等等,而她的主張又傾向自由派,因此早在1990年代,《每日郵報》已經大字標題批評她,稱她破壞了婚姻制度。

可見,何熙怡也不是沒有面對過輿論攻擊,不知道這個經驗會否有助她頂住脫歐派支持者對這個她有份參與的裁決的憤怒?

延伸閱讀:
衛報對她的介紹
路透對她及最高法院的介紹:Mould-breaking court to shape Britain's Brexit agony
專頁「法夢」去年就針對何熙怡批評的反駁文章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

未就虐待逾百少年事件跟進 坎特伯雷大主教下台

英國聖公會領袖、坎特伯雷大主教 Justin Welby(附照片)星期二下午宣佈下台 ,為教會的性侵及虐打逾百名兒童醜聞負責。

歐盟準外長Kallas:中國要為挺俄「付出更大代價」

獲提名為歐盟外交高級代表的卡拉絲(Kaja Kallas)星期二出席歐洲議會聽證會, 她批評中國暗中協助俄羅斯攻打烏克蘭,中國需要為此付出「更大代價」 。

「沒有孩子,沒有國家」 俄杜馬通過「禁止鼓吹不生孩子」

俄羅斯杜馬 星期二完成立法工作 ,三讀通過「禁止鼓吹不生孩子」,個人違法者最多可罰款40萬盧布(3.3萬港元),組織違法可罰500萬盧布(42萬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