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季節又到, 2023年醫學獎頒給2名發展出 mRNA (信使核糖核酸)技術的科學家,他們是美國學者 Drew Weissman 【照片右】和匈牙利學者 Katalin Kariko 【照片左】 。 評審委員會說,二人發現核苷(nucleoside)修飾,這是 mRNA 得以出現的關鍵技術,COVID19疫苗顯示,mRNA 有助疫苗以史無前例的速度研發成功,協助世界應付現代其中一場最嚴重的人類健康威脅。 Kariko 1955年生於匈牙利,截至80年代中前在匈牙利就學和從事研究,之後到了美國的大學工作至今,包括1989年至2013年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工作,2013年跳槽至德國企業 BioNTech,2022年從公司離職,2021年起至今同時擔任匈牙利 Szeged大學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的教授。 Weissman 1959年生於美國麻省,波士頓大學畢業,1997年在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建立其研究團隊,因此跟 Kariko 做過同事,目前仍在賓大醫學院擔任教授,專門教授和研究疫苗。 二人2021年已獲頒「美國諾貝爾」的 Lasker 醫學獎 ,當時賓大發表聲明恭賀二人時說,他們在2005年發表的論文極具開創性,顯示之前多次研究令人失望的 mRNA 技術可以成為真,為這個範疇注入希望。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來個網主很久未做過的「傳媒閱讀理解練習」。請先閱讀以下題為<馬耳他總理會見中國副外長傅瑩>的新華社報導:
"新華網瓦萊塔3月18日電 馬耳他總理貢齊18日會見到訪的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傅瑩。
傅瑩向貢齊轉交了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親筆信。溫家寶在親筆信中代表中國政府感謝馬耳他政府和人民對中國撤出在利比亞的中方人員過程中提供的大力支持,並表示“中馬信任、友誼和合作堪稱國際社會的典范”。
貢齊在會見中表示,雖然兩國幅員、人口相差懸殊,但中國對馬耳他平等相待,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貢齊感謝中國政府此次專門派傅瑩副部長來訪,並轉交溫家寶總理的親筆信。他希望雙方繼續互相幫助,深化合作。
傅瑩說,中國人民不會忘記馬耳他人民的真誠幫助,約5000名經馬耳他撤離的中方人員將成為中馬友誼的新使者,希望兩國將友好感情轉化為深化合作的動力。
雙方還就中東形勢交換了看法。"
問題:假設你在傳媒工作,需要根據上述消息撰寫報導一篇,請說出上述報導中最重要的內容。
馬耳他只是一個幾個島組成的地中海國家:316平方公里,約等於香港面積的三成,人口接近41萬,比觀塘、黃大仙或沙田區還要小,位處意大利西西里島與利比亞之間,主要語言為馬耳他語,這亦是歐盟目前唯一閃族語官方語言(閃族語,上溯可至全球第一個文明米索不達米亞,現今就與阿拉伯語和希伯萊文同種)。的確,中國勞煩一名副外長去出訪這個國家,有點奇怪,亦肯定不會純粹因為感謝馬耳他協助中國由利比亞撤僑、轉達溫家寶的親筆信這麼簡單。
說回「閱讀理解練習」。當然,一宗消息以什麼角度為重心,沒有絕對,但我的答案會是這一句:雙方還就中東形勢交換了看法。
首先,新華社報導的閱讀方法跟香港政府新聞處新聞稿的理解方式一樣,是「正金字塔式」寫法--新聞理論說最重要的寫在最前,愈後愈不重要,就好像一個「倒金字塔」;新華社的報導則是愈重要的放在愈後,好讓大家看不到,而且愈重要的新聞就出稿愈短,好讓大家不能用。
放回目前的背景,傅瑩出訪馬耳他,因為馬耳他在利比亞危機中位處十分戰略重要的地位
如上述,馬耳他接近利比亞,聯合國安理會在17日通過可以對利比亞實施禁飛區,外國軍機定必要利用馬耳他執行任務。儘管英國傳媒指出,英國在馬耳他有軍事基地,但馬耳他已否認,並表明不批准外國利用該國基地向利比亞採取軍事行動。
另外,利比亞政府在18日提出停火,並建議4個國家可派員監察停火,其中中國和馬耳他都榜上有名。
因此,其實十分抗拒對利比亞實行禁飛(儘管亦不介意西方「懲戒」這個曾與陳水扁政權關係密切的國家)的中國,一定希望拉攏馬耳他,共商對策;而面對西方很大壓力的馬耳他,亦必須找一個「靠山」頂住西方的要求。這應是傅瑩到訪馬耳他最重要的目的。
當然,從歐盟的角度而言,一個歐盟成員國竟然與第三國商討,如何對付其他歐盟成員國的外交政策(英法兩國是最支持禁飛的國家),十分諷刺。
"新華網瓦萊塔3月18日電 馬耳他總理貢齊18日會見到訪的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傅瑩。
傅瑩向貢齊轉交了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親筆信。溫家寶在親筆信中代表中國政府感謝馬耳他政府和人民對中國撤出在利比亞的中方人員過程中提供的大力支持,並表示“中馬信任、友誼和合作堪稱國際社會的典范”。
貢齊在會見中表示,雖然兩國幅員、人口相差懸殊,但中國對馬耳他平等相待,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貢齊感謝中國政府此次專門派傅瑩副部長來訪,並轉交溫家寶總理的親筆信。他希望雙方繼續互相幫助,深化合作。
傅瑩說,中國人民不會忘記馬耳他人民的真誠幫助,約5000名經馬耳他撤離的中方人員將成為中馬友誼的新使者,希望兩國將友好感情轉化為深化合作的動力。
雙方還就中東形勢交換了看法。"
問題:假設你在傳媒工作,需要根據上述消息撰寫報導一篇,請說出上述報導中最重要的內容。
馬耳他只是一個幾個島組成的地中海國家:316平方公里,約等於香港面積的三成,人口接近41萬,比觀塘、黃大仙或沙田區還要小,位處意大利西西里島與利比亞之間,主要語言為馬耳他語,這亦是歐盟目前唯一閃族語官方語言(閃族語,上溯可至全球第一個文明米索不達米亞,現今就與阿拉伯語和希伯萊文同種)。的確,中國勞煩一名副外長去出訪這個國家,有點奇怪,亦肯定不會純粹因為感謝馬耳他協助中國由利比亞撤僑、轉達溫家寶的親筆信這麼簡單。
說回「閱讀理解練習」。當然,一宗消息以什麼角度為重心,沒有絕對,但我的答案會是這一句:雙方還就中東形勢交換了看法。
首先,新華社報導的閱讀方法跟香港政府新聞處新聞稿的理解方式一樣,是「正金字塔式」寫法--新聞理論說最重要的寫在最前,愈後愈不重要,就好像一個「倒金字塔」;新華社的報導則是愈重要的放在愈後,好讓大家看不到,而且愈重要的新聞就出稿愈短,好讓大家不能用。
放回目前的背景,傅瑩出訪馬耳他,因為馬耳他在利比亞危機中位處十分戰略重要的地位
如上述,馬耳他接近利比亞,聯合國安理會在17日通過可以對利比亞實施禁飛區,外國軍機定必要利用馬耳他執行任務。儘管英國傳媒指出,英國在馬耳他有軍事基地,但馬耳他已否認,並表明不批准外國利用該國基地向利比亞採取軍事行動。
另外,利比亞政府在18日提出停火,並建議4個國家可派員監察停火,其中中國和馬耳他都榜上有名。
因此,其實十分抗拒對利比亞實行禁飛(儘管亦不介意西方「懲戒」這個曾與陳水扁政權關係密切的國家)的中國,一定希望拉攏馬耳他,共商對策;而面對西方很大壓力的馬耳他,亦必須找一個「靠山」頂住西方的要求。這應是傅瑩到訪馬耳他最重要的目的。
當然,從歐盟的角度而言,一個歐盟成員國竟然與第三國商討,如何對付其他歐盟成員國的外交政策(英法兩國是最支持禁飛的國家),十分諷刺。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