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季節又到, 2023年醫學獎頒給2名發展出 mRNA (信使核糖核酸)技術的科學家,他們是美國學者 Drew Weissman 【照片右】和匈牙利學者 Katalin Kariko 【照片左】 。 評審委員會說,二人發現核苷(nucleoside)修飾,這是 mRNA 得以出現的關鍵技術,COVID19疫苗顯示,mRNA 有助疫苗以史無前例的速度研發成功,協助世界應付現代其中一場最嚴重的人類健康威脅。 Kariko 1955年生於匈牙利,截至80年代中前在匈牙利就學和從事研究,之後到了美國的大學工作至今,包括1989年至2013年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工作,2013年跳槽至德國企業 BioNTech,2022年從公司離職,2021年起至今同時擔任匈牙利 Szeged大學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的教授。 Weissman 1959年生於美國麻省,波士頓大學畢業,1997年在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建立其研究團隊,因此跟 Kariko 做過同事,目前仍在賓大醫學院擔任教授,專門教授和研究疫苗。 二人2021年已獲頒「美國諾貝爾」的 Lasker 醫學獎 ,當時賓大發表聲明恭賀二人時說,他們在2005年發表的論文極具開創性,顯示之前多次研究令人失望的 mRNA 技術可以成為真,為這個範疇注入希望。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雖然一般傳媒會形容聯合國的決議為「禁飛區」,但實際上是地面部隊侵以外的所有軍事行動;雖然預期利比亞卡達菲(Muammar Gaddafi)政權應該會處於「挨打」狀態,不可能作出有意義的反擊,與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的伊拉克薩達姆(Saddam Hussein)政權一樣--但無論如何,上述行動代表西方已經向卡達菲政權開戰。
第一波參與行動的主力包括法國、英國和加拿大。其他參與的歐洲國家包括比利時、荷蘭、丹麥和挪威;意大利只會提供基地供行動的飛機,希臘亦打算只提供基地。美國的戰機稍後才達,但目前華府及軍方內部似乎有分歧,美國立場仍有點曖昧。波斯灣國家卡塔爾據報亦有意參與軍事行動。
法國方面,約20多架戰機參與行動,包括颶風戰機(Rafale)及幻影戰機(Mirage),航空母艦戴高樂號已由圖隆(Toulon)出發前往利比亞方向。法國的戰機可從法國南部城市Istres或其地中海島嶼科西嘉島的Solenzara起飛,法國在利比亞以南的鄰國乍得(Chad)首都恩賈梅納(N'Djamena)也有空軍基地。
不會參與行動的歐洲國家中,較令注意的有德國和波蘭。德國在安理會1973號決議中只投下棄權票,只願意「承擔阿富汗戰爭額外行動」(即讓美國騰出部份戰機調往利比亞),波蘭就表示只願意參與之後的人道救援工作。另外,北約(NATO)這次沒有參與行動,一方面相信是因為成員國土耳其反對,而據報法國不希望西方色彩濃厚的北約參與,盡量以西方國家+阿拉伯/伊斯蘭/非洲國家合作的模式行動,減低「西方干預前殖民地」的印象。
818,瑞典,芬蘭,西班牙,葡萄牙呢?
回覆刪除因為尋晚睇電視都無講到你甘詳細!!
Re: 英雄美人公主娘
回覆刪除瑞典和芬蘭應該不會,但西班牙和葡萄牙就要再看一看,印象中應該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