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極右國民聯盟(RN)領袖瑪蓮勒龐(Marine le Pen)被裁定禁止參選權5年後, 她同一天的晚上接受TF1專訪 ,抨擊裁決是政治決定,要求司法機關盡快處理她的上訴,以便她可趕及參與2027總統大選。
雖然一般傳媒會形容聯合國的決議為「禁飛區」,但實際上是地面部隊侵以外的所有軍事行動;雖然預期利比亞卡達菲(Muammar Gaddafi)政權應該會處於「挨打」狀態,不可能作出有意義的反擊,與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的伊拉克薩達姆(Saddam Hussein)政權一樣--但無論如何,上述行動代表西方已經向卡達菲政權開戰。
第一波參與行動的主力包括法國、英國和加拿大。其他參與的歐洲國家包括比利時、荷蘭、丹麥和挪威;意大利只會提供基地供行動的飛機,希臘亦打算只提供基地。美國的戰機稍後才達,但目前華府及軍方內部似乎有分歧,美國立場仍有點曖昧。波斯灣國家卡塔爾據報亦有意參與軍事行動。
法國方面,約20多架戰機參與行動,包括颶風戰機(Rafale)及幻影戰機(Mirage),航空母艦戴高樂號已由圖隆(Toulon)出發前往利比亞方向。法國的戰機可從法國南部城市Istres或其地中海島嶼科西嘉島的Solenzara起飛,法國在利比亞以南的鄰國乍得(Chad)首都恩賈梅納(N'Djamena)也有空軍基地。
不會參與行動的歐洲國家中,較令注意的有德國和波蘭。德國在安理會1973號決議中只投下棄權票,只願意「承擔阿富汗戰爭額外行動」(即讓美國騰出部份戰機調往利比亞),波蘭就表示只願意參與之後的人道救援工作。另外,北約(NATO)這次沒有參與行動,一方面相信是因為成員國土耳其反對,而據報法國不希望西方色彩濃厚的北約參與,盡量以西方國家+阿拉伯/伊斯蘭/非洲國家合作的模式行動,減低「西方干預前殖民地」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