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可訂閱到Patreon閱讀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1997年的英國大選,首相馬卓安(John Major)決定大選期有6週,其前任戴卓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勉為其難出山,協助當時已跟她反了面的馬卓安為保守黨拉票時說:需要這麼長嗎?要扭轉落後形勢,說服選民支持,4週或更少時間已經足夠。
27日離英國5月7日大選只剩100天,各大英國傳媒政治新聞全面報導各黨要員的發言,在野工黨黨魁文立彬(Ed Miliband,上面圖片)主打改革醫療計劃NHS,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則談經濟政策,以及削及福利開支以用在推動在職培訓等其他方面的開支,儼如已為今年大選定下主調,拉票好像已全面展開一樣。
跟大部份議會制國家一樣,英國何時大選,由首相向君主建議,首相原本隨時都可以提出大選,傳統上一公佈、一解散國會就是大選開始的時候,不會預告大選日期,而這段時間一般是不足1個月。
英國政界會預料到大概在什麼日子大選,例如不會在夏天放暑假或深冬下大雪時投票,又或者是如果政局對執政黨有利,首相傾向提前1年舉行大選(例如2001和2005大選),如果不利,就盡量拖到該屆國會最後時刻才大選(例如2010大選)。不過,確實日子是難以預測,因此英國有「估大選日子」的習慣。上任首相白高敦(Gordon Brown)3年任內不斷面對提前大選的揣測,最後一次是2010年,有人揣測較傳統的5月初大選提前一、兩個月。在此之前,可能會有「假拉票期」,例如黨魁高調宣佈政綱或重申該黨政策主張,但各黨不會展開真正的拉票工程,因為如果沒那麼早大選,就浪費了人力物力。
不過,本屆政府通過了新法例,廢除了首相可自行決定大選日期的權力,因此大家一早已知道下屆大選在2015年5月7日舉行,連何時解散國會都知道,令各黨可一早就安排拉票工作,亦令目前國會會期已再沒有重要法案需要審議,議員十分空閒,可多花時間落區見選民。選舉工程早至一踏入2015年就可以開始,意味整個拉票活動長達逾4個月,這對英國是十分新鮮的事。
根據BBC引述一名學者,極長拉票期的一個影響是,各黨今次會看重「地面戰」,即發動義工逐家逐戶拍門,面對面說服選民,因為4個月時間令各黨有條件玩「地面戰」。而且,目前國民對政界的觀感很差,靠黨魁或重量級人物在傳媒發言來傳開訊息,選民未必信任,親眼看到義工,或者會更有效。
除了是英國史上最長大選期,今次亦被視為該國最難預測結果、爭持最激烈的一次大選。2010年大選,選出英國36年來首個「懸峙國會」(hung parliament,即沒有單一政黨可控制過半國會議席),在英國已算激烈,但今次選舉更激烈。一些英國政壇觀察家說,一般來說,大選前100天左右已可預知結果,但今次是沒有人敢說誰勝誰負,除了因為兩大黨支持度和「勢頭」十分接近,也因為形勢太複雜。
唯一可確定的,應是這次大選將再次選出一個「懸峙國會」,英國再度不能在大選翌日便知道誰執政。
27日離英國5月7日大選只剩100天,各大英國傳媒政治新聞全面報導各黨要員的發言,在野工黨黨魁文立彬(Ed Miliband,上面圖片)主打改革醫療計劃NHS,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則談經濟政策,以及削及福利開支以用在推動在職培訓等其他方面的開支,儼如已為今年大選定下主調,拉票好像已全面展開一樣。
跟大部份議會制國家一樣,英國何時大選,由首相向君主建議,首相原本隨時都可以提出大選,傳統上一公佈、一解散國會就是大選開始的時候,不會預告大選日期,而這段時間一般是不足1個月。
英國政界會預料到大概在什麼日子大選,例如不會在夏天放暑假或深冬下大雪時投票,又或者是如果政局對執政黨有利,首相傾向提前1年舉行大選(例如2001和2005大選),如果不利,就盡量拖到該屆國會最後時刻才大選(例如2010大選)。不過,確實日子是難以預測,因此英國有「估大選日子」的習慣。上任首相白高敦(Gordon Brown)3年任內不斷面對提前大選的揣測,最後一次是2010年,有人揣測較傳統的5月初大選提前一、兩個月。在此之前,可能會有「假拉票期」,例如黨魁高調宣佈政綱或重申該黨政策主張,但各黨不會展開真正的拉票工程,因為如果沒那麼早大選,就浪費了人力物力。
不過,本屆政府通過了新法例,廢除了首相可自行決定大選日期的權力,因此大家一早已知道下屆大選在2015年5月7日舉行,連何時解散國會都知道,令各黨可一早就安排拉票工作,亦令目前國會會期已再沒有重要法案需要審議,議員十分空閒,可多花時間落區見選民。選舉工程早至一踏入2015年就可以開始,意味整個拉票活動長達逾4個月,這對英國是十分新鮮的事。
根據BBC引述一名學者,極長拉票期的一個影響是,各黨今次會看重「地面戰」,即發動義工逐家逐戶拍門,面對面說服選民,因為4個月時間令各黨有條件玩「地面戰」。而且,目前國民對政界的觀感很差,靠黨魁或重量級人物在傳媒發言來傳開訊息,選民未必信任,親眼看到義工,或者會更有效。
除了是英國史上最長大選期,今次亦被視為該國最難預測結果、爭持最激烈的一次大選。2010年大選,選出英國36年來首個「懸峙國會」(hung parliament,即沒有單一政黨可控制過半國會議席),在英國已算激烈,但今次選舉更激烈。一些英國政壇觀察家說,一般來說,大選前100天左右已可預知結果,但今次是沒有人敢說誰勝誰負,除了因為兩大黨支持度和「勢頭」十分接近,也因為形勢太複雜。
唯一可確定的,應是這次大選將再次選出一個「懸峙國會」,英國再度不能在大選翌日便知道誰執政。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