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黎智英子日內瓦籲釋父親 中國:黎已釘在背叛祖國和人民的恥辱柱

路透報導 :英國趁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開會期間,週三在這個場合舉行香港傳媒自由活動,呼籲國際關香港傳媒自由問題,尤其聚焦被拘禁3年的黎智英。

查理VS沙爾利

昨天已寫過《查理週報》(Charlie Hebdo)及法國同類諷刺性刊物,這篇po寫寫一點工作上的經歷:究竟原文中的Charlie,應譯作查理還是沙爾利?



事情是這樣的:當天工作,我一知道這宗新聞,正常(其中一個)第一反應是,這本刊物的譯名是什麼?當有關報導有超過一個人撰寫時,把重要字眼的譯法盡早統一,是十分重要的,否則各人有各自的譯法,所有稿件傳來後才在編輯改錯處/潤飾文字的階段時才逐個逐個改正,費時失事。

我(和我的同事)的直覺反應是,Charlie應是「查理」。不過,「唯新華社是瞻」、有份「透過大眾傳媒去香港大眾推廣匪言」、「一點一滴消滅香港文化及用字」的在下,當然會看看新華社是否已出了相關報導(不是說笑,新華社對重要緊急新聞的報導,可很慢得嚇大家一跳),如有,新華社怎樣譯?幸好,新華社很快便出了緊急報導,譯作《沙爾利周刊》。

當時,跟同事再略為討論,最後還是覺得「查理」好像好一點。無疑,新華社的譯法是十分準確,因為「Ch」在法文的讀音類似英文的「Sh」,「沙爾利」以普通話發音來說,的確較似法文讀法的Charlie。

當天下班前,我也沒有再理會這個問題。但當我回家再看相關資料時,才發現Charlie Hebdo中的Charlie,原來是指《花生漫畫》角色Charlie Brown(查理.布朗)。那麼,似乎譯作「查理」會恰當一點--除非「查理越淮而沙爾利」......

《查理週報》原本有前身,名為《切腹》(Hara-Kiri),同樣是嬉笑怒罵來諷刺時事,但在1970年講及前總統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病逝時,開玩笑卻闖禍,用以下做頭版:

標題為「Colombey舞廳慘劇 1死」。Colombey是戴高樂死時所身處的地方,而當時不久前,法國一間disco發生大火,造成逾百人死亡。將兩者連在一起,招來法國政府把這份刊物禁止。

《切腹》的編輯人員想捲土重來,於是借了一本在1969年創刊的《查理月報》(Charlie Mensuel)來「借屍還魂」。《查理月報》是轉載外國漫畫的報紙,包括《花生漫畫》,名字就是取自Charlie Brown(此前,意大利有一份同類刊物,名字取自《花生漫畫》另一角色Linus)。類似香港的明報集團有《明報週刊》和《明報月刊》,原《切腹》編輯人員徵得《查理月報》同意後,便用了Charlie這個名字「借殼上市」,名為Charlie Hebdo,儘管兩份刊物十分不同。

Charlie其實即是Charles,因此這個名字亦暗含重提戴高樂逝世頭條事件的意思。

事實上,應該用「週刊」還是「週報」,都可以討論。在香港,每週出一次的,應是「雜誌」,所以應是「週刊」。這情況在英國和美國也類似,英文傳媒大多說這是magazine(不知台灣和內地情況是否一樣)。不過,如果大家在新聞看過這份刊物的照片,便會發現這似乎較像一份報紙。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至少29黨友倒戈贊成 南韓國會准告在野黨領袖

南韓國會在反對黨共同民主黨的掌控下,週四意外地以一票之微通過,准許起訴共同民主黨黨魁李在明 ,起碼29名共同民主黨議員倒戈投贊成票。事件重挫民主黨,李在明以外的所有黨領導層晚上集體辭職。

中國暫停融資 訊號系統出問題 「帶路」歐洲旗艦項目遇挫

匈牙利傳媒 Telex 報導 ,一帶一路在歐洲的旗艦項目匈塞鐵路的匈牙利路段工程陷入嚴重困境,匈中兩國終於要面對中國承辦商沒有能力裝置歐洲規格訊號系統的問題,而中國暫停了工程的信貸額度,派到匈牙利的中國工程人員也停工,匈牙利總理歐爾班(Viktor Orban)10月到中國出席一帶一路論壇時,可能要親自跟中國領袖商討如何收拾殘局。

烏導彈轟炸俄黑海艦隊總部

烏克蘭又再襲擊克里米亞俄軍設施, 位於半島 Sevastopol 市的俄軍黑海艦隊總部建築遭導彈擊中 ,建築嚴重損毀,一名俄軍人員失蹤,烏克蘭承認責任。

9天內第2次 德取締極右組織Artgemeinschaft

德國週三早上宣佈取締極右組織 Artgemeinschaft ,指控這個組織向兒童灌輸納粹思想,當局凌晨開始在全國12個州進行搜捕行動。

15歲兒子毆打囚犯 卡德羅夫倍感自豪

車臣領袖卡德羅夫(Ramzan Kadyrov)週一在自己的Telegram帳戶上載影片,證實他的15歲兒子 Adam 曾拳打腳踢一名因焚燒《古蘭經》而正被拘禁的囚犯 ,大讚兒子做了對的事情,他為愛兒感到自豪,又說那名囚犯是人渣、叛徒,人渣就是要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