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歐查中國電動車傾銷 Tesla或中招

歐盟9月中宣佈向中國電動車進口展開傾銷調查 ,剛結束訪中的歐盟貿易專員兼執行副主席 Valdis Dombrovskis 向FT表示,這個調查包括 Tesla 從上海廠房賣到歐洲的出口 。

上溯法國大革命的諷刺式傳媒

法國《查理週報》(Charlie Hebdo)報社遭至少3名槍手襲擊,造成12人死亡,包括2名到場企圖拘捕兇徒的警察,亦包括報社至少4名著名政治漫畫家,分別是該報出版總監Charb(47歲)、Cabu(76歲)、Tignous(57歲)和Wolinski(80歲;全部是筆名)。由於該報每週編輯部例會是在週三舉行,因此兇手明顯早有預謀。上圖是該報最新一期的封面,引述近期一本假設法國2022年誕生一名穆斯林總統的書籍,稱屆時大家便要齋戒。

事件發展在華文傳媒應有廣泛報導,本po想回答在fb專頁一個問題:《查理週報》是什麼類型的刊物?為何有這麼多漫畫家遇害?

答案:這是以嬉笑怒罵形式講政治的諷刺漫畫報刊,是法國十分獨特的新聞刊物種類。

首先,法國的漫畫「BD」(bandes dessinees)有悠久歷史,重要性類似日本漫畫(但當然沒有日本那麼強),因此用漫畫表達一些東西,在法國也很普遍。例如,法國《世界報》頭版是包括一篇政治漫畫的。

這種諷刺漫畫刊物源自法國大革命前夕,把兩種潮流糅合一起:啟蒙時期新出現的法國思潮、文學和文化,以及向普羅大眾傳播這些思潮。由18世紀末開始,直至《查理週報》,都是走低俗路線,嘩眾取寵,不時涉及性等題材,絕對不是《世界報》那種知識份子報相比,但內容絕非只提供聲色娛樂,而是包含一些對政治、社會和經濟的看法,例如當初這些刊物由法國大革命前王后Marie-Antoinette便已開始諷刺,這跟八卦雜誌很不同。

要用圖畫來表達內容,主要因為18世紀末仍有很多文盲,因此不能長篇大論,被迫要用漫畫的形式,盡量少文字。

另外一個原因是,有時候一張圖片所表達的訊息,可能較一篇正經的社論來得更強烈,或是對政敵的打擊更摧毀性,因此至今仍有這類政治漫畫。法國第一張對全國輿論具影響力的政治漫畫,應是1831年把當時的國王路易菲臘(Louis Philippe)容貌畫成一個啤梨來醜化他,以顯示他的民望下跌,倒過來亦令國民對他的印象轉差:

這類諷刺漫畫傳媒之後有起有跌,若跟19世紀初至二戰前的時期相比,目前已算式微,基本上只剩下2份主要週報:《查理週報》和《鴨鳴報》(Canard enchaine)。去到20世紀,這類諷刺式傳媒多了一項功能--調查式爆料報導,專門爆出政壇醜聞,有些可能是純粹噱頭,但也有一些是真的影響到政壇,相關人等身敗名裂,要人頭落地,其中《鴨鳴報》尤其著名。這亦解釋這種看似低俗的傳媒為何在法國社會仍能佔有一席位。

這類傳媒傳統上有強烈的立場,儘管也有一些持右派立場--事實上,《費加羅報》(Le Figaro)在19世紀初創刊時正是以諷刺謾畫起家,王室/保皇派利用這份報紙來反擊反對派報章對王室的醜聞,不過,一般來說,這類報章是持激進左翼、強烈反宗教親共和、支持徹底言論自由的立場,包括《查理週報》。

事實上,由法國大革命起,一些傳媒不斷挖苦教會,認為連耶穌都可以拿來開玩笑才是言論自由的體現,因此自「9.11」後,這些傳媒就刻意挖苦伊斯蘭教,包括先知穆罕默德,所秉承的理念與當年嘲笑天主教一樣。

這次事件引起法國很大震撼,除了造成嚴重傷亡,也因為今次是一個報社遇襲,直接威脅法國大革命中宣揚的「自由」,這被視為法蘭西民族和共和國的核心價值之一。由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的演說多次提及「自由」,可見一斑。

不過,正如上述,這類刊物以低俗見稱,有些封面頗重口味及具挑釁性,近乎「踩界」,這裏(鏈結)有該報近年一些挑戰極限的封面,看看大家是否接受到。

留言

  1. 政治諷刺刊物在德國也是有,最大牌的叫做 Titanic。 去年五月成功贏得歐盟議員席位的宋訥伯 ( Martin Sonneborn ) 就是在 Titanic 寫諷刺文章成名的。 這份雜誌的網站在這裡: http://www.titanic-magazin.de/

    確實法國那份 Charlie 跟這裡的 Titanic 還是很不一樣。 Titanic 很多文字而較少漫畫,它的封面漫畫, 就我在火車站看到過的, 明顯尺度比 Charlie 的那些小得多。 這兩份性質類似的刊物都很反映法德兩國性格的不同。 另外,政治諷刺雜文在德國有很深厚的傳統。 甚至是在外國以浪漫派詩歌著稱的海因里希·海涅,都寫過不少政治諷刺雜文。 電視上也有很多受歡迎的政治諷刺脫口秀節目,腳本很強大的。 就是圖,我見得比較少,想得起來的似乎只有 Titanic 的封面畫……不知法國有沒有強大的雜文文化。

    另外那個 Charlie 看著應該是週報吧。 刊和報在裝訂形式上好像還是有點區別, 有聽過德國人抱怨不愛在飛機上讀時代週報,因她的版面太大了,飛機上難以展開,明鏡就完全沒有這個問題。 讀電子版的話,就無所謂這點區別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 明顯尺度比 Charlie 的那些小得多

      法國人的尺度一向名列世界三甲

      刪除

發佈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學者倡歐盟分4類合作 英國可成「准成員」

英國和歐盟2月解決了北愛爾蘭問題 後,英歐關係繼續回暖, 一班由德國和法國委託的學者據報建議,把歐盟成員分成4種,英國可以成為歐盟「准成員」(Associate Member) ,讓英國可以在不正式重返歐盟下,重新參與一些歐盟內的合作。

至少29黨友倒戈贊成 南韓國會准告在野黨領袖

南韓國會在反對黨共同民主黨的掌控下,週四意外地以一票之微通過,准許起訴共同民主黨黨魁李在明 ,起碼29名共同民主黨議員倒戈投贊成票。事件重挫民主黨,李在明以外的所有黨領導層晚上集體辭職。

中國暫停融資 訊號系統出問題 「帶路」歐洲旗艦項目遇挫

匈牙利傳媒 Telex 報導 ,一帶一路在歐洲的旗艦項目匈塞鐵路的匈牙利路段工程陷入嚴重困境,匈中兩國終於要面對中國承辦商沒有能力裝置歐洲規格訊號系統的問題,而中國暫停了工程的信貸額度,派到匈牙利的中國工程人員也停工,匈牙利總理歐爾班(Viktor Orban)10月到中國出席一帶一路論壇時,可能要親自跟中國領袖商討如何收拾殘局。

烏導彈轟炸俄黑海艦隊總部

烏克蘭又再襲擊克里米亞俄軍設施, 位於半島 Sevastopol 市的俄軍黑海艦隊總部建築遭導彈擊中 ,建築嚴重損毀,一名俄軍人員失蹤,烏克蘭承認責任。

俄羅斯火燒後欄 納卡亞美尼亞裔棄械投降

阿塞拜疆空襲納戈爾諾—卡拉巴克州(Nagorno-Karabakh)亞美尼亞裔聚居地區 僅一天, 雙方週三中午前便達成停火協議 ,亞裔變相投降,同意解散他們的軍隊。消息意味俄羅斯在南高加索地區的勢力重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