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英德重申互相協防 深化德英法三國軍事合作 研設倫敦直通柏林火車服務

德國總理默茨(Friedrich Merz,照片左)上任後首度訪英,他星期四在倫敦肯辛頓的維多利亞和亞厘畢博物館(英語: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跟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照片右)簽署《英德友好及雙邊合作條約》,是兩國二戰結束後首次簽署這類協議。

上溯法國大革命的諷刺式傳媒

法國《查理週報》(Charlie Hebdo)報社遭至少3名槍手襲擊,造成12人死亡,包括2名到場企圖拘捕兇徒的警察,亦包括報社至少4名著名政治漫畫家,分別是該報出版總監Charb(47歲)、Cabu(76歲)、Tignous(57歲)和Wolinski(80歲;全部是筆名)。由於該報每週編輯部例會是在週三舉行,因此兇手明顯早有預謀。上圖是該報最新一期的封面,引述近期一本假設法國2022年誕生一名穆斯林總統的書籍,稱屆時大家便要齋戒。

事件發展在華文傳媒應有廣泛報導,本po想回答在fb專頁一個問題:《查理週報》是什麼類型的刊物?為何有這麼多漫畫家遇害?

答案:這是以嬉笑怒罵形式講政治的諷刺漫畫報刊,是法國十分獨特的新聞刊物種類。

首先,法國的漫畫「BD」(bandes dessinees)有悠久歷史,重要性類似日本漫畫(但當然沒有日本那麼強),因此用漫畫表達一些東西,在法國也很普遍。例如,法國《世界報》頭版是包括一篇政治漫畫的。

這種諷刺漫畫刊物源自法國大革命前夕,把兩種潮流糅合一起:啟蒙時期新出現的法國思潮、文學和文化,以及向普羅大眾傳播這些思潮。由18世紀末開始,直至《查理週報》,都是走低俗路線,嘩眾取寵,不時涉及性等題材,絕對不是《世界報》那種知識份子報相比,但內容絕非只提供聲色娛樂,而是包含一些對政治、社會和經濟的看法,例如當初這些刊物由法國大革命前王后Marie-Antoinette便已開始諷刺,這跟八卦雜誌很不同。

要用圖畫來表達內容,主要因為18世紀末仍有很多文盲,因此不能長篇大論,被迫要用漫畫的形式,盡量少文字。

另外一個原因是,有時候一張圖片所表達的訊息,可能較一篇正經的社論來得更強烈,或是對政敵的打擊更摧毀性,因此至今仍有這類政治漫畫。法國第一張對全國輿論具影響力的政治漫畫,應是1831年把當時的國王路易菲臘(Louis Philippe)容貌畫成一個啤梨來醜化他,以顯示他的民望下跌,倒過來亦令國民對他的印象轉差:

這類諷刺漫畫傳媒之後有起有跌,若跟19世紀初至二戰前的時期相比,目前已算式微,基本上只剩下2份主要週報:《查理週報》和《鴨鳴報》(Canard enchaine)。去到20世紀,這類諷刺式傳媒多了一項功能--調查式爆料報導,專門爆出政壇醜聞,有些可能是純粹噱頭,但也有一些是真的影響到政壇,相關人等身敗名裂,要人頭落地,其中《鴨鳴報》尤其著名。這亦解釋這種看似低俗的傳媒為何在法國社會仍能佔有一席位。

這類傳媒傳統上有強烈的立場,儘管也有一些持右派立場--事實上,《費加羅報》(Le Figaro)在19世紀初創刊時正是以諷刺謾畫起家,王室/保皇派利用這份報紙來反擊反對派報章對王室的醜聞,不過,一般來說,這類報章是持激進左翼、強烈反宗教親共和、支持徹底言論自由的立場,包括《查理週報》。

事實上,由法國大革命起,一些傳媒不斷挖苦教會,認為連耶穌都可以拿來開玩笑才是言論自由的體現,因此自「9.11」後,這些傳媒就刻意挖苦伊斯蘭教,包括先知穆罕默德,所秉承的理念與當年嘲笑天主教一樣。

這次事件引起法國很大震撼,除了造成嚴重傷亡,也因為今次是一個報社遇襲,直接威脅法國大革命中宣揚的「自由」,這被視為法蘭西民族和共和國的核心價值之一。由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的演說多次提及「自由」,可見一斑。

不過,正如上述,這類刊物以低俗見稱,有些封面頗重口味及具挑釁性,近乎「踩界」,這裏(鏈結)有該報近年一些挑戰極限的封面,看看大家是否接受到。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英法同意「一入一出方案」打擊偷渡 加強協調核震懾力量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週四結束3天訪英國是訪問,臨離開前他跟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就 合作打擊英偷海峽偷渡的問題達成協議,同意採取「一入一出」(one in, one out)方案 ,試驗計劃數週內開始。

開拓美國市場 Ferrero 31億美元收購家樂氏

意大利朱古力生產商 Ferrero(在中國的官方譯名「費列羅集團」) 在美國星期四開市前宣佈,收購美國玉米片公司家樂氏,作價31億美元(242億港元) 。

美聯社:川普事前不知道暫停援烏 WSJ:美計劃再送烏愛國者系統

美國國防部上週二突然宣佈暫停向烏克蘭付運部份武器,總統川普本週一「轉軚」,不單宣佈恢復交付武器,還稱要加碼向烏克蘭給予更多軍火。 美聯社星期二引述消息人士報導 ,川普立場沒有改變,上週的宣佈是國防部私自作出,川普事前也不知情,並私下埋怨國防部未有先跟白宮協調便對外公佈。

【Patreon文章】東南亞先收警告信——川普全球貿易戰略劍指中國

[ 全文可訂閱到Patreon閱讀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脫歐後首次歐盟國家國是訪問 馬克龍籲法英攜手捍衛國際秩序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星期二展開3天英國國是訪問行程,是17年來首名法國元首國是訪問英國,也是英國脫歐後首次以這個最高規格迎接歐盟國家的領袖,顯示英法兩國急欲修復受到脫歐所破壞的英法以及英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