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曼谷Siam Paragon槍擊案 1中國公民1緬甸工人死亡

【文章上載於曼谷時間3日下午6時27分,下午10時19分更新死傷人數】 曼谷Siam Paragon商場週二下午4時20分左右發生槍擊案 ,造成2人死亡,包括1名中國女性公民和1名緬甸女性工人,另有5人受傷,警察約下午5時10分在鄰近的Siam Kempinski酒店拘捕14歲少年,相信他是槍手,據報這名少年有精神病紀錄。

法式辯論——5人版

有關本屆法國大選首場電視辯論,原本想在昨天寫的,但實在太累,3個半小時,連看也看不完就睡了。

我在10年前寫過法國總統大選辯論。記得當時英國《金融時報》記者以一個英國人的角度說,即使以法國人好思辯的標準來說,法國的選舉辯論十分折磨。星期一晚這一場,同樣折磨。



倒不是說辯論中只有無謂爭吵或不斷互相糾纏的攻擊。相反,這場辯論高度聚焦政策,而且爭吵甚或「聲疊聲」情況已不算多。

這次辯論的形式是這樣的。一開始各人自我介紹時,要回答「我會是一個怎樣的總統?」,每人發言約2分鐘;之後分成三大部份,分別為社會模式、經濟模式及國際地位,每一大部份又分成若干個小部份,主持人就每一個小部份逐一向候選人發問,每人每次只可回答2分鐘,如果有候選人被別人點名批評時,可有最多1分半鐘回應;最後有總結環節,每人發言2分鐘。

節目在晚上9時開始。各人開場白加第一部份,再加上節目較原定時間晚了約10分鐘才開始,到第一部份結束時已過了約1小時45分鐘;我看到第二部份大半已睡了,沒有再看之後。

第一部份「社會模式」問了以下8條問題:
教育—>罪案—>少年刑責—>移民及難民—>世俗化立國原則—>政制及游說—>政治操守及透明度—>核電

第二部份「經濟模式」,我只看了以下4條問題:
每週35小時工時制—>國民購買力—>退休年齡—>醫療開支

我未正式看過台灣的總統選舉辯論,但如果看過美國的大選辯論,會對法國大選辯論深入討論政策細節感到驚訝,而這場辯論又較我看過的2007年辯論更仔細討論細節。

在法國,總統候選人一般能不斷拋出不同範疇政策的數據,來論證自己說的是正確——當然,拋這麼多數字,通常當中會有幾個是錯的。然而,星期一的辯論比正常更深入地涉及政策細節。第一條問題「教育」,當中涉及私營VS公營學校、以至小學到中學的升學制度,我即時看回法國傳媒的文字實時報導,有大量法國教育制度術語的縮寫,我作為一個外國人看文字,也很難弄清發生什麼事;「少年刑責」則是因為共和黨候選人菲永(Francois Fillon)的政綱包括了把目前必須面對刑事責任的年齡16歲降低。

另外,這次主持人發問時,一般是在同一個議題逐個候選人問:「你的政綱就XX政策曾提出XX,可否闡述一下呢?」這誘導了候選人只談政綱而不能任意發揮,只自說自話。

每個議題也縮得很窄。在移民及難民問題時,國民陣線的瑪蓮勒龐(Marine le Pen)開始說難民引發恐怖主義威脅時,主持立即截停說,之後有一條問題談及恐怖主義,相關議題稍後再說,現在請集中說移民問題。另外,瑪蓮勒龐在「35小時制」不斷抨擊兩大政黨先後執政時都無力解決經濟問題時,兩名主持先後截停追問:「你的解決方案呢?」迫她必須討論她有什麼政策,不能只批評對手敷衍了事。

節目的設計及兩名主持已盡量阻止5名候選人說廢話,但始終政客——尤其是法國的——很難說2分鐘就收口,於是逐漸、逐漸就出現超時問題,導致一個超長電視辯論的折磨情況。

至於大家「很想」看到的爭吵場面,出現在世俗化(這其實涉及如何跟國內穆斯林相處的大課題)、政制(有候選人提出修憲,改變政制,但有候選人在這題目發難,提出馬克龍Emanuel Macron擔任經濟部長時被指受游說組織影響而偏私)及政治操守。「35小時制」也引起爭論,之後3個議題則因為主持人開始催促候選人長話短說而少了爭吵場面。

至於外電中集中報導的歐盟問題討論,其實這場辯論着墨不算多,應是在最後一部份「國際地位」才出現,但當時已大約深夜12點,大家都「趕收工」;而辯論中途,似乎菲永發覺「不對路」,於是在「經濟模式」部份,在不關事的題目上主動提出瑪蓮勒龐提出放棄歐元的問題。外電稿中有關歐元/歐盟問題的soundbite,部份是來自這裏的。

撇除內容,這場辯論可以出現,本身都有啟示性。

首次有電視辯論的總統大選是1974年,但歷次辯論都在第一輪投票之後,即只剩2名候選人之時,因為法國總統大選有很多候選人,太多人的話,每人發言很少,辯論沒意思,但主辦方又很難決定如何判斷哪些人「毋須」獲邀請。

在這場辯論中,不少候選人都批評,主辦的TF1電視台只邀請5人。以往,通常會有主要候選人以不是所有人在場而拒絕出席,令辯論辦不成;但這一次,主要候選人要邊罵邊出席,因為今屆選舉太難預測哪二人會出線,電視辯論可以造成很大影響,因此全部主要候選人都要接受邀請,出席電視辯論。而這場深夜辯論竟然可吸引980萬人觀看,可見選民也在爭取每一個機會去了解候選人。

最後,說說辯論「賽果」。根據民調,選民似乎覺得馬克龍很有說服力。不過,我個人的觀感是,馬克龍只是表現一般,沒有失分而已。

菲永及瑪蓮勒龐同樣也是沒有突出表現。情況較突出的,反而是執政社會黨的亞蒙(Benoit Hamon)。他的突出之處在於他不突出,被同屬左翼陣營的梅朗雄(Jean-Luc Melanchon)搶了鋒頭。如果未來數天的民調顯示,支持度排第5的梅朗雄支持率開始反彈,追趕亞蒙,亞蒙的選情以至社會黨的前途會十分暗淡。

留言

  1. 法国人开宗明义谈教育,而且辩论中重视政纲中的技术性细节,限制候选人的煽情空间,法国不愧是启蒙运动的大本营,值得世界各国学习!只是,当法国的政客们还在讨论学校的公私营之类的“形式”,在美国,许多免费的数字化教育平台已经服务大众许多年 (所以,不管美国人选出什么样的总统,国民素质有教育家们把关,就有理由对那个国家有信心)。今时今日,真正已是一个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终身学习条件很成熟的时代。很关注法国乃至欧洲的政客会怎样适应这个数字时代,并且积极助推进步成果,而不是用各种莫名其妙的法规固步自封(德国就有过十分可笑的信息技术法规!!)。

    回覆刪除
  2. 回想番2015年加拿大聯邦大選時的辯論,其後《紐約時報》寫了個Write-up……因為同一晚美國共和黨黨內初選亦有辯論……
    https://www.nytimes.com/2015/08/08/upshot/a-debate-with-substance-no-not-that-debate.html

    回覆刪除

發佈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1晚3襲擊殺3人 瑞典擬召軍隊對付黑幫

瑞典週三晚發生3宗槍擊或爆炸襲擊,合共造成3人死亡,9月已有11人死於槍擊案,是瑞典4年來最血腥的一個月, 首相 Ulf Kristersson 週四晚向全國發表演說,表示已傳召軍隊總指揮和警察署長 ,三人將開會商討對策,包括軍隊如何協助警察維持治安。

9天內第2次 德取締極右組織Artgemeinschaft

德國週三早上宣佈取締極右組織 Artgemeinschaft ,指控這個組織向兒童灌輸納粹思想,當局凌晨開始在全國12個州進行搜捕行動。

HS2高鐵曼徹斯特段取消 英揆或週三公佈

英國傳媒週一下午廣泛報導,首相辛偉誠(Rishi Sunak)已經決定擱置「高鐵二」(HS2)北邊伯明翰至曼徹斯特段 ,有機會在週三於曼徹斯特舉行的保守黨黨大會發表演說時宣佈。

亞族政府2024元旦解散 阿塞拜疆收復納卡逾30年抗爭成功

【文章上載於阿塞拜疆時間週四上午11時55分】 納戈爾諾—卡拉巴克州(Nagorno-Karabakh)的亞美尼亞族政府週四上午宣佈,明年元旦自行解散 ,標誌着阿塞拜疆超過30年光復納卡的鬥爭勝利。

黎智英子日內瓦籲釋父親 中國:黎已釘在背叛祖國和人民的恥辱柱

路透報導 :英國趁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開會期間,週三在這個場合舉行香港傳媒自由活動,呼籲國際關香港傳媒自由問題,尤其聚焦被拘禁3年的黎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