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中國hack入英軍士兵名冊 大使館:無中生有惡意詆毀極其荒謬可恥

英國 星期二傳出國防部的電腦系統遭中國黑客入侵 ,懷疑是為了竊取軍隊士兵的出糧紀錄,取得士兵的個人資料。

錫克分離主義:從印度走向世界各地

【立即訂閱網主的Patreon, 閱讀這篇深度文章的全文 !月費只需7.21美元】

加拿大公開指控印度特工跨境暗殺身在加拿大的錫克教徒社群領袖,令淡出國際視線差不多30年的錫克分離主義再受重視——究竟一個印度國內的分離主義問題,如何變成影響多國的外交議題?

錫克分離主義問題在80年代全面爆發,總理甘地夫人(Indira Gandhi)1984年下令軍警衝入錫克教徒的聖地黃金廟,拘捕被指鼓吹旁遮普邦獨立成卡利斯坦國(Khalistan)及襲擊印度教徒的人士,衝突十分血腥,大批錫克教徒被殺。

4個月後,甘地夫人遭2名錫克教徒暗殺身亡,引發新一輪印度教徒襲擊錫克教徒的浪潮。1985年,一架印度航空客機遭錫克教徒放炸彈炸毀,機上329人全部身亡,導致印度主流社會完全對錫克教徒反感,主流政黨再不敢為錫克教徒的權益說項。

卡利斯坦運動90年代初在印度沉寂下來,但同一時間悄悄輸出海外。

80年代的衝突引發錫克教徒移民潮,這些移民及他們的後代在西方依然保存着錫克教徒文化,而且他們不少人因為不滿原居地的政治狀況而移民,可以想像,他們的反印度情緒較留在國內的同胞更為強硬。

加拿大約有77萬錫克教徒,超過四分之一的海外錫克教徒在加拿大居住,也佔了加拿大約2%人口,因此海外卡利斯坦運動在加拿大最活躍,印度打擊海外「錫獨」時,也必然先向加拿大開刀。

同時,加拿大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以進步派價值觀(aka 某些香港YouTuber口中的「左膠」)自居,他特別有興趣吸納少數族群等較弱勢社群的選民,其中一個正是屬少數、但人口多到在不少選區具關鍵作用的錫克選民。他2015年上台時,第一個內閣任用了4名錫克教徒,又曾因為國內錫克社群不滿而在國安威脅報告中刪除「錫克極端主義」,可見杜魯多重視這班選民。到近日Nijjar被殺一事的表態,都延續杜魯多國內政治多於外交的表現。

海外錫克社群過去一、兩年不斷投訴,人在海外但都感受到印度的長臂威脅,Nijjar被殺後,溫哥華錫克社群已在揣測跟印度有關。而且,今年5月和6月巴基斯坦和英國都分別有一名被印度指控為恐怖分子的錫克教徒死亡,同樣死因可疑。

印度近年開始對卡利斯坦運動又再敏感起來,因為海外錫克教徒發動「環球公投」運動,在全球各地有大量錫克教徒聚居的地方就是否支持建立卡利斯坦國舉行「公投」,如果收集到一定數量的贊成票,便提交給聯合國,要求國際支持卡利斯坦。

印度很忌憚這個「公投」,而且這些組織呼籲錫克教徒出來投票時,示威變得頻繁起來,有時出現破壞印度使領館建築,以至印度外交官被毆打的情況,令印度不滿。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美就俄烏戰爭添近300制裁目標 重點打擊第三國企業 至少10香港註冊公司上榜

美國星期三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新增近300個制裁目標,當中不少是中國公司,顯示財長耶倫(Janet Yellen)和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過去一個月先後訪中並警告中國不要協助俄羅斯攻烏後,美國開始全面打擊替俄羅斯繞過制裁的公司。

工黨40個百分點差距重奪黑池南 保守黨僅約100票壓倒改革黨

英國保守黨在星期四舉行的多場選舉大敗,其中 在西北蘭開夏郡(Lancashire)的黑池南(Blackpool South)選區 ,工黨以高達26.3%的轉投比率,重奪這個國會議席,大勝保守黨超過7000票(即超過40個百分點的得票率),排第二名的保守黨僅較強硬脫歐派政黨改革黨(Reform)多100票,反映保守黨在快將舉行的下屆國會大選中,面對工黨和改革擋夾擊。

保守黨1508票之差痛失西密德蘭市長 工黨簡世德三連勝當選倫敦市長

星期六有更多英國地方選舉的結果出爐,保守黨在兩大都會區的市長選舉失利,在西密德蘭(West Midlands,伯明翰都會區)爆冷以1508票之差失守這裏的市長寶座,工黨的簡世德(Sadiq Khan,右截圖)則以頗大差距輕鬆勝出,成為首名3連勝的倫敦市長。

李顯龍卸任前最後演說:新加坡面對去全球化、戰爭威脅等挑戰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Lee Hsien Loong)星期三 在五一勞動節集會發表卸任前最後主要演說 ,他表示國家面對列強角力、去全球化、科技發展、氣候變化和戰爭威脅,未來一段時間將極具挑戰性,新加坡必須保持政治穩定,而且國民繼續信任政府,國家才能繼續成功。

美建新組織「Squad」抗中 聯合日菲澳加強南海巡邏

美國、日本、菲律賓和澳洲4國國防部長星期四在夏威夷檀香山召開四方會議 ,顯示美國在印太地區組成新的小型軍事合作組織,美國官員私下稱之為「Squad」(小隊),專門用來在南海抗衡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