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加強打擊 Shein、Temu、Aliexpress 等中國電商向歐洲大量出口廉價貨品的情況,歐盟執委會星期三就跨境電商貿易發出最新通知,提出各成員國的各級海關和市場監管機關應加強檢查進口貨品是否安全,並要求廢除小額包裹免除關稅的措施。
歐委會提出七大措施,當中最主要是要求進行海關改革,呼籲成員國和歐洲議會盡快立法,通過這項兩年前已提出的改革方案,令歐盟的電商可跟外國對手公平競爭。
目前,如果進口包裹價值少於150歐元(約1210港元),可免除關稅,歐委會要求取消,指出目前高達65%的包裹低於這個價值,逃避關稅,去年這類包裹達46億歐元,較2022和2023年高出2倍和1倍,平均每天1200萬個小額價值包裹,而在2023年,歐盟國家堵截了1750萬件冒牌貨。
這些小額包裹中,91%來自中國,數量由2023年的19億件激增至2024年的41.7億件。
歐委會又要求,如果電商貨品不經中介,直接寄給消費者,應徵收「處理費」,因為這類包裹數量太多,檢查是否符合歐盟標準的成本較檢查一般批發進口貨高,需要「處理費」彌補這方面的開支。
改革方案還包括提高海關檢查的效率,降低相關工作的成本,以便歐盟國家更能確保這類貨品合規。
在海關改革未落實前,歐委會建議海關跟市場監管機關採取聯合行動,檢查貨品是否符合歐盟的安全標準,把不合規的貨品從市場剔除,並重點針對違規風險較嚴重的公司或個別國家貿易。
其中一項建議是成員國設立海關「優先管制區」(PCA),電商寄出的低價貨品、而且有較大機會出不符標準的貨品,將在這個專區接受檢查,成員國把PCA收集的數據跟其他成員國分享,讓大家掌握哪些貨品高危。
歐委會表示,大量電商廉價貨湧入歐洲,歐盟有3點關注:進口貨品是否安全?需要符合歐盟較高標準的歐盟公司會否被削弱競爭力?如此多貨品運送,會否增加碳排,不利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
統籌科技政策的歐委會副主席 Henna Virkkunen 在聲明中說,電商進口貨品冒起,為歐盟帶來很多挑戰,歐盟準備好團結應對挑戰,讓歐盟公民和商界可繼續享受網上購物的好處,同時減少危險貨品的風險,防止進口貨威脅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
歐委會餘下5項建議措施包括:
* 動用所有現有法規的權力,包括《數碼服務法》(DSA)、《數碼市場法》(DMA)等,保護電商平台的消費者
* 利用AI等科技,加強監察電商貿易情況,監測有沒有貨品不合規
* 減少這類貿易對環境的影響
* 提高消費者和賣家的意識,更清楚消費者權益、網上購物的風險、以及投訴機制
* 加強跟其他國家合作,對付廉價貨品傾銷,並監察有沒有這類貨品獲政府補貼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