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伊鵬3」停留Kattegat海峽逾半天 疑遭丹麥海軍截停

星期二傳出,中國貨船「伊鵬3」(Yi Peng 3)可能蓄意破壞了2條波羅的海海底電纜後,這艘船隻周二晚上約9時起一直停留在 Kattegat 海峽,沒有移動,軍事專家懷疑「伊鵬3」遭丹麥海軍及海岸防衛隊勒令停駛,以便迫「伊鵬3」船上人員面對調查。

「內戰政治」的終結?

(以上為四大黨標誌,左上起順時針:統一黨、工黨、共和黨、新芬黨)

愛爾蘭在25日舉行大選,各界普遍視之為愛爾蘭政治史上劃時代的一刻:執政共和黨(Fianna Fail)因去年帶領愛爾蘭接受國際援助,令愛爾蘭再受「外族」控制,其支持度大跌,瀕臨亡黨。但重要的不只一個老牌黨沒落,而是選舉或者會為過去近80年的「內戰政治」告終帶來契機。

先由香港及台灣的政治談起。香港議會政治/政黨政治(如果有政黨的話)一向被評為受「六四事件」和90年代的中英爭拗所影響,因此政黨/政客是以「親中VS反中」(即中央政府對之的信任程度)來劃分,內含他們(及其代表的選民)認為與特區政府談判爭取政策時,應該有多激進。近年明顯政黨零碎化,但重返90年代至回歸後不久,香港選舉只有兩大黨:民主黨及民建聯,兩黨社會及經濟政策分野其實不大,主要分歧只是受歷史影響。

在台灣,同樣,國民民進兩黨,或是藍綠兩大陣營,其實社會經濟政策分別同樣不大,主要分歧仍只是與北京的關係及獨立與否。

明白上述的話,要說愛爾蘭的政黨制度便容易了:愛爾蘭多年來由兩大黨主導,分別是共和黨及統一黨(Fine Gael),但他們不是歐洲傳統的左右分野,兩個黨放在歐洲其他國家,其實都是中間偏右政黨,只是統一黨較共和黨更右而已。共和統一兩黨獨大的情況要數回至1922-23年的愛爾蘭內戰。

1921年,愛爾蘭和英國簽署《英愛條約》,英國同意愛爾蘭成為「自由領地」,仍留在大英帝國內,但可高度自治。然而,北愛爾蘭可選擇不加入愛爾蘭,而最終亦決定留在英國。《英愛條約》這方面的妥協,令爭取獨立的愛爾蘭共和軍(是指1916年發動獨立戰爭的革命軍,不是1960年代起的北愛武裝組織IRA)內部立即分裂為兩派,並打了近兩年內戰。最後,兩派停火,改以組黨來和平堅持自己的理念。反對北愛留在英國的組成共和黨,支持該條約的組成統一黨。

於是,原本是反條約武裝部隊的人便投票給共和黨,支持條約部隊的人投給統一黨。而且,兩派的人互不往來,這種投票取向便透過家庭代代相傳下去,是名符其實的鐵票,其他政黨很難挖走這些票。

其中,由於共和黨打民族主義牌,較「政治正確」,而且統一黨曾嘗試建立類似法西斯衛隊,污點難除,因此共和黨一向擁有優勢。除了不足一個前才當選黨魁的馬丁(Michael Martin)外,共和黨歷任黨魁都曾當過總理,過去七、八十年有三分二時執政,目前的共和黨政府是由1997年在位至今,選舉得票率只有一次低於四成。

不過,「外族統治」肯定令共和黨重挫,共和黨多年來如何保衛愛爾蘭民族光榮,都被這次金融海嘯一筆勾銷。民調顯示,共和黨支持度只有14%,被統一黨的38%遠遠拋離,工黨亦有望首度成為第二大黨,支持度為20%。統一黨黨魁肯尼(Enda Kenny)肯定當總理,唯一的懸念是該黨能否一舉議席過半,毋須組成少數派或聯合政府。

這次大選還有2股新勢。其一是獨立議員,他們的總數甚至可能超越共和黨,成為下屆國會第三大勢力。以前的獨立候選人主要是只提選區訴求,但這次有大批提出全國管治主張的獨立候選人,當中不乏經濟學者,揚言要將自己的知識協助救國。

另一股更令人側目的勢力是新芬黨。或者大家覺得,新芬黨是北愛政黨,但其實該黨一向是在全愛爾蘭島有運作,在獨立戰爭時期已存在,內戰時因黨員出走至統一黨或共和黨已在愛爾蘭式微,60年代後又因與IRA有密切聯繫,選民視為「投不下手」。

不過,去年11月一場補選勝出後,新芬黨決定再度活躍愛爾蘭,包括黨魁阿當斯(Gerry Adams)決定辭去北愛議會及西敏寺下議院議席,返回愛爾蘭角逐。

究竟這場選舉會否令愛爾蘭終於回到較正常、以民生經濟政策作分野較量的政黨制度呢?拭目以待。

但肯定的是,香港政治時一段時間內都不會邁向左右政治光譜,繼續以親中/親建制VS反中/民主派作主軸......

+++++
新浪留言

關於"投票取向便透過家庭代代相傳下去",如果通婚時小孩會傾向那黨十分有趣...台灣的情況是,通常會親藍一點...

另外,為何台灣沒有左派政黨也是件很有趣的事?民進黨的前身是黨外,也就是所有反國民黨的人,當然包括社運人士...問題是族群/國家認同比較有票,社會/環境認同不被強調,也不是民進黨的主流...現在在野之後,要開拓票源才能回朝,所以好像又開始跟社運人士接觸了...
作者 琮 | 26th Feb 2011 05:05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歐盟準外長Kallas:中國要為挺俄「付出更大代價」

獲提名為歐盟外交高級代表的卡拉絲(Kaja Kallas)星期二出席歐洲議會聽證會, 她批評中國暗中協助俄羅斯攻打烏克蘭,中國需要為此付出「更大代價」 。

未就虐待逾百少年事件跟進 坎特伯雷大主教下台

英國聖公會領袖、坎特伯雷大主教 Justin Welby(附照片)星期二下午宣佈下台 ,為教會的性侵及虐打逾百名兒童醜聞負責。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

「沒有孩子,沒有國家」 俄杜馬通過「禁止鼓吹不生孩子」

俄羅斯杜馬 星期二完成立法工作 ,三讀通過「禁止鼓吹不生孩子」,個人違法者最多可罰款40萬盧布(3.3萬港元),組織違法可罰500萬盧布(42萬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