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傳出,中國貨船「伊鵬3」(Yi Peng 3)可能蓄意破壞了2條波羅的海海底電纜後,這艘船隻周二晚上約9時起一直停留在 Kattegat 海峽,沒有移動,軍事專家懷疑「伊鵬3」遭丹麥海軍及海岸防衛隊勒令停駛,以便迫「伊鵬3」船上人員面對調查。
英國財相歐思邦(George Osborne)開始訪華,英國《衛報》透露他將宣佈簡化中國旅客簽證過程時,曾提過:「對於歐思邦來說,他看重的只是鎊、先令和便士(pounds, shillings and pence)。」果然,在他訪華最後一天,當他在台山一間核電廠時,宣佈准許中資公司可全資擁有英國核電廠,而再非少數股權。
如果香港有人以為英國外交官員早前對香港政改的言論,代表英國有意介入爭論的話,那麼,就得要問問:在卡梅倫政府的「發錢寒外交」下,香港的民主對英國來說值多少錢?
歐思邦這次訪華的背景,要數到首相卡梅倫原定今年春天、但最終不能成行的訪華行程。當時中國政府向英國說,中國政府剛換屆,難以安排領導人跟卡梅倫見面--但法國總統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當時又可以訪華,並見到習總、李總等高層。可見,中國只是不滿卡梅倫去年見了達賴喇嘛而已,因此,歐思邦此行便要「加倍努力」,追回中國生意。
以簽證為例,早前寫過,內政大臣其實有很大保留,而據報外交部的官員亦向卡梅倫提出,在行政上,簡化簽證過程是沒問題的,但要考慮中國的人權紀錄及網絡攻擊問題。卡梅倫最終只考慮「錢、錢、錢」,人權等什麼也拋諸腦後。
外交原則「發錢寒」是沒有問題的,甚至是天經地義,但問題在:
1、如果卡梅倫的對華政策是經濟先行,那麼,當日就不要見達賴喇嘛了。經濟先行,不見得是現政府這幾個月才突然開始的原則,而見達賴的風險,至少外交部應該有向他提及。
2、即使見了達賴後又想修補對華關係,不是不行,其他國家有很多先例,例如德國默克爾、法國前總統薩爾科齊,以至加拿大現總理哈帕都試過,但他們就是沒有卡梅倫「轉身」轉得這麼突兀。歐思邦此行不斷送大禮,才換得中國一些生意(而我沒留意到他簽了什麼訂單),「食相難看」。
英國應該是外交手段玩得最出神入化的國家,但觀乎對華政策,以至卡梅倫之前的歐盟峰會談判紀錄,很難想像這個國家會出了一個外交如此「菜鳥」的首相。
如果香港有人以為英國外交官員早前對香港政改的言論,代表英國有意介入爭論的話,那麼,就得要問問:在卡梅倫政府的「發錢寒外交」下,香港的民主對英國來說值多少錢?
歐思邦這次訪華的背景,要數到首相卡梅倫原定今年春天、但最終不能成行的訪華行程。當時中國政府向英國說,中國政府剛換屆,難以安排領導人跟卡梅倫見面--但法國總統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當時又可以訪華,並見到習總、李總等高層。可見,中國只是不滿卡梅倫去年見了達賴喇嘛而已,因此,歐思邦此行便要「加倍努力」,追回中國生意。
以簽證為例,早前寫過,內政大臣其實有很大保留,而據報外交部的官員亦向卡梅倫提出,在行政上,簡化簽證過程是沒問題的,但要考慮中國的人權紀錄及網絡攻擊問題。卡梅倫最終只考慮「錢、錢、錢」,人權等什麼也拋諸腦後。
外交原則「發錢寒」是沒有問題的,甚至是天經地義,但問題在:
1、如果卡梅倫的對華政策是經濟先行,那麼,當日就不要見達賴喇嘛了。經濟先行,不見得是現政府這幾個月才突然開始的原則,而見達賴的風險,至少外交部應該有向他提及。
2、即使見了達賴後又想修補對華關係,不是不行,其他國家有很多先例,例如德國默克爾、法國前總統薩爾科齊,以至加拿大現總理哈帕都試過,但他們就是沒有卡梅倫「轉身」轉得這麼突兀。歐思邦此行不斷送大禮,才換得中國一些生意(而我沒留意到他簽了什麼訂單),「食相難看」。
英國應該是外交手段玩得最出神入化的國家,但觀乎對華政策,以至卡梅倫之前的歐盟峰會談判紀錄,很難想像這個國家會出了一個外交如此「菜鳥」的首相。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