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部長職位分配談不攏 奧地利極右組閣失敗

【文章已在奧地利時間12日下午6時45分更新,增加了總統發言】 奧地利極右自由黨(FPOe)領袖奇高(Herbet Kickl,文首照片) 跟第二大黨人民黨(OeVP)談判超過一個月後,星期三宣告組閣失敗 。

Françafrique還債時間到 法國Sahel後院全線崩潰

【立即訂閱網主的Patreon, 閱讀這篇深度文章的全文 !月費只需7.21美元】

法國駐尼日爾(Niger)大使已經回國,法國將在年底前把駐當地1500名法兵撤離,意味法國終於向7月透過政變上台的尼日爾軍政府屈服,承認不可能恢復原本總統的政權,也折射出法國由19世紀殖民年代在西非/Sahel地區發展出來的地盤已徹底崩潰。

Sahel地區已被譏為「政變帶」,過去3年已有7個國家發生政變,當中大部份是前法國殖民地。另外,不計吉布提等非洲東部的國家(法國在那兒的駐軍屬「印太戰略」),法國有駐兵的非洲國家由8個減至年底時的4個,顯示法國在非洲的勢力急速減弱——而且全數在現任總統馬克龍任內發生。

究竟馬克龍做錯了什麼?馬克龍對非洲前殖民地特別傲慢?

翻看近年的新聞和評論,其實馬克龍——以至再前2任總統——已極力強調法國跟這些前殖民地國家平起平坐,但法國在非洲解殖後,把這段殖民關係unwind得很慢,法國現在要開始「清還」逾半世紀前的殖民仇恨。

法國由19世紀起至1950、1960年代殖民非洲,已令當地人不滿法國;跟英國等其他殖民強權不同的是,法國在非洲殖民地獨立後,仍跟當地操法語的精英藕斷絲連,能源、採礦等法國企業跟這些精英合作做生意,令法國經常有借口介入當地內政、出兵,或者支持當地獨裁政權。

這被稱為「法非特殊關係」(Françafrique),法國不再是這些國家的宗主國,但依然存在着剝削關係。

前兩任總統薩科齊和奧朗德,以及現任的馬克龍,都已不斷說要擺脫 Françafrique,但非洲國家的民眾不是這樣想。

馬里(Mali)、布基納法索(Burkina Faso)等近年出現政變的國家,都是經濟轉差,民生惡化,民眾依然歸咎法國殖民「埋炸彈」,加上發動政變的軍方及其他想奪權的勢力利用民粹,以及俄羅斯過去10年加強在非洲發動資訊戰,包括在社交網絡強調法國負面的一面,於是每當Sahel國家民眾有不滿,一定有人指摘「一日最衰都係法國」,區內彌漫反法情緒。

西非/Sahel是法國後院的年代已經結束,法國也戰略撤退,接受Sahel內陸地區的恐怖主義繼續發展,退而求其次保住沿岸國家,例如象牙海岸和塞內加爾;同時跟非洲國家的軍事和反恐合作側重在訓練、補給、情報收集和分享等,由「軍事基地」變成「軍事學校」,避免法兵直接戰鬥。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巴拿馬提前逾一年退出「帶路」 不會非法剝奪長和碼頭經營權

巴拿馬總統穆里諾(José Raúl Mulino) 星期四上午在例行記者會中宣佈,提前超過一年退出「一帶一路」 。

Bayrou挨過兩不信任動議 法國終於通過2025預算

法國國民議會 星期三晚大比數否決2條內閣不信任動議 ,總理貝魯(Francois Bayrou,文首照片)通過了就職一個半月後第一個重要考驗,而法國也終於通過了2025年預算案,稍為減輕了法國的財政危機。

英國外交部前「捕鼠官」Palmerton復出 擔任百慕達顧問

4年半前退休的英國外交部「首席捕鼠官」 Palmerston 復出,到了百慕達 ,擔任新總督的「貓貓關係顧問」(feline relations consultant)。

【倫敦抗議「超級大使館」示威】港人擔心用作拘禁異見者 保守黨要員斥工黨站在錯誤一邊

英國倫敦星期六下午有大示威,要求工黨政府否決中國在塔村(Tower Hamlets)皇家鑄幣廠舊址興建新的「巨型大使館」計劃。看看英國媒體如何報導示威。

瑞典史上最嚴重槍擊案 槍手成人教育學校犯案致至少11人身亡

【文章上載於瑞典時間4日晚上11時1分,更新於5日清晨4時40分】 瑞典中部城市 Örebro 星期二中午發生槍擊案 ,有人在一間成人教育機構的校園內開槍殺人,警方在當天深夜通報最新情況時表示,事件造成至少11人死亡,包括行兇者,首相基斯騰遜(Ulf Kristersson)形容這是瑞典史上最嚴重的槍擊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