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香港滿街普通話 西方金融家感疏離

《華爾街日報》發表專題報導,題為 <北京如何控制香港的金融中心——並把西方拋諸腦後> 。

由天主教東正教領袖歷史性會面說起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Francisco,左面)和全俄東正教大牧首(Patriarch)基里爾(Kirill,右面)12日在古巴進行歷史性會面(照片來自BBC),一般被譽為基督世界「東西大分裂」近1000年後,兩大教派領袖首次會面。然而,如果要十分嚴謹地說的話,這說法是有點誤導(但不是完全錯誤)的,這要重看基督教過去2000年的歷史。

有關這次會面在目前政治環境下的意義,相信不少中文媒體今天會有詳細報導,而我有時間才再寫,在這裏先簡單回顧一下基督教第一次分裂的情況。



羅馬教會凌駕各教會嗎?
一般而言,大家把基督教正式分裂為天主教和東正教,定在1054年,史稱「大分裂」(Great Schism),當年羅馬教會領袖、教宗良九世(Pope Leo IX)和君士坦丁堡教會領袖、大牧首Michael Cerularius互相驅逐出教會,各自自認為唯一教會。然而,在此之前,這類把對方主教驅逐出教會的事件也曾發生過,也稱為「分裂」,亦因此1054年那一次稱為「大」分裂。

天主教和東正教分裂,最主要原因是:羅馬教會的主教是否有統領其他各地教會的權威?

基督教一開始時,是耶穌的門徒各自在不同地方成立教會傳教,互不從屬,但後來因為基督教認為自己是普世宗教,各教會聯合起來才能彰顯普世性,才開始有目前教會的架構出現。同時,一些城市是政治經濟重鎮,因此一些教會又會較其他教會地位高。最初,羅馬、阿歷山大港(Alexandria,今埃及同名港口城市)和安提阿(Antioch,今土耳其南部Antakya市)3個教會有較高地位,之後加入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今土耳其伊斯坦堡市Istanbul)和耶路撒冷。

這5個教會中,羅馬教會的地位又再高一些。政治上,羅馬是羅馬帝國的政治中心,宗教上,羅馬教會由最重要的耶穌門徒伯多祿(Peter,即彼得)創立,這個教會的領袖被視為伯多祿的傳人。

拉丁基督教 VS 希臘基督教
基督教得以崛起,全賴羅馬帝國由原本打壓他們變成因政治原因而把基督教列為國教,而分裂,根源也在於羅馬帝國的發展。

羅馬帝國發展成控制整個地中海的帝國,但由於太大,行政上也要重整,最終君士坦丁大帝把首都由羅馬搬去拜占庭,亦即君士坦丁堡,之後逐步分裂成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西羅馬帝國在5世紀末滅亡,拜占庭帝國則一直維持至1453年,當君士坦丁堡遭穆斯林攻陷後才滅亡。
西羅馬帝國是拉丁文化區,東羅馬帝國則是希臘文化區,初時有一個羅馬帝國去維繫住,東西兩部差異不大,但當分成兩個帝國後,兩者文化差異越來越大,到西羅馬帝國滅亡,兩者更演變完全不同的文化。

當中最重要的是語言,西部的共通語是拉丁語,東部則是希臘語。初時,兩地高上階層普遍還能通曉兩語,但之後逐漸越來越少人能說對方的語言,去到已不能互相溝通交流的地步,令兩者隔閡增加。於是,一個帶拉丁特色的基督教和一個帶希臘特色的基督教各自浮現,連帶很多禮儀和教義都有分歧,當中一個重要例子是聖餐禮的麵包問題。這是一個模擬耶穌最後晚餐的宗教儀式,羅馬教會要求用不發酵麵包,但君士坦丁堡教會反對,認為發酵麵包才代表到耶穌的神聖。

教義上,兩派最大爭拗是「和子說」,亦即聖靈來自什麼。原本,基督教的說法是聖靈來自聖父,但羅馬教會之後在教義上將此句變成聖靈來自聖父「和聖子」(拉丁文為filioque,因此「和子說」爭議英文稱為filioque),君士坦丁堡教會大為不滿。

東正教斯拉夫化
說了這麼多,終於可以解釋,為何說這是基督教「東西教派領袖歷史性會面」,是有點誤導了。大家對東正教的感覺,多是這是「俄羅斯的教會」,但看完上面的歷史,應該發現,東正教其實是希臘教會,地區上,它是代表東南歐、小亞細亞、中東及北非(以至全非洲)的教會。

不過,小亞細亞、中東和北非後來被伊斯蘭教侵略,不再是基督教的「勢力範圍」,而東南歐則經歷了「斯拉夫化」,斯拉夫民族大舉遷入,東正教又向北傳至俄羅斯,於是東正教自己都出現了斯拉夫化的過程,變成現今好像是俄羅斯文化一部份般。

實際上,東正教是由15個教會組成,包括:君士坦丁堡、全俄、希臘、阿歷山大港、安提阿、耶路撒冷、塞浦路斯、阿爾巴尼亞、捷克及斯洛伐克、波蘭、保加利亞、格魯吉亞、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和北美洲。當中,君士坦丁堡教會的領袖在未分裂前己獲封「普世大牧首」(Ecumenical Patriarch),理論上他才是代表全球東正教教徒的領袖。而上任教宗本篤十六世2006年11月訪問土耳其時,已曾跟君士坦丁堡普世大牧首會晤,因此,若要說兩派破冰、歷史性會面,早在2006年就出現了。

不過,現實是,君士坦丁堡教會所屬範圍主要是已屬伊斯蘭教的土耳其,教徒越來越少,而且東正教各教會互不從屬,不像天主教各地教會均要服從梵蒂岡。在全球約2.5億東正教教徒中,全俄東正教佔了至少1億,全俄東正教自己已是全球第二大基督教教派,僅次天主教,因此大家都認為,要說收復兩派關係,還是全俄東正教才有代表性。

中東北非的弟兄姊妹
最後有一項大家通常會忽略的事情想一寫——中東還有基督教徒的。又或者是,基督教,其實曾是中東以至北非最盛行的宗教。

這次方濟各與基里爾會面,最重要目標並非修復兩派關係,而是關注中東基督徒的情況。中東及北非其實還有大概1500萬基督徒,當中最多的是埃及,那兒基督徒名為科普特人(Copts),而人口比例佔最多的則是黎巴嫩。

中東基督徒面對頗惡劣的環境。近因上,就是佔領伊拉克和敘利亞不少領土的極端武裝組織ISIL,他們不斷殘殺非穆斯林。中東基督徒沒有一個強大教會在背後撐腰,因此天主教和東正教都認為有義務為這些不同教派但同是「弟兄姊妹」的人向全球發聲。

即使沒有ISIL,區內基督徒過去一世紀都面對面很惡劣的環境——基督徒在這個地區所佔的人口比例,由20世紀初的20%跌至現在只剩5%,連黎巴嫩,也由建國時基督徒是最大族群,變成現在是少數。西方殖民歷史,令區內穆斯林對基督徒變得有敵意,一改鄂圖曼帝國年代還算對異教徒寬容的風氣,令基督教很難在這兒傳教,而且穆斯林的生育率奇高,兩者此消彼長,也令基督徒人口比例下降。

中世紀時期的十字軍東征,不可能再出現,但梵蒂岡還是對把基督教傳播至世界各地這事情十分著緊的。在歐美越來越少教徒之際,教廷同時擔心,中東的基督徒減少,不希望基督教在多個戰線上都撤撤後退。

延伸閱讀:2009年2月全俄東正教新任大牧首就職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德國政府倒台 蕭凌志炒財長 暫定明年3月大選 20年來首提前大選

德國爆發政治危機,隷屬社民黨(SPD)的總理蕭凌志(Olaf Scholz,照片後)星期三晚炒掉副總理兼財長、自民黨(FDP)黨魁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照片前),三黨「交通燈聯盟」政府實際上已倒台。蕭凌志提出明年1月15日向國會提交政府信任動議表決,預計大選提前半年至明年3月底舉行,將是德國20年來首次提前大選。

撐巴勒斯坦人士街頭狙擊 大批以色列球迷阿姆斯特丹遇襲

以色列足球隊特拉維夫 Maccabi 星期四在荷蘭阿姆斯特丹作客,對戰阿積士(Ajax),大批以色列球迷到來支持,但遭當地一些阿拉伯裔及支持巴勒斯坦人士追打,大批少年和年輕人街頭追打任何好像以色列球迷的人,警方說, 5人因傷送院,另外約二、三十名 Maccabi 球迷輕傷,62人被捕 ,暫時未發現傳聞中有人被挾持或綁架的事件。

CDU默茨促下周信任動議 運輸部長退出FDP留在內閣 總理心腹接掌財政部

【文章上載於德國時間7日上午11時10分,更新於下午2時55分】 德國政局星期四早上又再急速發展,最大反對黨 CDU 黨魁、CDU/CSU下屆大選總理候選人默茨(Friedrich Merz,中照片) 要求最遲下周在國會表決內閣信任動議 ,盡快提前大選,反對總理蕭凌志(Olaf Schoz)前一晚提出1月中進行信任動議、明年3月才大選。

加拿大勒令關閉TikTok辦公室 原因成謎

加拿大創新、科學及產業部長商鵬飛(François-Philippe Champagne)星期三公佈,出於國家安全考慮,禁止 TikTok 在國內進行商業活動,需要關閉在加全部辦公室,但沒有封鎖 TikTok,身在加拿大仍可登入TikTok,這個決定令很多人疑惑。

未就虐待逾百少年事件跟進 坎特伯雷大主教下台

英國聖公會領袖、坎特伯雷大主教 Justin Welby(附照片)星期二下午宣佈下台 ,為教會的性侵及虐打逾百名兒童醜聞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