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Patreon文章】英國財相備受壓力

[ 全文可訂閱到Patreon閱讀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財金原則大轉變:法德建議歐盟舉債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圖片左)和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圖片右,圖片來自法國總統府Twitter的影片)星期一18日下午舉行視像會議後,同日下午5點舉行聯合視像記者會,就疫後的歐盟中長期復興計劃提出「法德倡議」,當中最重要的有兩項:1、同意讓歐盟執委會舉債,亦即變相推出「歐元區聯合債」或「冠狀債券」(coronabond);2、正式確立要在工業上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法德倡議」分為4大項,詳情可看兩國政府各自公佈的聯合聲明(德國政府有同時提供英文版PDF檔案,非常好!),這4大項分別為:
1、發展歐盟的「戰略衛生主權」
2、在歐盟層面成立「復興基金」
3、加快綠色和數碼轉型
4、提升歐盟經濟和工業的復原能力和主權

德國首肯「冠狀債券」
當中第2項最受關注,亦將對歐盟長遠發展有深遠影響。

歐盟27國之前已同意推出5400億歐元的緊急措施,協助成員國拯救經濟,並支付額外多出的醫療開支。「法德倡議」建議,再成立一個5000億歐元(4.2萬億港元 / 16萬億新台幣 / 3.8萬億人民幣 / 2.35億令吉)的「復興基金」,以協助最受疫情打擊的行業和地區。

這項舉措的重點不在於其用途或金額,而是集資方法。文件稱,法德建議「允許歐盟執委會透過以歐盟名義在市場借款」,來為推動經濟復興的措施籌措資金。這是第一次讓歐委會自行集資,而歐委會自己沒有財政儲備,其自己的財政來源有限,主要靠成員國撥款,亦即「歐盟債券」背後的抵押就是27個成員國的庫房,這其實就是27國聯合舉債。

對於財政較差的國家,特別是最受疫情衝擊的意大利,當他們是跟德國等借貸信譽高的國家一同借錢,借錢成本(即債券孳息)可以遠較自己獨自借錢為低,因此意大利及一些南歐國家一直主張聯合發債。

財政紀律較好的北歐陣營就一直反對聯合發債。當默克爾都同意的話,歐盟應該勢將首度發債。除了之前說過,德國輿情這次同情意大利,另一個令默克爾需要改變過往一直反對「債務共同化」(debt mutualisation)的原因,是德國憲法法院本月初裁定,歐洲央行的量寬政策(QE)可能違反了德國《基本法》,這意味歐洲央行再出招拯救經濟的空間被收窄,甚至已經及已在執行的QE也可能要縮減,因此要轉而靠財政政策、不能再依賴貨幣政策來應付經濟危機。

儘管奧地利總理庫茨(Sebastian Kurz)已立即表示,會跟「節儉四國」(Frugal Four)另外3個國家荷蘭、瑞典和丹麥的領袖商討,堅持不同意聯合發債,但要應付「節儉四國」的要求,並不困難,在條款再收緊就可以。

在「法德倡議」中,已有一些條件,限制這個基金常態化。基金當作歐委會預算一部份來運作,但會跟歐委會原有的預算分開運作,其金額、以什麼準則撥款等會列明條款,亦會寫明基金結束運作的時間,而且會對成員國本身的政府財政有一要求。

聯合發債反而有兩個更大障礙:1、究竟歐盟條約是否准許歐盟行政機關發債?當初沒有人想像過歐委會會發債,因此不知道歐盟條約是否有條款可被理解為禁止這樣做。2、有些成員國的法律可能要求,國會有權審批歐委會發債,當中最高危的國家是芬蘭。如果有國家表示必須經國會審批,整個過程一拖長,就夜長夢多。

減少產業依賴中國
「倡議」另一項令人關注的,是一些措施針對中國的工業。當然,「倡議」中沒有點明寫出「中國」一詞,但很明顯是針對中國。

在第4大項「經濟工業主權」,法德要求「供應鏈多元化」——目前工業原料和工業品最多來自哪國,大家應該知道吧?相關措施包括:推動世貿(WTO)改革、改革醫療產品的貿易、發展反補貼機制、確保在政府採購機制方面要與第三方有對等待遇、以及加強審查非歐盟投資者在醫療、藥物、生物科技等戰略產業的投資。這些措施,全部可以對應歐洲政商界近年對中國的投訴。

在第1大項「戰略衛生主權」,都包括了針對中國的措施,法德要求須建立藥物和醫療用品的歐洲單一戰略儲備,並鼓勵在歐盟境內建立這些物資的生產線,這就是回應瘟疫來襲時,歐洲多國霎時間沒有足夠物資,必須向中國購買的問題。

綜觀整份文件,還有一個重大目標,就是修補泛歐層面上一直欠缺的衛生政策協調和一體化。正如我在2月寫過,從邊境政策角度,成員國要暫停人口自由流動,其實很簡單亦經常做,但這次疫情卻進退失據,不知應否封關,又或各國各自封關而不協調,理由是歐洲從沒想過,他們在21世紀仍會被瘟疫殺個措手不及,因此沒想過在瘟疫下各項政策應該怎樣應對。

「倡議」提出,需要制訂政策,確保「神根區」在危機下仍能正常運作,並要求強化泛歐衛生政策的合作,例如疫苗研發。

之前相關文章:

相關報導: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中國第5大發明?麗水6學者曾申請專利「快速切割海底電纜」

美國雜誌 Newsweek 星期五發表報導 ,顯示浙江省麗水學院6名學者2020年1月曾在國內申請「快速切斷海底電纜」技術的專利。

彰顯擁格陵蘭主權 丹麥國王改紋章

丹麥王室今年元旦宣佈,去年1月才登基的 國王 Frederik 在去年12月20日已更改君主的個人紋章 ,代表格陵蘭和法羅群島的象徵放大了,明顯是在川普近日不斷說美國要購買格陵蘭下,強調格陵蘭屬於丹麥。 附圖左邊是舊紋章,在盾的4格中,代表格陵蘭的北極熊和代表法羅群島的羊一同「塞入」左下角,而在新紋章,北極熊和羊分別在左下和右上,各佔一格。 舊紋章左下角原本還有3個皇冠,這是代表中古時期的卡爾馬聯盟(Kalmar Union),丹麥王室一度同時統治丹麥、挪威和瑞典。丹麥王室說,這個象徵已不合時宜,所以在新紋章刪走。 丹麥電視台 TV2 引述歷史學家 ,他指出,更改紋章還有另外2個原因。 他說,Frederik 一向關心王室的北大西洋領土,這次更改反映他的個人想法。 他又說,丹麥王室習慣趁更迭君主修改紋章,把過時的象徵刪走。原本的紋章是去年遜位女王的 Margrethe二世1972年登基後不久開始使用,她把代表冰島的隼刪走,冰島1944年由丹麥獨立。 新紋章左上格保留了3隻藍獅和9個紅心,這是代表丹麥本土,已使用近千年。新紋章右下格是從舊紋章右上格搬下來,這個圖案代表南日德蘭(Southern Jutland)。 這個紋章是丹麥國王的個人紋章,同時也用來代表國家。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法國極右之父勒龐逝世享年96歲 女兒飛機上獲知死訊

法國極右之父、國民陣線(FN)創辦人 勒龐(Jean-Marie Le Pen)星期二中午逝世,享壽96歲 。

奧地利外長 Schallenberg 第二度出任過渡總理

奧地利總統范德貝倫(Alexander Van der Bellen)星期三宣佈, 外長 Alexander Schallenberg 第二度出任總理 ,新任命在星期五生效。

擔心外資不配合賑災 日大臣:7仔事關國家安全

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星期三表示, 如果大型零售集團、日本7-11的母企 Seven & i 遭外資收購,可能影響國家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