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Patreon文章】貿戰趨勢還看蘋果(二之一):取代中國工廠的是印度,不是越南

[ 全文可訂閱到Patreon閱讀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利率事隔15年重返正數 日本銀行社員學習新形勢

【文章上載於日本時間19日下午3時26分,更新於同日下午6時56分】
日本央行今天(19日)17年來首度加息,而且利率自2009年後即將重回正數,路透報導,日本的銀行要教導職員,學習如何在正利率世界下工作。

報導稱,京都銀行為職員提供網上訓練,解釋借貸利率如何制定,以及利率上升如何影響銀行和客戶。有經歷過正利率的資深員工向後輩講解當年如何工作,包括說服借款者接受銀行收取較高利率。

在零利率或負利率世界下,銀行不想收取存款,因為處理大量資金需要成本,但利率將重回正數下,日本的銀行又要重新爭奪存款,員工需要新增工作,游說客戶存款。

文首照片來自NTV,日本利率其實在2009年、即雷曼兄弟爆煲後不久,日本便再度進入零利率時期,2016年更實施負利率。從廣義而言,日本1999年首度實施零利率,之後需要曾加息,但都不超過1厘,亦即日本其實經歷了差不多四分之一世紀利率不是正數的時期。

日本央行最新把短期利率上調至0~0.1厘,嚴格來說這仍只是零利率。

日本媒體分析加息對國內民眾的影響。NHK引述金融分析師大槻奈那指出,日本7成樓宇按揭使用浮動利率,這個按揭利率很受央行的短期利率影響,雖然按揭商不會因為今次加息而即時上調按息,但如果央行再加息,按揭浮息有上調壓力;按揭固定利率則受長期國債利率影響,這類按揭借款者要留意日本央行的YCC(孳息曲線控制)政策,觀察央行對長期利率的目標有沒有改變或撤銷。

至於銀行存款利率,大槻預期銀行很快就會跟隨加息,特別是地方銀行,因為人口老化早已令地方銀行的存款減少,他們急需吸引客戶存款。

全日本最大銀行三菱UFJ星期二下午宣佈,一般存款利率由0.001厘調升至0.02厘,定期存款利率也上調,1個月、3個月、6個月和1年定期由0.002厘上調至0.025厘,3年定期由0.002厘調升至0.15厘,而去年已把利率由0.002厘上調至0.2厘的10年定期存款,利率會再調升至至0.3厘。

另一大型銀行三井住友都上調存款利率,一般存款由0.001厘調升至0.02厘。三菱UJF和三井住友的新利率都會從星期四開始生效,預計大部份其他銀行都會以這個幅度上調存款利率。

企業借款的成本也會上升,可能壓抑投資,但大槻說,新環境可能迫使企業創新,改革營運模式,畢竟負利率是異常狀態,利率正數才是正常。

植田行長:無意急速大幅加息
不過,央行行長植田和男下午在記者會說,日本由大規模寬鬆貨幣政策過渡至正常貨幣政策,基於目前經濟狀況,央行會避免急速加息,貨幣政策環境將維持寬鬆。

植田又說,短期利率只會升至0.1厘,而且央行仍會購買國債,長期利率不會大升。這意味日本這一輪加息不會像美歐過去兩年般急速和大幅。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意大利咖啡壺生產商 Bialetti 賣盤 包玉剛外孫基金入主

有過百年歷史的 意大利咖啡壺生產商 Bialetti 賣盤 ,由已故香港船王包玉剛外孫、包玉剛四女包陪慧與前夫鄭維健所生的兒子鄭成然的投資公司「NUO」買入全部股權。意大利媒體紛紛形容,Bialetti 落入中資手中。

華人「成衣黑社會」仇殺蔓延至羅馬 黑幫大老心腹街頭遭擊斃

羅馬星期一晚 有一對華裔夫婦街頭遭轟6槍擊斃 ,由於男死者跟當地黑社會有關,顯示華人黑社會的仇殺已由托斯卡拿(Tuscany / Toscana)普拉托(Prato)蔓延至南面250公里外的羅馬。

英國最高法院一致裁定 「女性」按生理性別定義

英國 最高法院星期三宣佈 ,5名法官一致裁定,英國法例中的「女性」、「男性」和「性別」(sex)按生理性別來定義,即使已獲官方文件認可,跨性別女性也不能被視作「女性」。

《星洲日報》頭版刊登國旗缺了新月 元首依布拉欣斥挑動人民神經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星期三轉訪馬來西亞,當地中文報章《星洲日報》同日頭版展示他們獨家刊登習的署名文章,但配圖中的馬來西亞國旗印錯,而且是缺少了代表伊斯蘭教的新月圖案。國家 元首依布拉欣(Ibrahim ibni Iskandar)公開斥責此舉可能挑動人民的敏感神經 ,完全不能接受。

日本米價3月漲92.1% 一碗飯較一塊麵包貴78%

日本總務省星期五公佈3月CPI數字,當中的大米價格數字按年大升92.1%,是1971年有同類可比較紀錄以來最高的漲幅,令米價貴的問題再度成為日本社會討論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