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季節又到, 2023年醫學獎頒給2名發展出 mRNA (信使核糖核酸)技術的科學家,他們是美國學者 Drew Weissman 【照片右】和匈牙利學者 Katalin Kariko 【照片左】 。 評審委員會說,二人發現核苷(nucleoside)修飾,這是 mRNA 得以出現的關鍵技術,COVID19疫苗顯示,mRNA 有助疫苗以史無前例的速度研發成功,協助世界應付現代其中一場最嚴重的人類健康威脅。 Kariko 1955年生於匈牙利,截至80年代中前在匈牙利就學和從事研究,之後到了美國的大學工作至今,包括1989年至2013年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工作,2013年跳槽至德國企業 BioNTech,2022年從公司離職,2021年起至今同時擔任匈牙利 Szeged大學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的教授。 Weissman 1959年生於美國麻省,波士頓大學畢業,1997年在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建立其研究團隊,因此跟 Kariko 做過同事,目前仍在賓大醫學院擔任教授,專門教授和研究疫苗。 二人2021年已獲頒「美國諾貝爾」的 Lasker 醫學獎 ,當時賓大發表聲明恭賀二人時說,他們在2005年發表的論文極具開創性,顯示之前多次研究令人失望的 mRNA 技術可以成為真,為這個範疇注入希望。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會見到訪的歐洲安全合作組織(OSCE)輪任主席兼現任瑞士總統布卡特(Didier Burkhalter,上面照片左)時宣佈作出讓步,包括把軍隊由接壤烏克蘭東部的俄烏邊境一帶撤走。
但其實所謂讓步都只是策略性,普京似乎想把氣氛略為緩和,以免傷到自己。
所謂的讓步,主要有以下3點:
1、把近日增派的軍隊由俄烏邊境撤走;
2、承認5月27日的烏克蘭總統大選;及
3、呼籲烏東部親俄份子擱置他們希望在11日舉行的獨立的公投。
然而,上面3點是有點多餘。第1和第3點,如果俄國與西方的談判氣氛又突然惡化,俄軍隨時可以派回邊境,而根據克里米亞公投可以神速在3月進行,烏東部的公投其實都是可以隨時進行。
至於第2點,雖然這較俄羅斯近日說總統選舉沒有認受性的說法略為軟化,但問題是,普京依然說,「如果所有公民的權益不獲保障」,選舉也不能決定什麼(根據BBC報導版本),這意味:
1、烏克蘭必須停止對東部親俄份子的攻擊(這一點,俄羅斯一定不會讓步);
2、烏克蘭必須進行政制改革,在政制及憲法安排能讓俄語人士相信他們的權益獲保障;及
3、即使不能「先改革、後選舉」,至少,俄羅斯已經警告,無論選出個什麼總統,他都要照顧親俄份子的利益。
如果只看第一點,普京聲稱支持烏克蘭總統大選,其實是「有賺」,因為停止攻勢,親俄武裝份子可重整旗鼓。
另外,大家目前主流的推測是,俄羅斯只是想控制、而非真正擁有烏克蘭。因此,對俄羅斯最理想的,是烏克蘭聯邦化,然後俄羅斯喜歡跟哪個地區加強合作,就跟哪些地區加強合作,繞過烏中央政權。次選是,如果沒有聯邦化,那就俄羅斯劃下界線,定下原則,在不損害俄羅斯利益下的事務,烏克蘭可以自己決定,其餘的全部要考慮俄羅斯的利益。
現實是,俄羅斯都要約束一下烏親俄份子,畢竟如果他們玩大了,西方制裁加強,甚至真的打起來,都不是俄羅斯樂見的。
最後一提OSCE這個組織。OSCE的前身是CSCE,歐洲安全合作會議,原是70年代冷戰時期西方的共產和資本主義陣營對話機制,在冷戰結束後變成常設組織。在4月中的烏克蘭局勢四方協議中,OSCE扮演重要角色,例如會派觀察員觀察局勢。
OSCE是沒有執行力的,例如沒有部隊,只能「觀察」然後寫報告,以及撰寫和解方案作調停角色--布卡特此行便是跟普京相討方案。所以,對俄羅斯而言,OSCE更重要的作用在於作為與西方溝通的平台,維持一個有效對話機制,防止擦槍走火。
而最諷刺的是,今年OSCE主席剛巧是瑞士外長兼總統布卡特--一個來自絕對孤立主義的國家的領袖今年會肩負調停一個全球矚目的危機,十分奇怪。
但其實所謂讓步都只是策略性,普京似乎想把氣氛略為緩和,以免傷到自己。
所謂的讓步,主要有以下3點:
1、把近日增派的軍隊由俄烏邊境撤走;
2、承認5月27日的烏克蘭總統大選;及
3、呼籲烏東部親俄份子擱置他們希望在11日舉行的獨立的公投。
然而,上面3點是有點多餘。第1和第3點,如果俄國與西方的談判氣氛又突然惡化,俄軍隨時可以派回邊境,而根據克里米亞公投可以神速在3月進行,烏東部的公投其實都是可以隨時進行。
至於第2點,雖然這較俄羅斯近日說總統選舉沒有認受性的說法略為軟化,但問題是,普京依然說,「如果所有公民的權益不獲保障」,選舉也不能決定什麼(根據BBC報導版本),這意味:
1、烏克蘭必須停止對東部親俄份子的攻擊(這一點,俄羅斯一定不會讓步);
2、烏克蘭必須進行政制改革,在政制及憲法安排能讓俄語人士相信他們的權益獲保障;及
3、即使不能「先改革、後選舉」,至少,俄羅斯已經警告,無論選出個什麼總統,他都要照顧親俄份子的利益。
如果只看第一點,普京聲稱支持烏克蘭總統大選,其實是「有賺」,因為停止攻勢,親俄武裝份子可重整旗鼓。
另外,大家目前主流的推測是,俄羅斯只是想控制、而非真正擁有烏克蘭。因此,對俄羅斯最理想的,是烏克蘭聯邦化,然後俄羅斯喜歡跟哪個地區加強合作,就跟哪些地區加強合作,繞過烏中央政權。次選是,如果沒有聯邦化,那就俄羅斯劃下界線,定下原則,在不損害俄羅斯利益下的事務,烏克蘭可以自己決定,其餘的全部要考慮俄羅斯的利益。
現實是,俄羅斯都要約束一下烏親俄份子,畢竟如果他們玩大了,西方制裁加強,甚至真的打起來,都不是俄羅斯樂見的。
最後一提OSCE這個組織。OSCE的前身是CSCE,歐洲安全合作會議,原是70年代冷戰時期西方的共產和資本主義陣營對話機制,在冷戰結束後變成常設組織。在4月中的烏克蘭局勢四方協議中,OSCE扮演重要角色,例如會派觀察員觀察局勢。
OSCE是沒有執行力的,例如沒有部隊,只能「觀察」然後寫報告,以及撰寫和解方案作調停角色--布卡特此行便是跟普京相討方案。所以,對俄羅斯而言,OSCE更重要的作用在於作為與西方溝通的平台,維持一個有效對話機制,防止擦槍走火。
而最諷刺的是,今年OSCE主席剛巧是瑞士外長兼總統布卡特--一個來自絕對孤立主義的國家的領袖今年會肩負調停一個全球矚目的危機,十分奇怪。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