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季節又到, 2023年醫學獎頒給2名發展出 mRNA (信使核糖核酸)技術的科學家,他們是美國學者 Drew Weissman 【照片右】和匈牙利學者 Katalin Kariko 【照片左】 。 評審委員會說,二人發現核苷(nucleoside)修飾,這是 mRNA 得以出現的關鍵技術,COVID19疫苗顯示,mRNA 有助疫苗以史無前例的速度研發成功,協助世界應付現代其中一場最嚴重的人類健康威脅。 Kariko 1955年生於匈牙利,截至80年代中前在匈牙利就學和從事研究,之後到了美國的大學工作至今,包括1989年至2013年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工作,2013年跳槽至德國企業 BioNTech,2022年從公司離職,2021年起至今同時擔任匈牙利 Szeged大學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的教授。 Weissman 1959年生於美國麻省,波士頓大學畢業,1997年在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建立其研究團隊,因此跟 Kariko 做過同事,目前仍在賓大醫學院擔任教授,專門教授和研究疫苗。 二人2021年已獲頒「美國諾貝爾」的 Lasker 醫學獎 ,當時賓大發表聲明恭賀二人時說,他們在2005年發表的論文極具開創性,顯示之前多次研究令人失望的 mRNA 技術可以成為真,為這個範疇注入希望。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歐洲選舉其實對成員國國內政治的衝擊大過對歐盟/歐洲議會整體,要寫歐選的影響,可以寫28篇--儘管我不可能找到有關一些小國如馬耳他的資料。
前一天說法國,今天寫西班牙。西班牙最受矚目的是,一個由社運發展而成、只註冊了約100天的政黨,一舉得票124多萬票,即全國得票率接近8%,獲5個議席。這個政黨名為「我們能夠黨」(Podemos,下稱「我黨」),其急速冒起完全由1個人而起--年僅35歲的政治學教授Pablo Iglesias(上面照片中間,來自該黨Facebook專頁)。
「我黨」源於2011年的憤怒運動(Indignado),不滿經濟不景、失業高企、生活困苦及財富不均的人士上街抗議,類似紐約「佔領華爾街」運動。不同的是,西班牙的社運已發展成一個政黨。
亦正如「佔領華爾街」社運,參與者爭拗多時,不知應否參選,及應否組黨參選,亦因此拖至今年3月才正式註冊。該黨揚言不收地產商及銀行家的政治捐款(題外話:西班牙這一波經濟泡沫爆破,最主要原因是地產泡沫太大,因此地產商在西班牙的形象差如銀行家),在如此短時間、如此少資源的情況,只靠口耳相傳及社運原有地區網絡的支援下,一舉奪得過百萬票,令人側目。
當中,Iglesias扮演重要角色。有一個說法是,他14歲就活躍於左翼社運--香港的什麼學民思潮或台灣的什麼太陽花也望塵莫及,本身是西班牙共產黨青年團成員(即「共青團」),但其學術成就及思辯能力是西班牙政壇左中右都一致讚賞的。他經常出席電視辯論節目,因為口才好而全國知名度高,這點有些像日本大阪市長橋下徹,而「我黨」某程度是靠他的知名度而獲得選民支持。
「我黨」是極左政黨,目前估計有可能加入希臘激進左翼聯盟(Syriza)有份的歐洲極左黨團,政綱包括打擊逃稅天堂,設立最低收入保障(不是最低工資),退休年齡降至60歲,而Iglesias稱西班牙不應做「德國殖民地」。
「我黨」最大震撼是,西班牙兩黨制(瀕臨)告終。西班牙國會選舉使用比例代表制,但問題是全國以省作為選區,50個省另加2個外海領土,合共52個選區,而根據政治學常識,即使是比例代表制,假設沒有門檻下,選區劃得愈多,最終整體結果就愈不跟得票率「成比例」。在2009年歐選,兩大黨人民黨和工社黨仍共獲八成選票,但今次只獲49%,是西班牙民主化以來最低的一次。
「我黨」目前劍指2015年年底的國會選舉,希望兩黨制屆時徹底崩潰。「我黨」起家於社運,因此標榜公民參與,理念是政治屬於所有公民的,公民自己不參與政治,其他人也會參與政治,繼而做一些影響自己的決定,因此公民應參與政治。因此,「我黨」仍很抗拒「組織化」,這有點類似幾年前的德國海盜黨,但問題是當要參與更多選舉時,政黨作為參選機器便要「組織化」、「制度化」,但這會否打擊「我黨」原本的「接近群眾」賣點呢?如何平衡,避免德國海盜黨只能曇花一現的情況,將十分考驗這位政治學教授。
前一天說法國,今天寫西班牙。西班牙最受矚目的是,一個由社運發展而成、只註冊了約100天的政黨,一舉得票124多萬票,即全國得票率接近8%,獲5個議席。這個政黨名為「我們能夠黨」(Podemos,下稱「我黨」),其急速冒起完全由1個人而起--年僅35歲的政治學教授Pablo Iglesias(上面照片中間,來自該黨Facebook專頁)。
「我黨」源於2011年的憤怒運動(Indignado),不滿經濟不景、失業高企、生活困苦及財富不均的人士上街抗議,類似紐約「佔領華爾街」運動。不同的是,西班牙的社運已發展成一個政黨。
亦正如「佔領華爾街」社運,參與者爭拗多時,不知應否參選,及應否組黨參選,亦因此拖至今年3月才正式註冊。該黨揚言不收地產商及銀行家的政治捐款(題外話:西班牙這一波經濟泡沫爆破,最主要原因是地產泡沫太大,因此地產商在西班牙的形象差如銀行家),在如此短時間、如此少資源的情況,只靠口耳相傳及社運原有地區網絡的支援下,一舉奪得過百萬票,令人側目。
當中,Iglesias扮演重要角色。有一個說法是,他14歲就活躍於左翼社運--香港的什麼學民思潮或台灣的什麼太陽花也望塵莫及,本身是西班牙共產黨青年團成員(即「共青團」),但其學術成就及思辯能力是西班牙政壇左中右都一致讚賞的。他經常出席電視辯論節目,因為口才好而全國知名度高,這點有些像日本大阪市長橋下徹,而「我黨」某程度是靠他的知名度而獲得選民支持。
「我黨」是極左政黨,目前估計有可能加入希臘激進左翼聯盟(Syriza)有份的歐洲極左黨團,政綱包括打擊逃稅天堂,設立最低收入保障(不是最低工資),退休年齡降至60歲,而Iglesias稱西班牙不應做「德國殖民地」。
「我黨」最大震撼是,西班牙兩黨制(瀕臨)告終。西班牙國會選舉使用比例代表制,但問題是全國以省作為選區,50個省另加2個外海領土,合共52個選區,而根據政治學常識,即使是比例代表制,假設沒有門檻下,選區劃得愈多,最終整體結果就愈不跟得票率「成比例」。在2009年歐選,兩大黨人民黨和工社黨仍共獲八成選票,但今次只獲49%,是西班牙民主化以來最低的一次。
「我黨」目前劍指2015年年底的國會選舉,希望兩黨制屆時徹底崩潰。「我黨」起家於社運,因此標榜公民參與,理念是政治屬於所有公民的,公民自己不參與政治,其他人也會參與政治,繼而做一些影響自己的決定,因此公民應參與政治。因此,「我黨」仍很抗拒「組織化」,這有點類似幾年前的德國海盜黨,但問題是當要參與更多選舉時,政黨作為參選機器便要「組織化」、「制度化」,但這會否打擊「我黨」原本的「接近群眾」賣點呢?如何平衡,避免德國海盜黨只能曇花一現的情況,將十分考驗這位政治學教授。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