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86歲方濟各入院 3小時手術成功

【文章上載於羅馬時間7日上午11時22分,更新於晚上8時52分】 梵蒂岡週三宣佈 ,86歲的教宗方濟各已在當天中午前入院,下午進行腹部手術,預料需要住院數天。

「(昔日)毒品之都」麥德林

昨天看了Eurovision,約定了逢週日的遊記遲了一天。

在哥倫比亞學西班牙語,是在一個叫麥德林(Medellin)的城市。對很多人來說,說起哥倫比亞的城市,大家或者只會想起首都波哥大。但如果我說,國際對哥倫比亞是一個毒販國家的印象,其實很多是來自這個(昔日)「毒品之都」城市麥德林,大家或者會晃然大悟:噢,原來就是這兒。

在那兒認識一個由澳門嫁到那兒的女生,她說,大概10年前,應該沒有人會想在麥德林居住,但近幾年脫胎換骨,已是一個十分宜居的城市。不妨說說這個由毒品之都變成宜居的城市。


麥德林位於哥倫比亞西北部,是安提奧基亞省(Antioquia)的首府,本身人口約250萬,大麥德林都會區人口超過350萬。在西班牙語,大麥德森叫做「亞魯巴谷都會區」,包括麥德林在內的10個城市,我當時租住的地方是在另一個城市恩韋基度(Envigado)--這個城市更「著名」,如果你在Google打上Envigado,應該會彈出office或者oficina的字眼。Oficina de Envigado,意譯恩韋基度辦公室,是世界著名的販毒集團的名稱!

麥德林以毒品馳名全球,主要原因是當年天下第一毒梟Pablo Escobar就是以麥德林為基地,西半球甚至全球大量毒品都是經麥德林為集散地!

對於販毒暴力,大家最記得的,或者是哥倫比亞一名前國腳被人用槍打死。幾年前因工作關係訪問一些哥倫比亞人時,近年全國最嚴重的暴力浪潮其實是90年代末,當年不少人都離開該國發展。根據他們的說法,情況嚴重到,如果自己在公路駕車由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一定會遇到打劫,所以寧願乘飛機,而已婚男人不太敢一個人往另一個城市工幹數天,因為在家中的妻兒很大機會會遇到入屋行劫。

一切在上一任總統烏里韋(Alvaro Uribe)2002年上台後改變,他決定以鐵腕手段對付游擊隊FARC,並以此為施政最重點,結果有效遏止暴力。

除了游擊隊,另一個對付暴力/毒販的政策是滅貧,並拉近貧富地區之間的公共設施。幾年前在麥德林,有幸獲一個市政府職員帶我參觀一個地區Santo Domingo。在香港,半山或任何在山上的地區是豪宅區,但在哥倫比亞以至全南美,情況剛剛相反,貧民窟是在斜坡上,包括里約熱內盧等各城市都如是,因為一開始建城時,一定是由平地開始發展,山坡只是過去一世紀開始都市化時,鄉效地區人民湧入找工作,但原有市內的房屋太昂貴,因此而被逼住的地區,食水等公共設施極差(近乎沒有),而最大問題是出入,因為本身已是斜坡,建路也有困難,更何況市政府不會理會。

Santo Domingo也是一個這樣的地區,亦因此曾經是毒販盤據的地區,因為當地貧窮的居民會協助保護他們,一有警察來時便通風報訊。他們要麼就被毒販威嚇,但更多是自願的,因為對他們來說,至少毒販會給他們金錢,但市政府什麼也沒有給他們。

於是,在90年代左右,麥德林市政府便跟當地人談判,問政府給他們什麼,才肯放棄為毒販效力。討價還價下,列出了一張清單,例如市政府替當地人建了一幢集圖書館/學校/社區中心於一身的建築物(中間三尖八角、十分摩登明顯跟其他屋子格格不入的那座):

更重要的是建了纜車線。在香港等不少地方,纜車只是旅遊用,但在當地卻是捷運的一部份,目前2條純交通用的纜車線,以及1條觀光用的纜車線:

除了纜車,麥德林在3年前亦在西部另一個山區貧民區San Javier建成一條室外扶手電梯,同樣是用作方便居民出入。當地人說,沒有電梯前,由山上下山入城,至少要1小時,但現在大概5至10分鐘便可以:

我當時是週日去參觀,電梯週日是關閉的。另外,嚴格來說該區仍十分危險,很難想像當時的我為什麼敢一個人自己去那兒。

翻查資料,麥德林市長為電梯揭幕時說,這是全球首條交通用的室外電梯--當然,香港人應該知道,這是錯誤的。

幾年前在Santo Domingo參觀時,有幾個兒童(七八歲左右)上前聊天,說帶我們參觀(當時除了我,還有一對英國夫婦一起跟那個市政府職員),做我們的導遊--明顯是討錢的。那個市政府人員便用西班牙語說,他可要說英語哦。打發了他們離開後,市政府人員便說:可以跟他們聊天,但絕對不能給錢,如果這麼容易賺錢,他們便不會上學。 可見他們十分重視兒童的教育。

當初選擇在麥德林逗留3個月,而不是其他城市,倒是一個很奇怪的理由:麥德林海拔約1600米,四季如春,不下雨的話,每天氣溫介乎17至27度,如果下雨的話就涼4至5度,氣候十分宜人。

另一個就是市容。同樣是經濟重鎮,論市容,麥德林較波哥大好,較多「現代」建築物,而且,他們有捷運!!!

不要少看這條有90年代啟用的捷運(不是地鐵,因為沒有地底部份,全部在地上或架空),這是哥倫比亞目前唯一一個有捷運的城市,連波哥大也沒有,近一、兩年才說開始興建。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與年輕男同事有染丟職 ITV前主持:我失去了一切

英國電視界近日傳出性醜聞,事件主角、5月中辭去ITV節目主持的 Phillip Schofield 【截圖左】接受了BBC訪問 ,61歲的 Schofield 表示自己已經失去了一切,相信這次事件後,他的電視事業已經玩完,這令他很心痛。

英使館貼8964人民日報頭版 微博20分鐘內刪除

【文章上載於香港時間6月4日下午4時35分,更新於5日上午4時20分】   英國駐中大使館星期日「天安門屠殺」34週年在Twitter賬號表示 ,他們當天在微博張貼了有關悼念「六四」的消息,附上《人民日報》1989年6月4日的頭版,但微博在20分鐘內就將帖文刪除,形容微博把「來自黨內最權威的新聞機構在屠殺當天的新聞報道」審查了。

烏軍大反攻?俄稱阻截頓涅茨克大攻勢

【文章上載於烏克蘭時間5日上午10時18分,更新於下午7時26分】 俄羅斯國防部週一凌晨表示,他們在前一天星期日成功在頓涅茨克(Donetsk)南部抗擊了烏克蘭軍的大規模攻勢 。這令人關注烏克蘭是否已開始大反攻。

數據輸入Excel失誤 奧社民黨講錯新黨魁當選者

奧地利在野社民黨(SPOe)發生令人嘆為觀止的錯誤。他們近日改選黨魁, 上週六在黨大會宣佈由 Hans Peter Doskozil 勝出,但週一改稱他的對手 Andreas Babler 才是新領袖,理由是工作人員把點票資料輸入 Excel 試算表時出錯,把二人的數據調轉了 。

北溪被炸前3個月 華郵:CIA已知烏策劃此事

去年9月底北溪(Nord Stream)的1號和2號北海水底天然氣管道都遭破壞, 《華盛頓郵報》週二獨家報導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在去年6月、即破壞前超過3個月,已經知道烏克蘭特別部隊組成了一個6人小組,準備進行這項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