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普京:向烏發射新型「榛子」高超音速彈道導彈

俄羅斯總統普京 星期四晚宣佈 ,俄軍首度發射「榛子型」(Oreshnik)中程彈道導彈,附載不攜核武的高超音速彈頭,轟炸烏克蘭中部城聶伯(Dnipro),報復烏克蘭先後使用美製和英製的長程導彈襲擊俄領土。

黎巴嫩對講機爆炸潮至少14死逾450傷 以色列:軍隊資源調撥北方戰線

【文章上載於黎巴嫩時間18日下午6時8分,更新於晚上9時27分】
黎巴嫩全國星期三下午發生第二輪全國爆炸潮,大約在下午5時過後(香港時間晚上10時後),首都貝魯特等多個地區都發生無線電通訊儀器爆炸,據報今次爆炸的主要是日本品牌ICOM V82型對講機。截至晚上,黎政府稱已造成至少14人死亡,超過450人受傷,這一波爆炸的破壞力和死亡人數較星期二的嚴重。

出現爆炸的地方全部是較多真主黨成員活躍的地區,包括貝魯特南部地區,以及黎巴嫩東部的貝卡谷(Beqaa Valley)。

以色列著名記者 Ronen Bergman 判斷,今次引爆的裝置較星期二少,但對講機較星期二爆炸的call機大,可塞入較多炸藥,所以殺傷力也較大,遇襲人士生存的機會較低。

他估計,星期二的call機事件會令真主黨全面檢查所有裝置,以色列可能擔心「加料對講機」會被發現,因此決定引爆。

比較兩天爆炸的網上影片,星期二爆炸通常只令持有call機的人士受傷,身旁的人即使很近遇襲者都沒有大礙,現場的破壞也不嚴重,而星期三貝魯特市面出現的火災和爆炸損毀明顯較星期二嚴重,不少住宅、店舖和汽車內有對講機爆炸後起火,貝魯特看到蔓天濃煙,多處見到救護車出動。

在一些個案,有家用太陽能裝置爆炸,電視機屏幕、智能手機、指紋掃瞄器等很多裝置都爆炸,但未知道是這些裝置自己爆炸,抑或受對講機爆炸而遭損毀。

至少一宗爆炸在昨天爆炸浪潮中死去的真主黨成員的葬禮中發生,爆炸時引致在場人士恐慌,爭相走避。

有報導稱,連俄式「短號反坦克導彈」(Kornet)的導引系統也爆炸。

路透報導,這批對講機5個月前購買,跟前一天爆炸的call機相同時間購買。

至於前一天的爆炸,死亡人數增至12人,另有約3000人受傷。

以色列國防部長 Yoav Gallant 在對講機爆炸潮期間宣佈,以色列的戰爭進入「新階段」,以軍重點將加沙轉向北部戰線,軍隊會調派部隊、資源和精力到北邊。

這番言論進一步顯示,連續兩天的爆炸潮是要為打擊真主黨的新一輪行動鋪路,以色列認為一般攻擊不能保證以色列北部居民可安全重返家園。

半島電視台的資深政治分析員 Marwan Bishara 指摘,黎巴嫩面對「大型恐怖行為」,指出真主黨並非純粹武裝組織,也是一個政黨,在社會不同界別存在。

他又說,就算是真主黨戰鬥人員,當他不是當值執行行動,跟家人逛街時,也不是戰爭中的合理攻擊目標,不是手持call機就應該被炸。

之前相關文章:
匈牙利BAC似空殼公司  CEO否認生產「爆炸call機」
以特工疑向真主黨call機植入炸藥 金阿波羅否認生產這批裝置 500人遭炸盲眼
以色列向真主黨發動「大規模引爆call機」襲擊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

WSJ社論:釋放黎智英可零成本向美國釋出善意

《華爾街日報》星期六(16日)發表社論 ,表示習近平如果願意釋放黎智英及其他香港政治犯,可向美國釋出善意,又不會令中國損失什麼,指出國際對中國越來越有敵意之際,習近平要問自己,扣押黎智英是否值得中國所承受的代價?

未就虐待逾百少年事件跟進 坎特伯雷大主教下台

英國聖公會領袖、坎特伯雷大主教 Justin Welby(附照片)星期二下午宣佈下台 ,為教會的性侵及虐打逾百名兒童醜聞負責。

歐盟準外長Kallas:中國要為挺俄「付出更大代價」

獲提名為歐盟外交高級代表的卡拉絲(Kaja Kallas)星期二出席歐洲議會聽證會, 她批評中國暗中協助俄羅斯攻打烏克蘭,中國需要為此付出「更大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