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加拿大「唯一愛國政黨」

[ 全文可訂閱到Patreon閱讀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卡梅倫的「發錢寒外交」

英國財相歐思邦(George Osborne)開始訪華,英國《衛報》透露他將宣佈簡化中國旅客簽證過程時,曾提過:「對於歐思邦來說,他看重的只是鎊、先令和便士(pounds, shillings and pence)。」果然,在他訪華最後一天,當他在台山一間核電廠時,宣佈准許中資公司可全資擁有英國核電廠,而再非少數股權。

如果香港有人以為英國外交官員早前對香港政改的言論,代表英國有意介入爭論的話,那麼,就得要問問:在卡梅倫政府的「發錢寒外交」下,香港的民主對英國來說值多少錢?


歐思邦這次訪華的背景,要數到首相卡梅倫原定今年春天、但最終不能成行的訪華行程。當時中國政府向英國說,中國政府剛換屆,難以安排領導人跟卡梅倫見面--但法國總統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當時又可以訪華,並見到習總、李總等高層。可見,中國只是不滿卡梅倫去年見了達賴喇嘛而已,因此,歐思邦此行便要「加倍努力」,追回中國生意。
以簽證為例,早前寫過,內政大臣其實有很大保留,而據報外交部的官員亦向卡梅倫提出,在行政上,簡化簽證過程是沒問題的,但要考慮中國的人權紀錄及網絡攻擊問題。卡梅倫最終只考慮「錢、錢、錢」,人權等什麼也拋諸腦後。

外交原則「發錢寒」是沒有問題的,甚至是天經地義,但問題在:

1、如果卡梅倫的對華政策是經濟先行,那麼,當日就不要見達賴喇嘛了。經濟先行,不見得是現政府這幾個月才突然開始的原則,而見達賴的風險,至少外交部應該有向他提及。

2、即使見了達賴後又想修補對華關係,不是不行,其他國家有很多先例,例如德國默克爾、法國前總統薩爾科齊,以至加拿大現總理哈帕都試過,但他們就是沒有卡梅倫「轉身」轉得這麼突兀。歐思邦此行不斷送大禮,才換得中國一些生意(而我沒留意到他簽了什麼訂單),「食相難看」。

英國應該是外交手段玩得最出神入化的國家,但觀乎對華政策,以至卡梅倫之前的歐盟峰會談判紀錄,很難想像這個國家會出了一個外交如此「菜鳥」的首相。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工人黨棄攻馬林百列 副總理顏金勇調區戰榜鵝 王瑞杰退休不角逐連任

新加坡5月3日國會大選的候選人提名 已在星期三上午結束 ,工人黨(WP)意外地沒有在上屆成績不俗的5人集選區「馬林百列—布萊德嶺」(Marine Parade-Braddell Heights)派人參選,執政人民行動黨(PAP)已有5人自動當選,這是李光耀逝世後PAP首次有選區毋須面對反對派挑戰。

南韓打擊中國貨「洗產地」 上季「扮韓貨」出口美國達285億圜

南韓關稅廳加強打擊外國借當地「洗產地」, 星期一召開記者會,表示今年首季發現有295億韓圜(1.6億港元)外國貨品扮南韓貨再出口至其他地方 ,遠較去年全年348億韓圜多,絕大部份「假韓貨」其實是中國貨。

爭取歐盟聯手對付川普 中國最快下周撤銷5名MEP制裁

英國 《金融時報》星期三報導 ,中國考慮撤銷5名現任及前任歐洲議會議員(MEP)的制裁,改善中歐關係,爭取歐洲跟中國聯手對付川普的關稅戰。

英歐下月或達成青年簽證協議 互相容許青年較易前來工作

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星期四在唐寧街會見來訪的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後,英國傳媒開始傳出,英歐可能會在下月中達成「青年流動簽證」協議,互相接受30歲或以下人士前來工作2-3年。

【Patreon文章】貿戰趨勢還看蘋果(二之一):取代中國工廠的是印度,不是越南

[ 全文可訂閱到Patreon閱讀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