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Patreon文章】英國財相備受壓力

[ 全文可訂閱到Patreon閱讀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暫緩」中歐投資協定確認的背後

法新社星期二(4日)晚上發表報導,表示歐盟執委會副主席兼貿易專員 Valdis Dombrovskis (文首照片來自他的Twitter)承認,歐委會某程度上已「暫緩」(suspended)爭取支持確認中歐投資協定的工作。

單看這一句,似乎令人覺得中歐投資協定「已死」。他的一名幕僚隨後在Twitter補鑊,強調在那篇短篇報導中,也提到 Dombrovskis 在上述那句後,接着說,在歐中互相制裁,包括中國制裁了一些歐洲議會議員下,這個環境明顯無助推動協定確認,而確認工作的進程,將視乎整體歐中關係如何演進。
那名幕僚說,這並非 Dombrovskis 首次說這類話,不是「突發新聞」(法新社以突發新聞發佈這則新聞)。該幕僚還說,這不是正式的暫停決定,純粹歐委會目前沒有政治游說工作(political outreach)而已。
Dombrovskis 轉推了上述的推文,並點評:Correct。

正常的經貿投資協定確認情況
要解釋法新社報導與官方降溫說法之間的差異,以及 Dombrovskis 這句話有何重要性,要先看經貿投資協議確認工作的「正常」情況。
在新聞中,大家通常只看到兩國/兩個經濟體「行政機關官員」簽署協議的儀式,便當作兩地有自貿協議了~
中國內地和香港各自的對外經貿協議,確實通常是政府跟外國簽了就說了算,之後在議會的確認工作像是橡皮圖章。但在其他地方,立法機關審議、確認經貿協議(或受關注的國際協議),通常花多年時間。
以歐盟跟南美洲自由市場Mercosur的自貿協議為例,談判20年,2019年年中宣佈達成原則性協議,但過了近兩年,到現在都還未進入確認程序,甚至連雙方同意最終文本的程序也未結束。一些歐盟國家至今仍不時借不同事件,要求撤回這條自貿協議。
美國的情況更離譜,如果另一個簽署方只是中小型國家,而且在經濟上美國不多需要那條FTA,純粹為了外交而簽署,另一方簽署國的政府要好像「囈契弟」般不斷游說美國國會確認,如果剛好民主黨控制其中一院,就更麻煩。以美國跟哥倫比亞的FTA為例,2006年簽署,拖了6年,到2012年才完成整個確認程序。
因此,每當有消息傳出歐盟方面確認中歐投資協定的新聞時,好像對協定不利,其實不然,反正確認程序沒有時限。
要記住context:目前歐中關係緊張。在這個背景下,一日協定的確認工作只是被拖延,那其實代表協定還未死,仍有最終通過的希望。
相反,如果歐委會和歐洲議會短期內立即建議表決協定,這其實代表是「送協定一程」,即時死亡,因為歐洲議會在現時環境不可能投票贊成。
對中國而言,中歐投資協定的重要性在於政治,而非經貿,一日協定未死,中國仍有渠道拉住歐盟。

不迴避歐中關係緊張
那麼,這是否真的如 Dombrovskis 的幕僚所說,這番言論是「non-news」,法新社捉錯用神?
我的答案:不是。
的確,歐盟執委會或議會都不可能繼續進行確認協定的工作,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政治現實。但Dombrovskis 是否首次公開這樣說,我有點質疑,如果他有說過,一定是新聞。
理由是:實際做一套,口說另一套,是官員/政府很多時在做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的事實,大家都知道政府在做(或沒有做)的事,不代表官員需要直接說出口。Dombrovskis 大可避重就輕,例如對外說歐盟執委會仍在推動協定確認,希望協定生效,云云。
但他選擇直接將事實挑明,代表歐委會也覺得,毋須掩飾協定確認面對困難的現實,亦即毋須掩飾歐委會覺得歐中關係真的很差。單是這個氣氛,已是新聞。

協定從來沒有確認的機會
事實上,若真的評論中歐投資協定是否「已死」,我最遲在今年1月左右,已可給出答案「yes」,毋須等到 Dombrovskis 。
理由很簡單,有兩個原因。
一、即使未有互相制裁,歐洲議會議員已在確認提出有關新疆問題的條件。中國肯定不會答應,協定肯定沒有條文滿足這方面的要求,提出那些要求的議員很難找到下台階退讓。正常邏輯都推斷到,歐洲議會不會通過到協定,分別只是短期內被否決,抑或長期被hold住。
二、今年初以來,陸續有很多成員國放風,表示看不到協定對自己有利。這些成員國去年年底只是礙於給當時輪任主席國德國的面子,而且未有協定全文,才不公開反對。現在更覺得協定對自己國家沒意思,加上歐洲議會的疑中勢力很強大,這些國家一定會公開繼續表示支持,但在幕後不斷游說本國和本黨的歐洲議會議員否決。

同日Patreon文章/ 英國「超級星期四選舉」:蘇格蘭統獨爭拗如何掀動北愛地位?

之前相關Patreon文章:中歐關係新一頁 進入對抗時代

之前相關文章:德國加速推歐中協定 波蘭不滿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中國第5大發明?麗水6學者曾申請專利「快速切割海底電纜」

美國雜誌 Newsweek 星期五發表報導 ,顯示浙江省麗水學院6名學者2020年1月曾在國內申請「快速切斷海底電纜」技術的專利。

彰顯擁格陵蘭主權 丹麥國王改紋章

丹麥王室今年元旦宣佈,去年1月才登基的 國王 Frederik 在去年12月20日已更改君主的個人紋章 ,代表格陵蘭和法羅群島的象徵放大了,明顯是在川普近日不斷說美國要購買格陵蘭下,強調格陵蘭屬於丹麥。 附圖左邊是舊紋章,在盾的4格中,代表格陵蘭的北極熊和代表法羅群島的羊一同「塞入」左下角,而在新紋章,北極熊和羊分別在左下和右上,各佔一格。 舊紋章左下角原本還有3個皇冠,這是代表中古時期的卡爾馬聯盟(Kalmar Union),丹麥王室一度同時統治丹麥、挪威和瑞典。丹麥王室說,這個象徵已不合時宜,所以在新紋章刪走。 丹麥電視台 TV2 引述歷史學家 ,他指出,更改紋章還有另外2個原因。 他說,Frederik 一向關心王室的北大西洋領土,這次更改反映他的個人想法。 他又說,丹麥王室習慣趁更迭君主修改紋章,把過時的象徵刪走。原本的紋章是去年遜位女王的 Margrethe二世1972年登基後不久開始使用,她把代表冰島的隼刪走,冰島1944年由丹麥獨立。 新紋章左上格保留了3隻藍獅和9個紅心,這是代表丹麥本土,已使用近千年。新紋章右下格是從舊紋章右上格搬下來,這個圖案代表南日德蘭(Southern Jutland)。 這個紋章是丹麥國王的個人紋章,同時也用來代表國家。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法國極右之父勒龐逝世享年96歲 女兒飛機上獲知死訊

法國極右之父、國民陣線(FN)創辦人 勒龐(Jean-Marie Le Pen)星期二中午逝世,享壽96歲 。

奧地利外長 Schallenberg 第二度出任過渡總理

奧地利總統范德貝倫(Alexander Van der Bellen)星期三宣佈, 外長 Alexander Schallenberg 第二度出任總理 ,新任命在星期五生效。

擔心外資不配合賑災 日大臣:7仔事關國家安全

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星期三表示, 如果大型零售集團、日本7-11的母企 Seven & i 遭外資收購,可能影響國家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