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Patreon文章】印度大選投票為何「馬拉松式」進行?

[ 全文可訂閱到Patreon閱讀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鐵證懸案:誰出賣了安妮.法蘭克?

《安妮.法蘭克日記》一直是反映納粹時期猶太人如何過活的最佳作品,近日有調查稱,解開一個多年歷史懸案:誰出賣了安妮.法蘭克一家,令納粹政權知道他們藏匿之處並送他們入集中營?

答案是:安妮所住的阿姆斯特丹市一名猶太裔名人Arnold van den Bergh

之前一直有很多其他說法,但沒有人提及van den Bergh,之前的「疑犯」多是跟法蘭克一家認識的人,例如鄰居,或是認識協助他們的人,而van den Bergh跟他們全無關連。

荷蘭紀錄片導演Thijs Bayens在2016年組建了一隊調查團隊,由美國FBI前調查員Vince Pankoke領導,包括歷史學家、犯罪學家、心理學家,以及專門找尋和梳理歷史文獻的專家,重新調查一次「安妮案」,得出上述結論,部份內容及訪問在週日晚CBS播出的《60分鐘時事雜誌》播出,加拿大傳記作家Rosemary Sullivan則把這個過程寫成新書The Betrayal of Anne Frank。

根據他們的調查,van den Bergh是其中一個最有能力供出藏匿猶太人地點的人,因為他是阿姆斯特丹市猶太社群中的名人,人脈廣,應該握有這類資料。

van den Bergh原本是猶太委員會成員之一,負責替佔領荷蘭的納粹政權執行針對猶太人的政策。委員會1943年解散,納粹對猶太人更為強硬,連van den Bergh這類幫助納粹的猶太人都被打擊,送往集中營。

但調查隊發現,van den Bergh一家人仍安好住在阿姆斯特丹,因此相信他是以供出幾百個猶太人隱藏地點地址,換取自己一家安全。

荷蘭當局曾在1948年和1963年調查此事,都沒有結果。不過,調查隊發現,安妮一家中唯一生還的成員、安妮的爸爸Otto似乎知道被van den Bergh出賣了,他們發現Otto曾收到匿名便條,提及這一點,但Otto似乎不想這事公開,可能是擔心,如果大家知道猶太人出賣了猶太人,礙於當時風氣,可能會令反猶情緒加劇。

調查又發現,Otto在兩次調查時的態度有異,第一次時仍熱切希望找到誰害死他一家,但第二次時已不想追究,可能是因為Otto知道真兇當時已死亡。van den Bergh在1950年死亡。調查又找回一個1994年的訪問,當年其中一名協助Otto藏匿的Miep Gies在這個訪問說漏嘴,稱知道出賣者的身份,在1960年或之前已離世。

嚴格而言,這次調查的結論仍非「證據確鑿」,但提出的環境證供,以及支持相關推論的物件,是至今最扎實的調查。

荷蘭人對自己土地上曾發生迫害猶太人的歷史,仍然感到困擾。另外,在二戰期間協助納粹佔領政府出賣荷蘭人,屬刑事罪行,可被起訴。因此,《安妮.法蘭克日記》對荷蘭人來說,不是純粹一本少年讀物,而是仍纏擾着他們歷史及社會觀的事件。

同日Patreon文章<倉鼠以外——當動物感染COVID19>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德中峰會】習談產能稱電動車出口屬「貢獻世界」 談烏戰說中國非「當事方」

德國總理蕭凌志(Olaf Scholz)星期二在北京會見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他此行兩大目標是處理中國產能過剩及烏克蘭戰爭問題,但習近平在這兩個議題都未有給出德國希望獲得的回覆。

同濟大學生憂留德強制吸大麻 蕭凌志派定心丸:不會

德國總理蕭凌志(Olaf Scholz)正在訪問中國, 他星期一在上海同濟大學跟該校大學生交流時,被問及在德國留學是否會被強制吸大麻 ,蕭凌志大派定心丸,表示大麻合法化後,居住在德國的人士也不一定要吸食大麻。

辛偉誠建議收緊失業福利 取消GP簽病假紙權力

英國首相辛偉誠(Rishi Sunak) 星期五表示 ,如果保守黨勝出下屆大選,政府將會取消普通科醫生(GP)簽署病假紙(sick note)的權力,揚言要改變英國的「病假紙文化」,並收緊失業福利,鼓勵更多人就業。

杜拜暴雨成災 機場週三仍混亂

阿聯酋(UAE)星期二暴雨成災, 杜拜(中國香港政府譯為迪拜)的國際機場星期三仍大受影響 ,很多航班延誤或取消,一些抵達航班改往其他機場,杜拜機場呼籲乘客盡量不要前往機場,並聯絡航空公司,查詢自己乘搭航班的最新情況。

援烏撥款綑綁TikTok法案 美眾院迫參院盡快通過 最快下週生效

美國眾議院議長莊臣(Mike Johnson)星期三晚公佈了軍援烏克蘭和以色列的撥款法案,當中還加插了「TikTok剝離」法案,全部措施一同表決,顯示控制眾議院的共和黨借烏克蘭軍援問題,迫控制參議院的民主黨人盡快通過「TikTok法案」,最快可以下週完成整個立法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