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市場估英鎊再跌近8%至8.73港元 閣員稱財相沒有被炒危機

雖然英鎊今年已跌了約3%,但 彭博根據市場交易情況報導,投資者普遍預測,英鎊會再較周一水平跌近8% 。

【Patreon文章】「國民服務」——戰爭陰霾下的措施建議

全文可訂閱到Patreon閱讀;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英國首相辛偉誠(Rishi Sunak)公佈第一項重要選舉政綱,表示將引入強制「國民服務」(national service)——雖然保守黨可繼續執政的機會接近零,而且工黨立即批評,但其實工黨也有機會推行類似措施,歐洲多國近年都在討論恢復這種類似兵役的制度,所以何謂「國民服務」,值得討論。

保守黨所建議的——以及英國社會未來幾年將要討論的,並非強制兵役。英國在1949-1963年確實曾實施名為「國民服務」的兵役制度,取代二戰時期全民皆兵,雖然大戰已結束,但英軍在戰後不久仍要在德國、印度等地有軍事任務,仍需要大量士兵。

當時的「國民服務」規定,所有17-21歲身體健全的男性需要在軍中服役18個月,結束後留在後備軍名單4年。這個制度1960年結束,但一些合資格服役青年在1960年仍未履行義務,最後一個人到1963年才在這個制度下結束服役。

保守黨的方案跟逾半世紀前的「國民服務」完全不同,當時只有在軍中服役的選擇,但保守黨建議,所有18歲人士可選擇以下兩項其中一項服務:

1、在12個月的時期內替公共醫療NHS、消防、救護、搜救及關鍵地方基建機關做義工,合共做25天;或

2、在軍隊接受1年軍訓,在軍事物資運送、數碼安全、民防等接受訓練

保守黨講明,這個制度每年只挑選3萬青年接受軍訓。英國一年18歲人士大概77.5萬,亦即只有不足4%人士可以軍訓,不想軍訓的青年可選擇做義工。所以,這跟全民兵役完全不同。

「國民服務」在歐洲並非罕見,北歐四國(丹麥、挪威、瑞典和芬蘭)以及波羅的海三國都在實施這種制度,瑞典去年1月便提出「全民防衛」(Total Defense)的概念,加強「公民服務」(Civilplikten),除了當兵,國民可選擇接受民防訓練,例如拯救工作,或者道路、供電等公共服務的保養。

最接近英國保守黨建議的是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2021年正式引入「全民國民服務」(service national universel,SNU),政府鼓勵所有15-17歲青年做義工,包括在軍事設施當義工。

馬克龍推出措施時,主要強調加強社會凝聚力、協助青年在社會尋找自己的角色,但來到烏克蘭戰爭已爆發超過2年的時代,歐洲討論「國民服務」時,一定包括了戰爭層面的考慮。

英國去年推出手機警報系統,開始測試,近日就推出網站,名為「準備」(prepare),列出國民在平時應做好什麼準備,應付突發情況。這一系列措施都顯示,英國等歐洲多國政府都知道本國甚至本土直接捲入戰爭的風險日增,是時候要作出準備。

辛偉誠公佈這個政綱後,毀譽參半,有不少人批評。

《金融時報》報導時在標題提出,連保守黨政府自己都已在星期四書面回覆國會,表示政府無意推出「國民服務」,並陳列多個潛在問題,國防部次官(主管軍隊人事及士兵家眷)Andrew Murrison回覆說,如果一班不願意當兵的人士被迫跟專業士兵一同服役,會打擊軍隊士氣,令招募和挽留士兵困難,耗用專業的軍隊資源,但如果把他們分開在另一些部隊,便很難替他們找到合適的角色,可能打擊兵役士兵的上進心和紀律。

另一個問題是撥款。保守黨稱這個計劃每年花費25億英鎊,當中部份資金來自發展較落後社區的基金,因此關注英格蘭北部利益的團體反對。

所以,一切要看「國民服務」的細節,才能判斷這個計劃的好壞。理論上,冷戰結束後多國不斷削兵,現在是時候重新增加軍人,而且當兵也好、義工也好,這類計劃可以迫大家(不只青年,也可以包括成人)跟不同背景、階層的人合作,原意是良好的,但如果計劃設計得差,軍隊要做額外工作「湊細路」,還要多花了公帑,卻不能提升戰鬥力,那就無謂搞「國民服務」。

保守黨政綱跟Murrison回覆國會的一大分別在於,保守黨建議對「國民服務」中真正接受軍訓的人士設限,這可能令軍隊較易接受。由於每年只有少於4%的青年接受軍訓,軍隊可以確保強制兵役青年的質素不會太參差。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中國第5大發明?麗水6學者曾申請專利「快速切割海底電纜」

美國雜誌 Newsweek 星期五發表報導 ,顯示浙江省麗水學院6名學者2020年1月曾在國內申請「快速切斷海底電纜」技術的專利。

自由黨 Kickl 獲組閣權 奧地利二戰後首度極右組閣

奧地利總統范德貝倫(Alexander Van der Bellen)星期一宣佈, 委任自由黨(FPOe)領袖奇高(Herbet Kickl,文首截圖)組閣 ,是奧地利二戰後首度由一名極右人士領導組閣談判,甚至可能出現二戰後首名極右總理。

法國極右之父勒龐逝世享年96歲 女兒飛機上獲知死訊

法國極右之父、國民陣線(FN)創辦人 勒龐(Jean-Marie Le Pen)星期二中午逝世,享壽96歲 。

彰顯擁格陵蘭主權 丹麥國王改紋章

丹麥王室今年元旦宣佈,去年1月才登基的 國王 Frederik 在去年12月20日已更改君主的個人紋章 ,代表格陵蘭和法羅群島的象徵放大了,明顯是在川普近日不斷說美國要購買格陵蘭下,強調格陵蘭屬於丹麥。 附圖左邊是舊紋章,在盾的4格中,代表格陵蘭的北極熊和代表法羅群島的羊一同「塞入」左下角,而在新紋章,北極熊和羊分別在左下和右上,各佔一格。 舊紋章左下角原本還有3個皇冠,這是代表中古時期的卡爾馬聯盟(Kalmar Union),丹麥王室一度同時統治丹麥、挪威和瑞典。丹麥王室說,這個象徵已不合時宜,所以在新紋章刪走。 丹麥電視台 TV2 引述歷史學家 ,他指出,更改紋章還有另外2個原因。 他說,Frederik 一向關心王室的北大西洋領土,這次更改反映他的個人想法。 他又說,丹麥王室習慣趁更迭君主修改紋章,把過時的象徵刪走。原本的紋章是去年遜位女王的 Margrethe二世1972年登基後不久開始使用,她把代表冰島的隼刪走,冰島1944年由丹麥獨立。 新紋章左上格保留了3隻藍獅和9個紅心,這是代表丹麥本土,已使用近千年。新紋章右下格是從舊紋章右上格搬下來,這個圖案代表南日德蘭(Southern Jutland)。 這個紋章是丹麥國王的個人紋章,同時也用來代表國家。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