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普京:向烏發射新型「榛子」高超音速彈道導彈

俄羅斯總統普京 星期四晚宣佈 ,俄軍首度發射「榛子型」(Oreshnik)中程彈道導彈,附載不攜核武的高超音速彈頭,轟炸烏克蘭中部城聶伯(Dnipro),報復烏克蘭先後使用美製和英製的長程導彈襲擊俄領土。

【Patreon文章】美國2024大選——為何賓州那麼重要?:

全文可訂閱到Patreon閱讀;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終於寫寫下周二(5日)投票的美國總統大選。相信大家應該也知道:美國總統大選結果並非計算普選票,而是計算各州的「選舉人票」,一般勝出一個州就可取得該州全部選舉人票,合共538張選舉人票,需要過半(270)才可篤定當選。

全國50州及首都華盛頓特區,只餘下7個州仍不確定川普抑或賀錦麗勝出,而7州中,基本上只要看賓夕法尼亞,因為賓州手握19票,是最多選舉人票的搖擺州。這亦解釋到為何2名候選人都重點在這裏拉票。

附圖是目前大選形勢。賀錦麗穩勝的選舉人票較川普多,所以賀錦麗當選、需要攻下餘下哪些搖擺州的「選擇」(美國傳媒稱為「路徑」path)較多。

算術上,川普和賀錦麗都可以在這7州中挑選任何州份,令自己的選舉人票達到270這個門檻,但實際上,美國傳媒稱二人各自有一條最簡單的當選「路徑」——川普勝出「東邊3州」,奪下東北的賓州,以及東南/南部的北卡羅來納和佐治亞,他的選舉人票剛達270票,賀錦麗只需勝出「鐵鏽帶藍牆」,亦即賓州、密芝根和威斯康星,她的選舉人票將達271票。

這是最簡單的當選方法,基於2個原因:A)只需要勝出最少州份;B)這些州份地理上較接近,方便最後階段密集拉票。美國傳媒的分析還提及二人其他當選路徑,但所有沙盤演算都由這2條最簡單路徑作為起點。

純粹計數的話,兩名候選人一旦未能勝出賓州,當然可在另外4個州份勝出至少2個來彌補,你甚至可以假設有人輸了賓州、但勝出全部餘下6個搖擺州而當選。這並非不可能,但會很麻煩,而且在拉票階段,賀錦麗不可能覺得自己失守賓州,另外2個藍牆搖擺州選情穩妥,川普也不可能寧願專攻密芝根、威斯康星,甚至把心思集中在西部2個搖擺州,而放棄賓州。

所以,兩名候選人都繞不過賓州。作為觀察今屆大選的入門,可以先只看賓州選情,有興趣的話才再探討其他搖擺州和議題。

附圖列出7個搖擺州的民調數據,川普全數領先,雖然差距都只是統計誤差範圍,但這解釋到為何暫時川普選情看高一線。

雖然川普在賓州只領先0.6個百分點,但很多報導根據在當地採訪選民,以及兩黨在賓州前線拉票所得出來的感受,大多認為賀錦麗在這裏的選情較民調反映的更為艱難。

搖擺州這個美國政治名詞出現了很久,但哪些州是搖擺州,一直改變。十多年前,最重要的搖擺州仍是俄亥俄,不單因為這個州選情爭持激烈,而且這是指標州,1900-2016年多次大選,俄亥俄只有兩次投給落選者。另外,2000大選爭拗令佛羅里達成為全球關注的搖擺州。不過,這2個州目前是紅州,共和黨穩勝。

一個州是否搖擺州,主要由其人口結構決定。一般來說,州份的人口組成跟美國全國人口越相像,這個州越大機會是搖擺州,因為這個州份包含較多居民種族、教育背景及/或經濟產業,政治取態不易那麼一面倒。

賓州漸漸成為搖擺州,反映2個相反的趨勢同時在賓州出現——藍領階層右傾,以及較低學歷白人人口比例下降。究竟川普抑或賀錦麗勇奪賓州,視乎上述2個趨勢,哪個更影響今次投票。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

歐盟準外長Kallas:中國要為挺俄「付出更大代價」

獲提名為歐盟外交高級代表的卡拉絲(Kaja Kallas)星期二出席歐洲議會聽證會, 她批評中國暗中協助俄羅斯攻打烏克蘭,中國需要為此付出「更大代價」 。

WSJ社論:釋放黎智英可零成本向美國釋出善意

《華爾街日報》星期六(16日)發表社論 ,表示習近平如果願意釋放黎智英及其他香港政治犯,可向美國釋出善意,又不會令中國損失什麼,指出國際對中國越來越有敵意之際,習近平要問自己,扣押黎智英是否值得中國所承受的代價?

香港滿街普通話 西方金融家感疏離

《華爾街日報》發表專題報導,題為 <北京如何控制香港的金融中心——並把西方拋諸腦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