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普京:向烏發射新型「榛子」高超音速彈道導彈

俄羅斯總統普京 星期四晚宣佈 ,俄軍首度發射「榛子型」(Oreshnik)中程彈道導彈,附載不攜核武的高超音速彈頭,轟炸烏克蘭中部城聶伯(Dnipro),報復烏克蘭先後使用美製和英製的長程導彈襲擊俄領土。

【Patreon文章】《經濟學人》:杜魯多毀了加拿大的自由主義

[全文可訂閱到Patreon閱讀;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分別發表題為「杜魯多正殺死加拿大的自由派夢想」(Justin Trudeau is killing Canada's liberal dream)的報導,以及社論文章「加拿大的杜魯多陷阱」(Canada's Trudeau trap),一如報導標題所示,《經》認為加拿大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毀了加拿大的自由主義。

下面介紹《經》的觀點,無論你是否同意這些看法,以下4個現象是很明顯的,無論你持什麼政治立場都會同意:

1、加拿大自由黨支持度低迷,很大程度跟杜魯多本人有關,不少加拿大對他個人反感

2、《經》形容杜魯多「由9年前上台時的中左陣營英雄變成現在的有毒負資產」,這種上台時極高人氣和臨近下台時極不受歡迎的反差,無論加拿大抑或其他國家都很罕見

3、杜魯多已執政9年,管理政府,一定有犯錯,施政一定會令某些界別不滿,當一個總理或執政黨在位這麼長時間,累積下來的錯誤、「敵人」必然多到會令政府倒台,但杜魯多面對的怨氣並非純粹因為他執政了很長時間

4、正如第3點前半部提及,無論施政有多好、政經社會有多平穩,一個政黨執政若干年都會下台,反對黨上台後一段時間也要交政權,這種政黨輪替可被視為鐘擺效應,但今次杜魯多和自由黨很大機會在下次大選下台,大家都感覺到這不是簡單鐘擺效應,而是像《經》所說般,自由黨所代表的自由主義沒落,這個政治秩序在加拿大維持了約半世紀,期間保守黨執政時都沒改變過,加拿大自由黨/自由派需要對自由主義的內涵大革新

《經》在社評中擔心,加拿大放棄自由黨,可能換來民粹主義和更持久的社會分化,在野保守黨已有川普化的趨向,希望加拿大的政治制度能抵禦民粹。

《經》批評杜魯多任內推行「偽善、有時是非自由派的身份政治」,這不能取代有效管治,如果不能為選民關心的問題提供實際的答案,例如解決移民湧入和房屋短缺,「道德」(virtue)治國只會令反感的人多於當初對杜魯多抱有期望的人。

《經》稱,加拿大有4大問題在杜魯多任內惡化,他無力解決,導致越來越多選民對他失望。

問題1:房屋,加拿大樓價在杜魯多任內升了66%,踏入21世紀以來的升幅在經合組織國家中排第二,僅次澳洲,杜魯多上台了9年都未解決到這個問題。

問題2:移民,《經》沒有斷然否定歡迎移民前來的政策,但指出杜魯多政府沒有處理人口增長所帶來的房屋、教育和醫療等的壓力。

問題3:碳稅,again,《經》不反對對抗氣候變化的政策,但指出加拿大人關注氣候危機之餘,也關心要為此多支付徵費的經濟負擔,杜魯多推行碳稅時沒有同時協助經濟較困難的人士應付新徵費,令自由黨政府和環保政策容易受攻擊,並降低加拿大人對氣候問題的關注程度。

問題4:對待反對聲音絕非自由派,《經》批評杜魯多以不開明(illiberal)的態度回應批評,初時經常反斥批評者是「頑固」,疫情期間用緊急法權力對付反強制打針的貨車司機示威者,到過去一年開始接受自己不受歡迎,但依然只說加拿大人只是對政府施政「焦慮」,稱大家很容易感受到政策對自己的不利影響,不會記得提高育兒福利等他推出的政策讓國民受惠,這反映他依然不承認國民生活面對困難。

《經》還批評,杜魯多連外交都失利,加拿大影響力下降,不受尊重,例如加拿大國防開支只有GDP 1.3%,遠低於北約的要求2%,而且他同時得罪亞洲兩個大國中國和印度,在過去一年以哈戰爭中,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完全不理會杜魯多。

過去幾個月,有不少文章評論為何杜魯多民望低迷,例如加拿大作家 Stephen Marche 今年4月替《紐約時報》撰文,標題為「杜魯多不敵兩極化的世界」(Justin Trudeau Is No Match for a Polarized World),加拿大政治專欄作家 Paul Wells 今年5月在《環球郵報》發表評論,標題「杜魯多沒有放火,但他協助煽動加拿大政治兩極化」(Justin Trudeau didn't start the fire. But the Prime Minister helped stoke Canada's political polarization)。

正如標題所說, Marche 和 Wells 都同意,世界大氣候是右傾、民意兩極化,這一點是杜魯多阻止不了的,但杜魯多自己有份令這些問題惡化。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

歐盟準外長Kallas:中國要為挺俄「付出更大代價」

獲提名為歐盟外交高級代表的卡拉絲(Kaja Kallas)星期二出席歐洲議會聽證會, 她批評中國暗中協助俄羅斯攻打烏克蘭,中國需要為此付出「更大代價」 。

香港滿街普通話 西方金融家感疏離

《華爾街日報》發表專題報導,題為 <北京如何控制香港的金融中心——並把西方拋諸腦後> 。

WSJ社論:釋放黎智英可零成本向美國釋出善意

《華爾街日報》星期六(16日)發表社論 ,表示習近平如果願意釋放黎智英及其他香港政治犯,可向美國釋出善意,又不會令中國損失什麼,指出國際對中國越來越有敵意之際,習近平要問自己,扣押黎智英是否值得中國所承受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