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傳出,中國貨船「伊鵬3」(Yi Peng 3)可能蓄意破壞了2條波羅的海海底電纜後,這艘船隻周二晚上約9時起一直停留在 Kattegat 海峽,沒有移動,軍事專家懷疑「伊鵬3」遭丹麥海軍及海岸防衛隊勒令停駛,以便迫「伊鵬3」船上人員面對調查。
昨天看了Eurovision,約定了逢週日的遊記遲了一天。
在哥倫比亞學西班牙語,是在一個叫麥德林(Medellin)的城市。對很多人來說,說起哥倫比亞的城市,大家或者只會想起首都波哥大。但如果我說,國際對哥倫比亞是一個毒販國家的印象,其實很多是來自這個(昔日)「毒品之都」城市麥德林,大家或者會晃然大悟:噢,原來就是這兒。
在那兒認識一個由澳門嫁到那兒的女生,她說,大概10年前,應該沒有人會想在麥德林居住,但近幾年脫胎換骨,已是一個十分宜居的城市。不妨說說這個由毒品之都變成宜居的城市。
麥德林位於哥倫比亞西北部,是安提奧基亞省(Antioquia)的首府,本身人口約250萬,大麥德林都會區人口超過350萬。在西班牙語,大麥德森叫做「亞魯巴谷都會區」,包括麥德林在內的10個城市,我當時租住的地方是在另一個城市恩韋基度(Envigado)--這個城市更「著名」,如果你在Google打上Envigado,應該會彈出office或者oficina的字眼。Oficina de Envigado,意譯恩韋基度辦公室,是世界著名的販毒集團的名稱!
麥德林以毒品馳名全球,主要原因是當年天下第一毒梟Pablo Escobar就是以麥德林為基地,西半球甚至全球大量毒品都是經麥德林為集散地!
對於販毒暴力,大家最記得的,或者是哥倫比亞一名前國腳被人用槍打死。幾年前因工作關係訪問一些哥倫比亞人時,近年全國最嚴重的暴力浪潮其實是90年代末,當年不少人都離開該國發展。根據他們的說法,情況嚴重到,如果自己在公路駕車由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一定會遇到打劫,所以寧願乘飛機,而已婚男人不太敢一個人往另一個城市工幹數天,因為在家中的妻兒很大機會會遇到入屋行劫。
一切在上一任總統烏里韋(Alvaro Uribe)2002年上台後改變,他決定以鐵腕手段對付游擊隊FARC,並以此為施政最重點,結果有效遏止暴力。
除了游擊隊,另一個對付暴力/毒販的政策是滅貧,並拉近貧富地區之間的公共設施。幾年前在麥德林,有幸獲一個市政府職員帶我參觀一個地區Santo Domingo。在香港,半山或任何在山上的地區是豪宅區,但在哥倫比亞以至全南美,情況剛剛相反,貧民窟是在斜坡上,包括里約熱內盧等各城市都如是,因為一開始建城時,一定是由平地開始發展,山坡只是過去一世紀開始都市化時,鄉效地區人民湧入找工作,但原有市內的房屋太昂貴,因此而被逼住的地區,食水等公共設施極差(近乎沒有),而最大問題是出入,因為本身已是斜坡,建路也有困難,更何況市政府不會理會。
Santo Domingo也是一個這樣的地區,亦因此曾經是毒販盤據的地區,因為當地貧窮的居民會協助保護他們,一有警察來時便通風報訊。他們要麼就被毒販威嚇,但更多是自願的,因為對他們來說,至少毒販會給他們金錢,但市政府什麼也沒有給他們。
於是,在90年代左右,麥德林市政府便跟當地人談判,問政府給他們什麼,才肯放棄為毒販效力。討價還價下,列出了一張清單,例如市政府替當地人建了一幢集圖書館/學校/社區中心於一身的建築物(中間三尖八角、十分摩登明顯跟其他屋子格格不入的那座):
更重要的是建了纜車線。在香港等不少地方,纜車只是旅遊用,但在當地卻是捷運的一部份,目前2條純交通用的纜車線,以及1條觀光用的纜車線:
除了纜車,麥德林在3年前亦在西部另一個山區貧民區San Javier建成一條室外扶手電梯,同樣是用作方便居民出入。當地人說,沒有電梯前,由山上下山入城,至少要1小時,但現在大概5至10分鐘便可以:
我當時是週日去參觀,電梯週日是關閉的。另外,嚴格來說該區仍十分危險,很難想像當時的我為什麼敢一個人自己去那兒。
翻查資料,麥德林市長為電梯揭幕時說,這是全球首條交通用的室外電梯--當然,香港人應該知道,這是錯誤的。
幾年前在Santo Domingo參觀時,有幾個兒童(七八歲左右)上前聊天,說帶我們參觀(當時除了我,還有一對英國夫婦一起跟那個市政府職員),做我們的導遊--明顯是討錢的。那個市政府人員便用西班牙語說,他可要說英語哦。打發了他們離開後,市政府人員便說:可以跟他們聊天,但絕對不能給錢,如果這麼容易賺錢,他們便不會上學。 可見他們十分重視兒童的教育。
當初選擇在麥德林逗留3個月,而不是其他城市,倒是一個很奇怪的理由:麥德林海拔約1600米,四季如春,不下雨的話,每天氣溫介乎17至27度,如果下雨的話就涼4至5度,氣候十分宜人。
另一個就是市容。同樣是經濟重鎮,論市容,麥德林較波哥大好,較多「現代」建築物,而且,他們有捷運!!!
不要少看這條有90年代啟用的捷運(不是地鐵,因為沒有地底部份,全部在地上或架空),這是哥倫比亞目前唯一一個有捷運的城市,連波哥大也沒有,近一、兩年才說開始興建。
在哥倫比亞學西班牙語,是在一個叫麥德林(Medellin)的城市。對很多人來說,說起哥倫比亞的城市,大家或者只會想起首都波哥大。但如果我說,國際對哥倫比亞是一個毒販國家的印象,其實很多是來自這個(昔日)「毒品之都」城市麥德林,大家或者會晃然大悟:噢,原來就是這兒。
在那兒認識一個由澳門嫁到那兒的女生,她說,大概10年前,應該沒有人會想在麥德林居住,但近幾年脫胎換骨,已是一個十分宜居的城市。不妨說說這個由毒品之都變成宜居的城市。
麥德林位於哥倫比亞西北部,是安提奧基亞省(Antioquia)的首府,本身人口約250萬,大麥德林都會區人口超過350萬。在西班牙語,大麥德森叫做「亞魯巴谷都會區」,包括麥德林在內的10個城市,我當時租住的地方是在另一個城市恩韋基度(Envigado)--這個城市更「著名」,如果你在Google打上Envigado,應該會彈出office或者oficina的字眼。Oficina de Envigado,意譯恩韋基度辦公室,是世界著名的販毒集團的名稱!
麥德林以毒品馳名全球,主要原因是當年天下第一毒梟Pablo Escobar就是以麥德林為基地,西半球甚至全球大量毒品都是經麥德林為集散地!
對於販毒暴力,大家最記得的,或者是哥倫比亞一名前國腳被人用槍打死。幾年前因工作關係訪問一些哥倫比亞人時,近年全國最嚴重的暴力浪潮其實是90年代末,當年不少人都離開該國發展。根據他們的說法,情況嚴重到,如果自己在公路駕車由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一定會遇到打劫,所以寧願乘飛機,而已婚男人不太敢一個人往另一個城市工幹數天,因為在家中的妻兒很大機會會遇到入屋行劫。
一切在上一任總統烏里韋(Alvaro Uribe)2002年上台後改變,他決定以鐵腕手段對付游擊隊FARC,並以此為施政最重點,結果有效遏止暴力。
除了游擊隊,另一個對付暴力/毒販的政策是滅貧,並拉近貧富地區之間的公共設施。幾年前在麥德林,有幸獲一個市政府職員帶我參觀一個地區Santo Domingo。在香港,半山或任何在山上的地區是豪宅區,但在哥倫比亞以至全南美,情況剛剛相反,貧民窟是在斜坡上,包括里約熱內盧等各城市都如是,因為一開始建城時,一定是由平地開始發展,山坡只是過去一世紀開始都市化時,鄉效地區人民湧入找工作,但原有市內的房屋太昂貴,因此而被逼住的地區,食水等公共設施極差(近乎沒有),而最大問題是出入,因為本身已是斜坡,建路也有困難,更何況市政府不會理會。
Santo Domingo也是一個這樣的地區,亦因此曾經是毒販盤據的地區,因為當地貧窮的居民會協助保護他們,一有警察來時便通風報訊。他們要麼就被毒販威嚇,但更多是自願的,因為對他們來說,至少毒販會給他們金錢,但市政府什麼也沒有給他們。
於是,在90年代左右,麥德林市政府便跟當地人談判,問政府給他們什麼,才肯放棄為毒販效力。討價還價下,列出了一張清單,例如市政府替當地人建了一幢集圖書館/學校/社區中心於一身的建築物(中間三尖八角、十分摩登明顯跟其他屋子格格不入的那座):
更重要的是建了纜車線。在香港等不少地方,纜車只是旅遊用,但在當地卻是捷運的一部份,目前2條純交通用的纜車線,以及1條觀光用的纜車線:
除了纜車,麥德林在3年前亦在西部另一個山區貧民區San Javier建成一條室外扶手電梯,同樣是用作方便居民出入。當地人說,沒有電梯前,由山上下山入城,至少要1小時,但現在大概5至10分鐘便可以:
我當時是週日去參觀,電梯週日是關閉的。另外,嚴格來說該區仍十分危險,很難想像當時的我為什麼敢一個人自己去那兒。
翻查資料,麥德林市長為電梯揭幕時說,這是全球首條交通用的室外電梯--當然,香港人應該知道,這是錯誤的。
幾年前在Santo Domingo參觀時,有幾個兒童(七八歲左右)上前聊天,說帶我們參觀(當時除了我,還有一對英國夫婦一起跟那個市政府職員),做我們的導遊--明顯是討錢的。那個市政府人員便用西班牙語說,他可要說英語哦。打發了他們離開後,市政府人員便說:可以跟他們聊天,但絕對不能給錢,如果這麼容易賺錢,他們便不會上學。 可見他們十分重視兒童的教育。
當初選擇在麥德林逗留3個月,而不是其他城市,倒是一個很奇怪的理由:麥德林海拔約1600米,四季如春,不下雨的話,每天氣溫介乎17至27度,如果下雨的話就涼4至5度,氣候十分宜人。
另一個就是市容。同樣是經濟重鎮,論市容,麥德林較波哥大好,較多「現代」建築物,而且,他們有捷運!!!
不要少看這條有90年代啟用的捷運(不是地鐵,因為沒有地底部份,全部在地上或架空),這是哥倫比亞目前唯一一個有捷運的城市,連波哥大也沒有,近一、兩年才說開始興建。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