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傳出,中國貨船「伊鵬3」(Yi Peng 3)可能蓄意破壞了2條波羅的海海底電纜後,這艘船隻周二晚上約9時起一直停留在 Kattegat 海峽,沒有移動,軍事專家懷疑「伊鵬3」遭丹麥海軍及海岸防衛隊勒令停駛,以便迫「伊鵬3」船上人員面對調查。
前比利時首相丁漢年(Jean-Luc Dehaene)因跌倒受傷不治而過世,終年73歲。他在1992至1999年擔任比利時首相,是比利時90年代最重要的政治人物,而他最重要的政策,就是推動國家行政改革,在1981至1992年時擔任制度改革大臣,並擔任首相時,在1993年修憲,正式把比利時變成聯邦國家,創出世上獨一無二的「雙軌」地方行政。
一般而言,中央政府/聯邦政府以下的第一級地方行政,是省/州/邦/自治區/直轄市/都道府縣/特別行政區,等等等等。不過,在比利時,上面地圖中的2種行政區同時是第一級地方行政,兩者並排。
共同體,荷語是Gemeenschap,法語是Communautés,是以人口的母語劃分,分為3區:荷語共同體(或弗拉芒語共同體)、法語共同體和德語共同體;地區,荷語是Gewest ,法語是Région,是地方劃分,分為3區:弗拉芒、瓦隆和布魯塞爾首都大區。
比利時兩個言語社群的關係由60年代開始變得緊張,因為原本影響力較大的法語區瓦隆因為區內煤蘊藏減少,令其經濟實力逐漸輸給人口本來就較多、經濟因比利時開始趨向外貿而起飛的荷語區弗拉芒,弗拉芒區人民開始要求放權給地方政府,令他們享有更大自治權。
如果只是放權的話,其實很簡單,只要參考美國、德國等這類聯邦國家,就可以決定聯邦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的權力分佈、財政資源及徵稅權分佈、制定聯邦及地方政府爭拗仲裁機制等。
只要看看左面地圖中間有一個有斜線的地方,就明白為什麼丁漢年要想出這種如此古怪的行政區劃:布魯塞爾如何處理?這是談判了多年都解不開的死結。
歷史上,布魯塞爾是弗拉芒區一分子,但現實上,布魯塞爾的法語與荷語人口比例是8:2。語言是放權的一大重點,如果一級行政區劃只有一種,布魯塞爾應歸哪一邊,一直沒有方法解決。事實上,近幾年再度出現的地方放權爭拗,其中一個爭拗點都是布魯塞爾附近的幾個鎮的歸屬。
於是,丁漢年便提出這種「雙軌」方案:與「地」有關的政策歸地區政府管理,包括經濟、就業、農業、基建、能源、運輸、環境、城鎮鄉郊管理、外貿等,與「人」較有關、語言會扮演一定角色的就歸共同體政府管理。不要以為這類政策很少,其實頗多,文化、教育及官方語言固然撥歸共同體管理,連「個人服務」,例如衛生福利,都歸入共同體管理,理據是,這涉及人與人的溝通,例如入醫院時你可以最流利的語言向醫生說出病情,接受社會服務(例如地區中心、青年活動等等),都應該用居民最熟悉的語言。
於是,在布魯塞爾,居民可選擇自己屬於哪個共同體(但只限法語或荷語)。如果你決定自己屬於法語共同體,那麼,你就要說法語的醫院,找說法語的社工,子女要讀法語學校。
理論上,這代表第一級地方行政有6個議會和政府,但弗拉芒區和荷語共同體決定合併,因此只有5個地方政府。
不過,這不是沒有副作用的。例如,布魯塞爾為人詬病城市規劃差,其中一個主因就是,儘管理論上城市規劃歸布魯塞爾首都大區政府管理,但始終或多或少牽涉另外2個共同體,再加上聯邦政府也會受影響而會插手,而歐盟大部份機關也在哪兒,可能連歐盟也要拉入來討論,因此該市規劃及基建是頗混亂。
一般而言,中央政府/聯邦政府以下的第一級地方行政,是省/州/邦/自治區/直轄市/都道府縣/特別行政區,等等等等。不過,在比利時,上面地圖中的2種行政區同時是第一級地方行政,兩者並排。
共同體,荷語是Gemeenschap,法語是Communautés,是以人口的母語劃分,分為3區:荷語共同體(或弗拉芒語共同體)、法語共同體和德語共同體;地區,荷語是Gewest ,法語是Région,是地方劃分,分為3區:弗拉芒、瓦隆和布魯塞爾首都大區。
比利時兩個言語社群的關係由60年代開始變得緊張,因為原本影響力較大的法語區瓦隆因為區內煤蘊藏減少,令其經濟實力逐漸輸給人口本來就較多、經濟因比利時開始趨向外貿而起飛的荷語區弗拉芒,弗拉芒區人民開始要求放權給地方政府,令他們享有更大自治權。
如果只是放權的話,其實很簡單,只要參考美國、德國等這類聯邦國家,就可以決定聯邦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的權力分佈、財政資源及徵稅權分佈、制定聯邦及地方政府爭拗仲裁機制等。
只要看看左面地圖中間有一個有斜線的地方,就明白為什麼丁漢年要想出這種如此古怪的行政區劃:布魯塞爾如何處理?這是談判了多年都解不開的死結。
歷史上,布魯塞爾是弗拉芒區一分子,但現實上,布魯塞爾的法語與荷語人口比例是8:2。語言是放權的一大重點,如果一級行政區劃只有一種,布魯塞爾應歸哪一邊,一直沒有方法解決。事實上,近幾年再度出現的地方放權爭拗,其中一個爭拗點都是布魯塞爾附近的幾個鎮的歸屬。
於是,丁漢年便提出這種「雙軌」方案:與「地」有關的政策歸地區政府管理,包括經濟、就業、農業、基建、能源、運輸、環境、城鎮鄉郊管理、外貿等,與「人」較有關、語言會扮演一定角色的就歸共同體政府管理。不要以為這類政策很少,其實頗多,文化、教育及官方語言固然撥歸共同體管理,連「個人服務」,例如衛生福利,都歸入共同體管理,理據是,這涉及人與人的溝通,例如入醫院時你可以最流利的語言向醫生說出病情,接受社會服務(例如地區中心、青年活動等等),都應該用居民最熟悉的語言。
於是,在布魯塞爾,居民可選擇自己屬於哪個共同體(但只限法語或荷語)。如果你決定自己屬於法語共同體,那麼,你就要說法語的醫院,找說法語的社工,子女要讀法語學校。
理論上,這代表第一級地方行政有6個議會和政府,但弗拉芒區和荷語共同體決定合併,因此只有5個地方政府。
不過,這不是沒有副作用的。例如,布魯塞爾為人詬病城市規劃差,其中一個主因就是,儘管理論上城市規劃歸布魯塞爾首都大區政府管理,但始終或多或少牽涉另外2個共同體,再加上聯邦政府也會受影響而會插手,而歐盟大部份機關也在哪兒,可能連歐盟也要拉入來討論,因此該市規劃及基建是頗混亂。
左圖中那個布魯塞爾黃紅斜線,pommes 加 ketchup,那個誰說的,薯條促進團結。。。。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