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公投不足1個百分點之差支持入歐 摩爾多瓦斥俄干預選舉

摩爾多瓦星期日就是否推動國家爭取加入歐盟進行公投,結果僅以不足1個百分點、1.4萬票之差通過 。支持公投的總統 Maia Sandu(文首照片)不點名批評俄羅斯,稱有「外國勢力」用錢和宣傳干擾公投結果。

波軍提升戒備狀態 考慮啟動北約第4條

波蘭政府開了約3小時的緊急國安會議和緊急內閣會議後,政府發言人 Piotr Müller 週二深夜會見記者,表示就邊境村莊 Przewodów 爆炸事件,政府決定提升軍隊及其他武裝部隊的戰鬥戒備狀態,並考慮啟動北約(NATO)第4條的機制,諮詢盟友如何應對事件。

爆炸發生在下午3時40分左右,造成2人死亡,美聯社引述美國情報人員消息稱,事件由俄羅斯導彈造成,但俄羅斯國防部否認。有關這方面的詳情,請閱讀上一篇Blog文章

北約的第5條機制十分著名,訂明如果有成員國遇襲,其他成員國會協助防衛。

第4條較第5條溫和,之前也曾試過啟動,條款指出,如果有成員國認為自己受其他國家或恐怖組織威脅,可啟動第4條,要求全體成員國正式開會,先確定成員國擔心的威脅是否存在,確定的話,再研究如何反制威脅。

北約成員國可隨時開會,但第4條可發出政治訊息,向相關國家示意,北約各國認真看待事件。在這次事件中,第4條給予波蘭以至美國等其他北約成員國迴旋空間,毋須立即把局勢大幅升級。

現時預測,假設其他成員國同意啟動第4條,並在諮詢後同意有進一步行動,最大可能是加強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支援,而且讓波蘭在北約軍援烏克蘭方面有更大話事權,但北約各國仍不會直接參與俄烏戰爭。

在波蘭政府的深夜記者會,官員只證實有爆炸事件和2人死亡,但沒有透露事件成因,包括是否由導彈造成。

BBC訪問了軍事專家,他們根據網上流傳的照片,普遍判斷殘骸應該涉及蘇製S-300地對空導彈系統,但即使這個判斷正確,也難以猜測由哪一方射出,因為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有使用這種導彈。

同日Patreon文章<拜習峰會的作用:「清喉嚨」>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50年前近距離擊斃往西德男子 東德國安首判謀殺罪成立

德國柏林法院 星期一裁定一名現年80歲的東德秘密警察(Stasi)謀殺正前往西柏林的人士罪名成立,判囚10年 ,是東德共產政權倒台35年以來,首次有東德國安因執行任務而被裁定謀殺罪名成立。

應屆經濟學獎得主Acemoglu不改看法:中國專制政權難讓經濟持續創新

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來自土耳其的Daron Acemoglu,以及來自英國的IMF前首經濟學者 Simon Johnson 和 James A. Robinson,他們的結論大致是:民主、法治、具包容性等的制度有助經濟長遠增長,專制不利創新。

杜魯多批評印度跨境謀殺不能接受 印度:純為掩飾漠視中國干預醜聞

加拿大跟印度就去年加拿大錫克領袖 Hardeep Singh Nijjar 被殺案的外交爭拗升級,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星期一斥責 ,印度以為可以在加拿大領土採取暴力行動,犯下了根本錯誤。

施紀賢承諾爭取釋放黎智英 黎崇恩:冀英有實際行動

盛傳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快將展開履新後首次訪中行程之際, 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右截圖)星期三表示 ,敦促香港政府釋放英國公民黎智英是工黨政府的優先工作之一。

南韓證實朝兵抵俄 「北韓1.2萬兵援俄抗烏、11月1日前可作戰」

烏克蘭本週初放風稱,北韓似乎會派兵協助俄羅斯攻打烏克蘭, 南韓情報機關星期五就此披露更多資訊 ,表示北韓決定向俄派出1.2萬人協助作戰,首批1500人已經抵俄。烏克蘭軍方說,北韓士兵本月底前可開始在烏克蘭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