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瑪蓮勒龐挪用公款罪成 判囚2年即時DQ公職權利5年 恐無緣角逐2027總統大選

【文章上載於法國時間31日中午12時48分,中午12時56分更新】 法國巴黎一個法院星期一 上午裁定極右國民聯盟(RN)領袖瑪蓮勒龐(Marine le Pen)等25人挪用歐洲議會公帑的罪名成立 ,並裁定全部25名罪成的人士褫奪擔任公職權利,其中瑪蓮勒龐被重判DQ擔任公職資格達5年,這項判罰即時生效。

2020年 歐中關係關鍵年

踏入2020年,先祝各位新年快樂!在此預告一下:基於網主個人工作上有變動,因此連帶這個網誌,以至Twitter、Telegram及Facebook Page的內容都會略有改變,到真正執行了/到時才再向大家介紹。這幾天,趁歐洲仍是放假mood下,寫寫2020年一些前瞻,例如歐中關係,歐中雙方都說,這一年將是歐中關係的關鍵一年,官方希望今年是歐中關係大突破的一年,而當中最關鍵的是歐中投資協定談判,預定今年完成,並將在9月的萊比錫峰會簽署。

今年歐中關係的特點是新一屆歐盟領袖去年年底正式履新,歐盟執委會換了屆,連帶工作議程也揭開了新一章。中國外長王毅上月中出訪歐洲,便拜訪了歐盟新任高級外交代表柏瑞爾(Josep Borrell)和歐盟常任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期間在一間歐洲智庫發表了演說,談到多項歐中合作議題,例如氣候變化等多項環保議題,中國今年會主辦《生物多樣性公約》會議,因此王毅過去幾個月外訪時,也不斷順道呼籲各國多多支持,在這次會議就一些議題達成協議。另外,多邊主義是歐中關係另一個重要議題。

說到今年歐中關係的重頭戲,始終是歐中投資協定。有關談判2013年開始,是歐中經貿易關係的重點,優先次序在貿易協議之前,這類投資協定主要是確認雙方的投資者到對方市場投資時,可獲什麼權益保障。歐中同意訂下目標,今年內完成談判。同時,歐中今年將有兩次峰會,而非平常的每年一次,其中一次在今年春天,於北京舉行,中方由總理李克強代表,這是例行歐中峰會,而9月會有額外的峰會,在萊比錫進行,而且中方改由國家主席習近平代表,歐中期望在這個峰會簽署投資協定。

除了投資協定簽署日期的目標,相信美國政局也是歐中認為今年是時候全力推動雙邊關係的因素之一,尤其對中國而言。中國過去兩年忙於應付川普的關稅戰,無暇處理跟其他大型經濟體的經貿談判,但隨着川普在大除夕宣佈1月15日簽署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美貿易方面應該平靜下來,中國可以花更多精力改為應付歐洲等其他各方的關係。而且,今年是美國大選年,就算川普為了選情而繼續對外「搞事」,其他國家也只能見招拆招,一切長遠對美關係的工作都要待11月美國大選有了結果後才可進行,所以歐中此時倒不如都處理一下歐中關係。

然而,問題在於,歐中關係不比雙方各自應付川普來得輕鬆,尤其是歐中關係過去一年變得緊張,爭議多了。先說投資協定本身,歐中去年11月趁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訪華時簽署地理標誌協議,已算想為歐中關係及投資協定談判沖喜,顯示雙方關係正在前進,但實際上投資談判過去幾個月其實進展不大,從歐方的角度,他們認為,川普即使不斷威脅增加關稅,但令中方面對的壓力仍然不大,去年下半年美國其實已有讓步的跡象,施加壓力遠不及去年上半年大,這個情況或令中方跟歐盟談判投資協定時,少了讓步的誘因,特別是歐方官員覺得,去年春季中國還願意作出較大的讓步,但到秋季以後已不想再有更多妥協,歐方認為是中國在中美貿易戰的壓力減少所導致。

歐中投資談判另一個更大的變數是華為5G爭議,而碰巧華為問題也是2020年必需要有個了斷的議題。一些在通訊科技走得較前的歐洲國家,例如德國,原定2019年就要決定批出5G合約的法律框架,包括是否明令禁止華為提供相關設備,但因為涉及很多不同利益的角力,一直拖延,但5G建設不可能因為這些角力而無限期拖下去,所以今年無論如何都應該要有個說法,而中國近期的言論轉趨強硬,警告如果在5G封殺華為或其他中國公司,中國一定有行動回應——在這個情況下,歐中不大可能簽署投資協定。

在這個問題上,德國又再扮演關鍵角色。德國政府去年10月通過了5G設備的國安指引,沒有明令阻止華為參與建設,但各黨國會議員隨即反彈,醞釀推出議案,要求這份指引改由國會制訂,屆時新指引肯定會不利華為。如果德國對華為採取強硬態度,歐盟難免也要跟隨,制訂同類指引在全部27個成員國(我已當了英國可以離開歐盟)都實施,屆時中國一定反彈。

另外,隨着歐洲對中國外交政策的企圖越來越猜疑,投資談判及今年的兩個歐中峰會,歐盟又多了一層考慮——團結歐盟內部聲音。歐盟對中國最大的不滿,在於覺得中國不斷想分化歐盟,透過拉攏部份成員國來影響歐盟決策,尤其是中國跟中東歐的「16+1」峰會。歐盟一方面希望今年提升對華關係,但同時又想進一步整合歐盟各國對華政策,防止中國在歐盟滲沙子。

有趣的是,希望今年是歐中關係大躍進年,扮演關鍵角色的也是德國,主要是該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萊比錫峰會預定舉行的時間,正是德國擔任歐盟輪任主席國的時候(今年上半年是克羅地亞),是默克爾第二度擔任歐盟輪任主席(歐盟有27個成員國,每個做半年,即是要相隔超過10年同一國家才會再做輪任主席,同一人擔任兩次歐盟輪任主席是十分罕見的),也是默克爾離她最遲卸任總理時間只相差一年,默克爾原本想把推進歐中關係至新台階,作為她自己16年總理生涯的其中一份遺產,也因此有了這個萊比錫峰會。

這一切要視乎投資談判能否完成,以及華為問題能否解決。如果這兩個問題解決不了,但又已事先張揚,把大家對2020年和萊比錫峰會的期望大幅提高,一旦歐中投資協定今年簽不成,又或者今年歐中關係毫無突破,萊比錫峰會便由歐中關係里程碑,變成歐中關係進一步惡化的轉捩點。這令2020年更變得歐中關係make or break的一年。

【文首照片為默克爾去年9月訪華跟習近平會面;照片來自中國外交部/新華社】

延伸閱讀:
2020: Critical year for EU-China relations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也門轟炸計劃chat group誤add雜誌老總 范斯:討厭又要拯救歐洲

美國《大西洋》雜誌 總編輯 Jeffrey Goldberg 星期一爆料 ,表示不知道為什麼被加入一個美國高官討論轟炸也門叛軍 Houthi 的 Signal chat group,讓他在轟炸前2小時便知道有這個行動。

玩殘中國抑或幫雪佛龍?美向委國石油購買國徵25%關稅 4月2日生效

美國總統川普星期一在社交媒體宣布,將向購買委內瑞拉石油和天然氣的國家徵收25%的關稅,這項關稅將於4月2日生效。

加強應對混合戰資訊戰等威脅 歐盟籲全歐4.5億人準備72小時緊急包 軍民機關定期聯合演練

繼 荷蘭及一些歐盟國家加強呼籲國民準備緊急避難包 ,以應對大型天災、戰爭、網絡癱瘓等突發情況後, 歐盟執委會星期三也發出同類呼籲 ,希望27個成員國近4.5億人口都應該準備72小時緊急包,並公佈30項措施,加強歐盟各國面對天災人禍的應變能力。

涉違選舉法案件改判無罪 李在明成為下任南韓總統行情看漲

首爾高等法院 星期三下午就在野共同民主黨李在明(文首照片)違反選舉法例的案件作出二審判決,改判無罪 ,令李在明成為下任南韓總統的行情進一步看漲。如果憲法法院接納總統尹錫悅的彈劾,尹需要即時下台,南韓今年內舉行總統大選的話,李在明篤定勝出。

36年前跟15歲少年上床並懷孕 冰島兒童部長下台

冰島教育及兒童部長 Asthildur Loa Thorsdottir 周四晚下台 ,因為她被踢爆36年前曾跟一名15歲少年上床,並為對方誕下一名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