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英國最高法院一致裁定 「女性」按生理性別定義

英國 最高法院星期三宣佈 ,5名法官一致裁定,英國法例中的「女性」、「男性」和「性別」(sex)按生理性別來定義,即使已獲官方文件認可,跨性別女性也不能被視作「女性」。

德大選轉入直路 CSU黨魁宣佈爭當總理

9月26日德國聯邦大選選情開始轉入直路,拜仁/巴伐利亞州長、CSU黨魁索德(Markus Soeder,左影片截圖)星期日11日正式宣佈,有意代表CDU/CSU角逐總理一職,而CDU黨魁、北威州(Nordrhein-Westfalen)州長拉錫(Armin Laschet,右影片截圖)同日重申,他也有意角逐總理一職,CDU/CSU的「K問題」(總理在德文稱為Kanzler / Kanzlerin)辯論正式展開。

對於外國人來說,CDU/CSU通常只譯為「基民黨」便算數,好像是一個黨,但他們是兩個獨立運作的政黨,只在聯邦議會合組成一個黨團。CSU只在拜仁州角逐州議會及聯邦議席,CDU在另外15個州角逐,互相「河水不犯井水」。

先過CDU「諸候」一關
CDU是較大的政黨,因此通常是CDU的領袖代表CDU/CSU在聯邦角逐總理一職,但之前也試過2次由CSU黨魁角逐。
現時CDU/CSU在全國民調不斷下滑,較綠黨只高4個百分點左右,因此CDU/CSU內部不少人擔心,拉錫不能帶領他們打勝選戰,希望個人民望較高的索德出馬。

之前相關Patreon文章: 他還可以角逐總理嗎? 

二人在星期日的發言盡量保持對對方友好,索德強調,他去馬的前提是CDU也支持他,而如果最終CDU仍堅持由拉錫爭做總理的話,他也會同意及支持對方。
然而,友好的背後也暗藏互相批評。索德不斷有意無意地指出,他個人民望較拉錫高;拉錫也有意無意地強調,CDU是較大的政黨。
二人要過的第一關是星期一12日晚上的CDU高層會議,現在要各「諸候」——即CDU籍的州長如何看。在德國,州長在黨內有很大話事權,如果CDU籍州長明確、一致力撐拉錫,基本上索德立即「玩完」,他及CSU一定要接受拉錫;但如果口風稍有鬆動或猶豫,索德仍有機會一拼。
二人及CDU/CSU高層仍未確定會在哪一天拍板,但傾向是「數天內」,最遲本月下旬一定要有答案,否則沒有足夠時間向全國拉票。

綠黨4.19作宣佈
另一個關鍵政黨綠黨也未回答「K問題」。事實上,這是他們首次指名一個總理候選人。
綠黨實行「聯席黨魁制」,一男一女,之前是小黨,全無可能進佔總理府,因此不會刻意說誰是總理候選人,但今次大選,他們有機會成為全國第一大黨,因此也需要作出選擇了。
綠黨已宣佈,高層委員會4月19日宣佈建議,6月中的黨大會將確認這個建議。
現時只是兩名聯席黨魁 Annalena Baerbock 和 Robert Habeck 之爭。相對來說,Habeck較佔優,他在州政府有做過部長的經驗,大部份民調都顯示他的個人支持度較高,但近日開始有民調顯示,Baerbock 較受選民歡迎,尤其是在一些跟拉錫或索德比較的民調,Baerbock 的表現較 Habeck佳。
社民黨(SPD)去年已宣佈由副總理兼財長蕭茲(Olaf Scholz)領軍。自民黨(FDP)毫無懸念是黨魁Christian Lindner,但二人做到總理的機會基本上是零。
至於餘下兩個會躋身國會的政黨,他們隨時連加入內閣也成疑問題,在「K問題」上不提也罷。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黑紅聯合政府」組成 默茨5月初就任總理

德國 組成「黑紅聯盟」政府 ,CDU(基民盟)黨魁默茨(Friedrich Merz)星期三下午聯同CSU(基社盟)黨魁索德(Markus Soeder),以及SPD(社民黨)2名聯席黨魁克凌拜(Lars Klingbeil)和 Saskia Esken 一同會見傳媒,介紹新政府的施政綱領。默茨表示,計劃新政府在5月初就職。

澤連斯基:至少155中國人替俄作戰 烏軍:有中國人支付2.7萬港元爭取當兵

【文章已更正;此前版本說中國士兵收取30萬盧布報酬的內容是錯誤,應為支付30萬盧布】 烏克蘭就中國籍士兵替俄軍打仗一事發放更多資訊,總統澤連斯基星期三稱至少有155名中國公民在烏克蘭領土協助俄軍攻打烏克蘭。

擔任全國或省政協 信和黃氏家族4人被新加坡列為PSP

新加坡內政部星期一宣佈, 把信和集團主席黃志祥及其3名兒女列為「政治重要人物」(PSP) ,需要加強接受監察有沒有協助外國干預新加坡內政。把4人列為PSP,理由是他們擔任中國全國或省政協。

烏軍頓湼茨克俘虜2中國籍士兵 澤連斯基:要求中國解釋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 星期二下午上載影片 ,指出烏克蘭軍隊在頓湼茨克州俘虜2名中國公民,當時他們正替俄軍打仗,並指出烏克蘭有情報顯示,還有更多中國公民在俄軍部隊作戰,要求中國解釋。

國民寧往曼谷新山旅遊 新加坡食肆結業潮加速

路透 星期四報導 ,新加坡食肆倒閉的步伐加速,今年以來平均每個月有307間食肆結業,較去年的254間再加快,而2022和2023年是230間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