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日本米價3月漲92.1% 一碗飯較一塊麵包貴78%

日本總務省星期五公佈3月CPI數字,當中的大米價格數字按年大升92.1%,是1971年有同類可比較紀錄以來最高的漲幅,令米價貴的問題再度成為日本社會討論話題。

不滿威嚇反對派領袖 土耳其傳召中國大使

中國外長王毅3月底才出訪土耳其,鞏固兩國關係,兩國便發生外交爭拗。中國駐土大使館星期二(6日)在Twitter警告,保留權利,就新疆問題向土耳其兩名反對派領袖 Meral Aksener 和 Mansur Yavas 採取「合理回應」,這引來當地政界及輿論強烈反彈,迫使土耳其外交部當天傳召中國大使劉少賓,作出抗議。

Aksener 是反對黨「好黨」(Iyi)的黨魁,Yavas 來自老牌政黨共和人民黨(CHP),他現時是首都安卡拉的市長。

巴仁鄉衝突
今次中土兩國發生爭拗,源自1990年的「巴仁鄉衝突」。當年4月5日,新疆西部巴仁鄉一些維吾爾族居民跟政府發生嚴重武裝衝突。
視乎你的角度,事件可視作「暴亂」或者「起義」。百度百科會告訴你,事件是「一小撮“東突”分子在昆侖山下的阿克陶縣西南的巴仁鄉,成立了一個所謂的‘東土耳其(突厥)斯坦伊斯蘭黨’,打著宗教的幌子進行反對人民政權的活動。1990年4月9日,所有參加巴仁鄉暴亂的“東突”分子全部被殲滅」。
一些維族人士則說,由於居民不滿當局政策,有說是強迫墮胎,也有說是禁止興建清真寺,於是「東突伊斯蘭黨」率眾抗議,當局派人驅散,引發示威者反擊,雙方武力不斷升級,中國政府最終派武警和解放軍「鎮壓」,逾20人死亡,超過200人被捕,此後數月多達數千人被拘捕。
趁「巴仁鄉衝突」31週年,Aksener和Yavas便在Twitter紀念事件。二人都形容事件是「東突厥斯坦」的「屠殺」,被殺維族人士是「烈士」,Aksener用辭較激烈,她甚至說那些示威者/暴徒是「不願臣服於中國奴役的東突近親」,土耳其人不會忘記他們的「近親」,仍有人被拘留,不會對他們遭受迫害沉默,並說「東突厥斯坦終有一天會獨立!」。【文首圖片為Aksener在Twitter推文附上的圖片】
中國駐土大使館官方Twitter帳戶星期二便連環發出兩則推文,表示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是中國領土不可或缺的一部份,這是國際承認、不容爭辯的事實,中方堅決反對及強烈譴責任何人或勢力挑戰中國主權及領土完整,中方保留採取合理回應的權利。然後,推文tag了 Aksener 和 Yavas ,暗示「合理回應」是針對二人。

由突厥情誼到拉攏中國
很多人都知道,土耳其人自覺跟新疆維吾爾族及中亞五國有特殊關係,認為大家都是突厥系文化。2009年,烏魯木齊發生「7.7騒亂」,我當時已寫過文章「土耳其與新疆」,指出歐美政府和傳媒對事件反應冷淡,但國際上還是有一個國家強烈抨擊中國的反應,那就是土耳其。
時移勢易,到2017年,我已寫過另一篇文章「拉攏中國 土耳其沖淡泛突厥主義」,指出土耳其跟歐美關係轉差,所以加強跟中國的關係,而條件之一就是減少就維族問題公開批評中國。
再過了近4年,2017年文章所談到的趨勢,仍要存在,甚至加強。土耳其正考慮確認跟中國的互相引渡協議,這引來在土耳其的維族人憂慮,擔心會被引渡回中國面對起訴及拘禁。
這次「巴仁鄉推文」爭拗,反映中土兩國難以完全無視雙方就維族問題的分歧,就算土耳其政府不提,也很難把國內支持維族的聲音完全壓下去。
Aksener和Yavas都被視為2023年總統大選,有力挑戰現任者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埃爾多安都靠民族主義來維持民望,如果反對派持續公開評論維吾爾問題,埃爾多安為了民望,很難完全對新疆問題全不發聲。
如果中國不能盡快平息國際對新疆問題的關注,越近2023大選,埃爾多安須公開指摘中國的壓力就越大。

相關報導:路透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國民寧往曼谷新山旅遊 新加坡食肆結業潮加速

路透 星期四報導 ,新加坡食肆倒閉的步伐加速,今年以來平均每個月有307間食肆結業,較去年的254間再加快,而2022和2023年是230間左右。

「黑紅聯合政府」組成 默茨5月初就任總理

德國 組成「黑紅聯盟」政府 ,CDU(基民盟)黨魁默茨(Friedrich Merz)星期三下午聯同CSU(基社盟)黨魁索德(Markus Soeder),以及SPD(社民黨)2名聯席黨魁克凌拜(Lars Klingbeil)和 Saskia Esken 一同會見傳媒,介紹新政府的施政綱領。默茨表示,計劃新政府在5月初就職。

意大利咖啡壺生產商 Bialetti 賣盤 包玉剛外孫基金入主

有過百年歷史的 意大利咖啡壺生產商 Bialetti 賣盤 ,由已故香港船王包玉剛外孫、包玉剛四女包陪慧與前夫鄭維健所生的兒子鄭成然的投資公司「NUO」買入全部股權。意大利媒體紛紛形容,Bialetti 落入中資手中。

《星洲日報》頭版刊登國旗缺了新月 元首依布拉欣斥挑動人民神經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星期三轉訪馬來西亞,當地中文報章《星洲日報》同日頭版展示他們獨家刊登習的署名文章,但配圖中的馬來西亞國旗印錯,而且是缺少了代表伊斯蘭教的新月圖案。國家 元首依布拉欣(Ibrahim ibni Iskandar)公開斥責此舉可能挑動人民的敏感神經 ,完全不能接受。

澤連斯基:至少155中國人替俄作戰 烏軍:有中國人支付2.7萬港元爭取當兵

【文章已更正;此前版本說中國士兵收取30萬盧布報酬的內容是錯誤,應為支付30萬盧布】 烏克蘭就中國籍士兵替俄軍打仗一事發放更多資訊,總統澤連斯基星期三稱至少有155名中國公民在烏克蘭領土協助俄軍攻打烏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