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公投不足1個百分點之差支持入歐 摩爾多瓦斥俄干預選舉

摩爾多瓦星期日就是否推動國家爭取加入歐盟進行公投,結果僅以不足1個百分點、1.4萬票之差通過 。支持公投的總統 Maia Sandu(文首照片)不點名批評俄羅斯,稱有「外國勢力」用錢和宣傳干擾公投結果。

「嚴重違反閣員守則」 英揆週日早上炒黨主席

 

英國首相辛偉誠(Rishi Sunak,照片左)週日早上突然宣佈,已經撤換保守黨主席查學禮(Nadhim Zahawi,照片右),指出對方在逃稅醜聞中嚴重違反閣員操守守則。

查學禮在內閣中是不管部大臣。他是辛偉誠上台3個多月後第2個下台的閣員。

一個多星期前,《衛報》爆料,指出查學禮去年夏季擔財相期間,跟由財相管轄的稅務局(HMRC)達成和解,繳回漏交稅款及30%罰款,共支付480萬英鎊。

這筆稅款源於查學禮出售他有份創辦的民調公司 YouGov 的股權時,沒有支付這些交易的資本增長稅。

根據英國媒體公開、由辛偉誠寫給查學禮的信件,辛偉誠說,他上台時承諾他領導的政府有誠信、專業及問責。

他在信中表示,近日委託了獨立顧問 Laurie Magnus 爵士調查事件,調查已有結果,他和查學禮都看了這份報告,他認為根據這份報告,查學禮需要離開內閣。

辛偉誠說,查學禮值得為過去5年在政府的工作表現而自豪,擔任黨主席期間開始了重組黨競選總部的工作,而且一名伊拉克庫爾德族難民能在英國政府最高層服務,全國人民都認為這一點很重要。

他在信中最後說,相信查學禮重返後座,仍會以一般議員身份支持現屆政府。

根據英國媒體引述調查結果,稅務局2021年4月已向查學禮提出稅務調查。查學禮向 Magnus 說,他覺得這只是一般查問,但調查認為查學禮此時應該已察覺得調查涉及嚴重事件。

調查稱,查學禮去年獲委任為財相沒有即時申報稅務調查可能涉及的利益衝突,遲了10天才報告。

調查又稱,查學禮去年8月達成稅務和解,但卓慧思(Liz Truss)和辛偉誠先後上台,分別再委任他入閣時,他都沒有申報,同樣違反了閣員操守守則。

查學禮55歲,11歲跟家人流亡至英國,逃避伊拉克薩達姆(Saddam Hussein)政權對庫族的迫害。

查學禮從政前是成功商界人士,曾在Smith & Brooks擔任歐洲市場營銷主管,這間公司取得一些卡通人物的版權,然後製作兒童成衣。

他利用在Smith & Brooks的經驗,2000年跟其他合作創辦市場調查公司 YouGov 。

他2010年辭去 YouGov 的工作,開始擔任國會議員。他的從政之路不算很快就成功,擔任議員8年後才首度加入政府,2018年擔任教育部次官,翌年調任商務部次官。

查學禮真正上位是2020年調任衛生部次官,統籌疫苗接種行動,成為「疫苗大臣」。接種行動有條不紊地迅速推行,各界讚賞他的效率。

他2021年獲擢升為教育大臣,處理這個被視為燙手山芋的部門。翌年7月辛偉誠辭任財相,以向莊漢生(Boris Johnson)迫宮,他欣然接任,但莊漢生下台後被調職,只主管平等機會及政府間關係(處理中央跟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地方政府的關係),在辛偉誠上台後擔任保守黨黨主席。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50年前近距離擊斃往西德男子 東德國安首判謀殺罪成立

德國柏林法院 星期一裁定一名現年80歲的東德秘密警察(Stasi)謀殺正前往西柏林的人士罪名成立,判囚10年 ,是東德共產政權倒台35年以來,首次有東德國安因執行任務而被裁定謀殺罪名成立。

應屆經濟學獎得主Acemoglu不改看法:中國專制政權難讓經濟持續創新

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來自土耳其的Daron Acemoglu,以及來自英國的IMF前首經濟學者 Simon Johnson 和 James A. Robinson,他們的結論大致是:民主、法治、具包容性等的制度有助經濟長遠增長,專制不利創新。

杜魯多批評印度跨境謀殺不能接受 印度:純為掩飾漠視中國干預醜聞

加拿大跟印度就去年加拿大錫克領袖 Hardeep Singh Nijjar 被殺案的外交爭拗升級,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星期一斥責 ,印度以為可以在加拿大領土採取暴力行動,犯下了根本錯誤。

施紀賢承諾爭取釋放黎智英 黎崇恩:冀英有實際行動

盛傳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快將展開履新後首次訪中行程之際, 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右截圖)星期三表示 ,敦促香港政府釋放英國公民黎智英是工黨政府的優先工作之一。

南韓證實朝兵抵俄 「北韓1.2萬兵援俄抗烏、11月1日前可作戰」

烏克蘭本週初放風稱,北韓似乎會派兵協助俄羅斯攻打烏克蘭, 南韓情報機關星期五就此披露更多資訊 ,表示北韓決定向俄派出1.2萬人協助作戰,首批1500人已經抵俄。烏克蘭軍方說,北韓士兵本月底前可開始在烏克蘭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