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彭斯由香港出發「竄訪」台灣?

美國前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星期五身在台北訪問。值得注意的是,他星期四才在香港出席瑞銀的財富論壇,暫時未有媒體報導提及,但可合理假設他由香港直飛台北。根據外國媒體報導,他在香港和台北都說了一些中國或中國香港政府過往多番抨擊的內容。

滙豐拒向BNO發還MPF 英議會斥打壓人權

英國國會香港問題跨黨國會小組週二(7日)發表報告,批評滙豐等銀行拒絕承認獲得BNO簽證的人士屬永久離開香港,不肯把這些人士的強制性公積金(MPF)存款全數發還給他們,而且配合香港落實國安法,有份打壓香港人人權,要求英國政府跟進。

報告列出一些香港人的電郵【例如文首截圖】,他們向小組投訴,提供了獲准長期居英的文件後仍不獲退還MPF。

報告點名批評滙豐,斥責滙豐遵從香港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MPFA)的指引,令該行在處理退還MPF申請時搬龍門,拒絕香港人以BNO簽證身份來證明自己會永久離港。

報告建議,內政部、財政部及其他相關英國政府部門需要更詳細研究不發還MPF的對策,考慮協助BNO簽證人士可以以其他方法取回MPF,例如除了BNO簽證身份,內政部可以向這些人士發出另一種證明文件,以便香港人可以以這份文件來取回MPF,毋須出示BNO簽證。

MPF是一種退休金計劃。在香港,所有在職人士及其僱主都要向MPF供款,作為退休後可動用的資金,一般要滿65歲才能取回,但在6個條件下可以提早取回,其中一個條件是證明自己將永久離港,無意返回香港居住。

報告批評,MPFA的決定不道德,令想移居英國的香港人可能因為財政能力被削弱而打消移英的念頭,甚至已移英的香港人因為不能取回MPF而冒險回港。

副大臣上月稱已跟香港交涉MPF問題
早前,有工黨議員書面提問MPF問題,主管印太事務的外交部國務大臣卓雅敏(Anne-Marie Trevelyan)在1月中書面回覆稱,英國官員已跟香港相關機構交涉,敦促對方讓BNO簽證人士能夠盡早取回MPF,待遇應跟其他護照持有人一樣。

這份國會報告主要針對總部設於英國的銀行,研究香港國安法實施後,這些銀行在香港營運時,有沒有參與打壓人權。一般而言,主要涉及滙豐和渣打。

報告批評,滙豐等英國銀行積極配合香港當局執行國安法,包括凍結遭國安法或其他香港法例針對的政治犯的戶口,這些行為已屬打壓香港人人權。

報告說,英國銀行只看是否符合當地法律,但不理會國際人權法,這違反了聯合國建議企業如何維護人權的指引。

小組稱,由於香港當局施壓,在香港營運的國際金融機構越來越難同時遵守香港特區及其他地方的法例,但小組認為金融機構仍應顧及自己在人權的責任。

報告提及,有銀行因應國安法等香港法例的要求,把泛民及社運人士的戶口凍結,例如前立法會議員許智峰。報告呼籲英國政府要求這些銀行把戶口解凍。

報告還建議英國政府應就香港人權問題,制裁侵犯香港人權的中共官員、香港政府官員、香港警察和中國國安人員,英國可以採用「馬格尼茨基法式」的條款制裁,或者考慮以中國已違反《中英聯合聲明》為由制裁,亦可動用反洗黑錢法例制裁。

「英國國會香港問題跨黨國會小組」在傳出會有國安法前的2019年11月已成立,目的是「推動香港有民主和法治,捍衛香港人權,分享有關香港的訊息,以及加深英國與香港人民的關係」。

這個小組目前有18名下議員和10名上議員,2名主席分別是下議員甘文康(Alistair Carmichael,自民黨)和前綠黨黨魁的上議員 Natalie Bennett 女男爵。

同日Patreon文章<Bing結合ChatGPT——AI時代逐漸降臨>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中國第5大發明?麗水6學者曾申請專利「快速切割海底電纜」

美國雜誌 Newsweek 星期五發表報導 ,顯示浙江省麗水學院6名學者2020年1月曾在國內申請「快速切斷海底電纜」技術的專利。

西班牙12招應付房屋危機 外國人買樓徵100%印花稅

西班牙首相山齊士(Pedro Sanchez,文首截圖) 星期一公佈12項應付房屋危機的措施 ,協助國民更易承擔居住成本,對外國媒體來說,最關注的是把外國人購買物業的印花稅提升至100%,形同表示不希望外國人往西班牙買樓。

瑞典首相:國家處非戰爭非和平狀態 想要和平就要備戰

瑞典首相 Ulf Kristersson(文首照片) 星期日表示,瑞典並非處於作戰狀態,但也沒有和平 ,瑞典需要處於長期防衛狀態。

市場估英鎊再跌近8%至8.73港元 閣員稱財相沒有被炒危機

雖然英鎊今年已跌了約3%,但 彭博根據市場交易情況報導,投資者普遍預測,英鎊會再較周一水平跌近8% 。

彰顯擁格陵蘭主權 丹麥國王改紋章

丹麥王室今年元旦宣佈,去年1月才登基的 國王 Frederik 在去年12月20日已更改君主的個人紋章 ,代表格陵蘭和法羅群島的象徵放大了,明顯是在川普近日不斷說美國要購買格陵蘭下,強調格陵蘭屬於丹麥。 附圖左邊是舊紋章,在盾的4格中,代表格陵蘭的北極熊和代表法羅群島的羊一同「塞入」左下角,而在新紋章,北極熊和羊分別在左下和右上,各佔一格。 舊紋章左下角原本還有3個皇冠,這是代表中古時期的卡爾馬聯盟(Kalmar Union),丹麥王室一度同時統治丹麥、挪威和瑞典。丹麥王室說,這個象徵已不合時宜,所以在新紋章刪走。 丹麥電視台 TV2 引述歷史學家 ,他指出,更改紋章還有另外2個原因。 他說,Frederik 一向關心王室的北大西洋領土,這次更改反映他的個人想法。 他又說,丹麥王室習慣趁更迭君主修改紋章,把過時的象徵刪走。原本的紋章是去年遜位女王的 Margrethe二世1972年登基後不久開始使用,她把代表冰島的隼刪走,冰島1944年由丹麥獨立。 新紋章左上格保留了3隻藍獅和9個紅心,這是代表丹麥本土,已使用近千年。新紋章右下格是從舊紋章右上格搬下來,這個圖案代表南日德蘭(Southern Jutland)。 這個紋章是丹麥國王的個人紋章,同時也用來代表國家。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