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日本米價3月漲92.1% 一碗飯較一塊麵包貴78%

日本總務省星期五公佈3月CPI數字,當中的大米價格數字按年大升92.1%,是1971年有同類可比較紀錄以來最高的漲幅,令米價貴的問題再度成為日本社會討論話題。

諾貝爾獎押注「阿比熱潮」

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今年決定頒予年僅43歲、上台才一年半的埃塞俄比亞(Ethiopia)總理阿比(Abiy Ahmed),算是一個「主流」的決定,但同時也頗具風險,這個獎項明顯含有為他的現有政策延續下去背書,替他打氣,惟究竟目前的這些成績能否繼續、以至他本人會否逆轉這些政策,無人知曉。

不少人早已猜測阿比會在今年奪得和平獎,在各大博彩公司中是第二熱門,路透在結果公佈前已出了預計他獲獎的報導。阿比的成就有以下3方面,全部都屬正面,有很大重要性,而且也是對何謂「和平」十分傳統的概念,如果只計這些政績的話,阿比獲獎,無容置疑(至少爭議性較賠率大熱、推動關注氣候變化議題的瑞典少女Greta Thunberg為低):

1、阿比最重要的成就是閃電結束多年來跟北邊鄰國厄立特里亞(Eritrea)的邊界糾紛,結束兩國敵對狀態,並重開邊境;
2、阿比積極調停區內糾紛,包括今年夏天西邊鄰國蘇丹出現示威浪潮時,他介入調停過渡軍政府跟示威者之間的衝突;
3、自去年4月上台後,阿比雷厲風行推動改革,包括釋放大批政治犯、解除緊急狀態、委任一半女性加入內閣、委任反對派出掌選舉委員會、放寬媒體監管等等(另外亦改革經濟,但相信這點跟和平奬關係不大)。

頒這個和平獎,除了認同他解決地區衝突之,也含有認同他的政經模式,希望更多國家、尤其在非洲的國家,會仿效這個模式,不要覺得要發展經濟就必須政治專制。

阿比的新政成功與否,對於歐洲來說十分重要,因為埃塞俄比亞所位處的「非洲之角」地區,是湧往歐洲的難民的一大來源,如果阿比可以在區內發揮影響力,穩定「非洲之角」以至更廣泛的整個東部非洲地區,將可以替歐洲大大減少難民數目。過去一年多,很多歐洲領袖及外長都跟阿比會晤,包括今年3月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出訪該國(文首照片為他訪埃時,他跟阿比的合照),這些會晤某程度上跟這次和平獎一樣,都是表達對阿比的支持,拉抬他的政治能量,令他在國內更能推動改革。

至於阿比有這麼大的影響力,除了個人魅力,還在於埃塞俄比亞的國力。如果單計東北非「非洲之角」地區,在區內4個國家中,人口超過1億、非洲人口第二多的埃塞俄比亞,實力當然遠超厄立特里亞和吉布提(Djibouti)這兩個小國,以及仍未進行到全國有效管治的索馬里(Somalia);而整個東非而言,埃塞俄比亞GDP過去10年每年高速增長7%至11%左右,近年已取代肯雅(Kenya),成為東非經濟火車頭,基本上埃塞俄比亞的一舉一動很容易輻射到整個東非——無論好壞。如果埃塞俄比亞自己繁榮穩定,她有餘力去介入區內其他國家的糾紛,有資金去協助區內國家發展之餘,亦可作為區內的榜樣;但如果該國出亂子,區內外交和經濟就出現真空,難有其他國家去承擔埃國的角色。

埃塞俄比亞能突然全速開放改革,很大程度在於阿比的個人支持度,有人形容為「阿比熱潮」(Abiymania),而阿比也經常不按章法行事,突然宣佈政令,以此繞過體制內阻撓改革的勢力。從好的一方面看,如果不這樣做,阿比的確很難如現在般,落實到大量改革,很多人視他為埃塞俄比亞可落實長治久安的最大希望。但壞的一面就是,埃塞俄比亞目前的良好形勢完全繫於阿比一人身上,沒有一個健全的體制去配合,如果他突然下台,難保這些改革會被撤回,走回頭路。

埃塞俄比亞和阿比最大挑戰是對付族群衝突——這點有些諷刺,畢竟他拿了和平獎。在埃塞俄比亞、東非以至全非洲很多國家,她們不是民族國,往往由多個族群組成,國內的族群之間,或是國與國不同族群之間,經常有武裝衝突,要擺平族群之間的矛盾,往往成為實行專制、獨裁、軍事管治的理由,當中包括埃塞俄比亞,而該國在阿比的改革措施後,國內的族群衝突的確升溫了,通常是A族群在自己聚居地趕走B族群居民後,B族群又在自己聚居地報復,驅趕A族群,這類被逼遷徙的國內難民在埃塞俄比亞高達300萬人,當中不少是阿比上台後出現。

對諾貝爾和平獎的最大噩夢是,阿比會否變成一個獨裁者?阿比本身不是經大選上台,是在國會會期中間,執政聯盟自行更換領袖,埃塞俄比亞明年舉行國會大選,而阿比在執政聯盟內也樹敵不少,無人能料,他會否為了保住權力而拒絕如期明年舉行大選。

延伸閱讀——埃厄兩國關係背景:
維基百科中文
2017年文章/ 沈旭暉國際郵覽台:新舊對立-埃塞俄比亞與厄立特里亞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國民寧往曼谷新山旅遊 新加坡食肆結業潮加速

路透 星期四報導 ,新加坡食肆倒閉的步伐加速,今年以來平均每個月有307間食肆結業,較去年的254間再加快,而2022和2023年是230間左右。

「黑紅聯合政府」組成 默茨5月初就任總理

德國 組成「黑紅聯盟」政府 ,CDU(基民盟)黨魁默茨(Friedrich Merz)星期三下午聯同CSU(基社盟)黨魁索德(Markus Soeder),以及SPD(社民黨)2名聯席黨魁克凌拜(Lars Klingbeil)和 Saskia Esken 一同會見傳媒,介紹新政府的施政綱領。默茨表示,計劃新政府在5月初就職。

意大利咖啡壺生產商 Bialetti 賣盤 包玉剛外孫基金入主

有過百年歷史的 意大利咖啡壺生產商 Bialetti 賣盤 ,由已故香港船王包玉剛外孫、包玉剛四女包陪慧與前夫鄭維健所生的兒子鄭成然的投資公司「NUO」買入全部股權。意大利媒體紛紛形容,Bialetti 落入中資手中。

《星洲日報》頭版刊登國旗缺了新月 元首依布拉欣斥挑動人民神經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星期三轉訪馬來西亞,當地中文報章《星洲日報》同日頭版展示他們獨家刊登習的署名文章,但配圖中的馬來西亞國旗印錯,而且是缺少了代表伊斯蘭教的新月圖案。國家 元首依布拉欣(Ibrahim ibni Iskandar)公開斥責此舉可能挑動人民的敏感神經 ,完全不能接受。

擔任全國或省政協 信和黃氏家族4人被新加坡列為PSP

新加坡內政部星期一宣佈, 把信和集團主席黃志祥及其3名兒女列為「政治重要人物」(PSP) ,需要加強接受監察有沒有協助外國干預新加坡內政。把4人列為PSP,理由是他們擔任中國全國或省政協。